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血压
  • 4篇高血压
  • 3篇心肌
  • 2篇蛋白
  • 2篇心病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血管
  • 2篇沙坦
  • 2篇疗效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2篇冠心病
  • 1篇低钠
  • 1篇低钠血症
  • 1篇地平
  • 1篇电图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机构

  • 8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8篇王绍欣
  • 8篇董平栓
  • 8篇王闯
  • 6篇康艳丽
  • 3篇张艳
  • 2篇汪砚雨
  • 2篇娄丹
  • 2篇李转珍
  • 2篇王可
  • 2篇魏丽娟
  • 1篇孟雅丽
  • 1篇陈士芳
  • 1篇闫鹏
  • 1篇程建新
  • 1篇刘向勇
  • 1篇段娜娜
  • 1篇王丽平

传媒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内科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养心氏片联合比索洛尔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动态心电图指标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养心氏片联合比索洛尔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动态心电图指标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9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9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奇偶生成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予以对照组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养心氏片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心率变异性[高频心率(HF)、低频心率(LF)、LF/HF]及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结果:与对照组(72.73%)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9、0.872、0.895,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更低,心绞痛发作次数更少,且每次持续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9、24.118、21.062,P<0.05);治疗后,观察组HF、LF、LF/H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1、11.982、7.517,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61、5.824、11.285、4.962,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养心氏片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动态调节血液流变学,恢复心肌供血,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王闯董平栓康艳丽娄丹王绍欣张艳赵富利
关键词: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比索洛尔养心氏片血液流变学
高血压病患者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水平与抑郁情绪的关系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醛固酮、血管紧张素水平与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25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其合并抑郁情况,并设为抑郁组及非抑郁组,同时选择年龄、性别配对的50名同期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的SDS评分,并检测其血清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AngⅠ、AngⅡ)水平,分析高血压患者的醛固酮、血管紧张素水平与抑郁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抑郁组血清ALD、AngⅠ、AngⅡ水平以及SDS评分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与对照组,非抑郁组血清ALD、AngⅠ、AngⅡ水平以及S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D、AngⅠ、AngⅡ水平与SDS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清ALD、AngⅠ、AngⅡ水平与高血压病患者抑郁情绪呈正相关,其水平上升可能参与高血压病患者抑郁的发生与发展。
王闯董平栓康艳丽娄丹王绍欣张艳
关键词:高血压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抑郁
实验小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机制的动态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动态观察实验小猪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肌梗死部位的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探讨AMI后心肌细胞的凋亡机制。方法将8只中华小猪全麻后行冠脉造影及钝缘支(Obtuse Marginal Branch,OM)明胶海绵封堵术,其中1只小猪作为对照组仅行冠脉造影,余7只小猪AMI模型建立成功后,分别于心梗后第1、3、5、7、10、14和28d处死小猪,并取心肌梗死部位的缺血区行TUNEL(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及免疫荧光检测心肌组织中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并按caspase-3阳性表达密度进行统计。结果TUNEL法检测心肌AI结果,对照组心肌AI为(2.1±1.0)%,各实验组心肌AI分别是(67.8±4.3)%、(43.6±5.7)%、(39.5±4.2)%、(38.3±7.4)%、(26.7±3.5)%、(19.8±6.2)%和(18.6±5.4)%;对照组caspase-3表达密度为3.6%,各实验组依次是78.8%、58.2%、56.3%、54.5%、49.6%、34.6%和32.1%。通过成功建立小猪AMI模型并观察心肌AI在心梗后第1d达最高峰,依次逐渐下降,在第5~7d下降基本上呈平稳状态,在第14~28d处于低水平状态;免疫荧光caspase-3阳性表达在心梗后第1d达顶峰,后逐渐下降,直至第14~28d呈低水平表达。结论在AMI后心肌梗死周边及缺血区域发现有大量凋亡因子-caspase-3蛋白存在,在心肌受到急性缺血缺氧刺激时,加速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启动,出现细胞凋亡现象,这与心肌重构、心肌间质纤维化及心肌收缩功能等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密切相关。
孙维娜王绍欣董平栓汪砚雨王可李转珍魏丽娟闫鹏刘向勇程建新王丽平段娜娜王闯
关键词:心肌梗死后心肌凋亡CASPASE-3蛋白
中华小猪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理观察
2016年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α)在中华小猪急性心肌梗死(AMI)梗死心肌中的动态表达,为AMI血运重建及心肌梗死后干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7头实验性中华小猪全麻后Seldinger法穿刺右侧股动脉,行冠脉造影后经微导管注入明胶海绵封堵钝缘支(OM支),建立AMI模型后,分别取第1、3、5、7、10、14、17天行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正常猪心肌未见TNF-α表达.AMI后第3天坏死心肌中开始出现TNF-α表达,第5、7天表达逐渐升高,第10天达高峰,第14天开始下降,第17天进一步下降.结论 冠脉造影显示,明胶海绵封堵OM支后其远端血流消失,AMI模型成功建立.AMI后第10天坏死心肌中TNF-α表达最为明显,与坏死心肌的炎症及修复过程密切相关.
王闯王绍欣董平栓汪砚雨王可李转珍魏丽娟陈士芳孟雅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维拉帕米联合氯沙坦钾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2020年
目的:分析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使用维拉帕米与氯沙坦钾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氯沙坦钾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维拉帕米与氯沙坦钾进行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血压控制用时短于对照组,血管内皮功能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维拉帕米与氯沙坦钾对患者进行联合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优化,对于患者健康的保障具有积极价值。
王闯董平栓康艳丽王绍欣
关键词:高血压维拉帕米氯沙坦钾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人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人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共计98例,划分为对照组(49例)、观察组(49例),两组患者分别应用硝苯地平治疗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血压控制效果。结果:通过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措施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7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4%;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能够起到显著的降压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作为老年人轻中度高血压疾病治疗的优选药物。
王闯董平栓康艳丽王绍欣
关键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高血压老年人
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予以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厄贝沙坦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选2018年1月-2019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高血压伴冠心病共84例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并用均等双盲划分法将其中42例纳入对照组(按常规开展治疗),剩余42例纳入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厄贝沙坦),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清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SBP、DBP及IMT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SBP、DBP及IMT比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NO及ET-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NO水平比对照组更高,ET-1水平比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予以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厄贝沙坦疗效显著,能控制其血压水平,改善其内皮功能,降低其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度,安全性较高。
王闯董平栓康艳丽王绍欣
关键词:冠心病高血压厄贝沙坦
托伐普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托伐普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伴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T)水平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CHF伴低钠血症患者95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托伐普坦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尿量、体质量、血清cTNT水平、氨基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钠离子水平以及心脏彩超检测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9.58%)显著高于对照组(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24小时尿量、体质量、cTNT水平、NT-proBNP水平、血清钠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24小时尿量、血清钠水平、LVEF水平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体质量、血清cTNT水平、血清NT-proBNP水平、LVESd水平、LVEDd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托伐普坦治疗CHF合并低钠血症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但不增加不良反应。
王闯董平栓康艳丽王绍欣赵富利张艳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低钠血症托伐普坦疗效心肌钙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