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兴
- 作品数:10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改良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短期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改良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接受腹腔镜改良Nissen胃底折叠术的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反流症状及术后并发症的7级李克特量表评分,统计质子泵抑制剂药物的服用情况及对手术的满意程度。结果: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症状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术后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其中症状不可忽略的吞咽流食困难比例为6.2%,症状不可忽略的吞咽固体困难比例为63%;术后新发腹胀、便秘与腹泻的比例分别为37%、18.5%与11.1%,均为自限性;术后DeMeester评分、酸反流时间百分比及反流总次数均较术前有所改善,术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食管下括约肌长度及食管下括约肌腹段长度较术前增加;术后6个月体重下降(3.8±3.27)kg(P<0.05),术后6个月身体质量指数下降(1.4±1.31)kg/m^(2)(P<0.05),不同身体质量指数分组间身体质量指数变化值与体重变化值的分布不完全相同;术后6个月质子泵抑制剂停药率为96.3%,疗效满意率为96.2%,无复发与再手术病例。结论:改良Nissen胃底折叠术可改善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复发及再手术病例,安全、可行。
- 高颖杜兴罗颖刘殿刚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NISSEN胃底折叠术腹腔镜检查改良术式
- 硬皮病所致严重胃食管反流病的个体化治疗:病例及文献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继发于硬皮病的严重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个体化治疗,特别是腹腔镜Toupet胃底折叠术用于治疗本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继发于硬皮病的严重GERD住院患者6例。入院后行胃镜、食管高分辨率测压、24 h反流检测等胃食管反流评估。2例药物疗效良好者维持保守治疗,4例合并食管外症状且药物控制不佳者行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2.2年(1~4年),并复查胃镜。结果随访期间,6例患者的反酸、烧心、吞咽困难等食管内症状和咳嗽、喘息等食管外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抗反流药物减量或停药。4例手术患者中1例部分复发,无吞咽困难等术后并发症。结论继发于硬皮病的严重GERD的治疗可采取控制原发病、生活调理、抗反流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腹腔镜下Toupet胃底折叠术对于药物控制不佳者可能是安全并且是有效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 胡志伟吴继敏汪忠镐张玉纪涛燕超杜兴
- 关键词:硬皮病食管动力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炎腹腔镜胃底折叠术
- 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对成人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长期随访结果
- 杜兴
- 腹腔镜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干燥综合征合并严重胃食管反流病两例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总结干燥综合征合并严重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的临床特点和腹腔镜 Toupet 胃底折叠术应用于此类患者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干燥综合征所致严重 GERD 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经过。结果2例患者均为女性,确诊为干燥综合征1年以上,均有严重的反酸、烧心等症状数年。入院后行胃镜、胃肠功能动力测压和24小时反流监测等检查均发现 LA-C 级食管炎、严重食管功能障碍和异常酸暴露。诊断为干燥综合征继发性 GERD,反流性食管炎(LA-C)。行腹腔镜 Toupet 胃底折叠术治疗,术后分别随访23个月和14个月。2例患者的 GERD 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1例出现吞咽困难,1个月后自行缓解。结论腹腔镜下 Toupet 胃底折叠术对于无法停用抗反流药物的合并严重 GERD 可能是安全并且有效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胡志伟汪忠镐张玉邓昌荣燕超杜兴吴继敏
-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食管动力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炎腹腔镜胃底折叠术
- 沉默KIAA1429通过抑制Sirt1调控肝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
- 2022年
- 目的研究沉默KIAA1429通过抑制Sirt1调控肝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方法收集2007年9月至201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培养肝癌细胞株SMMC-7721、HepG2、BEL-7402及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检测组织样本及细胞样本中KIAA1429、Sirt1的mRNA表达水平。将HepG2细胞分为NC-siRNA组、KIAA1429-siRNA组、KIAA1429-siRNA+Sirt1过表达组,转染siRNA或Sirt1表达质粒。检测细胞迁移率、KIAA1429、Sirt1及EMT标志基因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肝癌组织中KIAA1429、Sirt1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KIAA1429的mRNA表达水平与Sirt1的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肝癌细胞株SMMC-7721、HepG2、BEL-7402中KIAA1429、Sirt1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pG2细胞中KIAA1429、Sirt1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SMMC-7721、BEL-7402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AA1429-siRNA组HepG2细胞中KIAA1429、Sirt1、N-cadherin、Vimentin的mRNA表达水平及细胞迁移率均低于NC-siRNA组,E-cadherin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NC-siR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AA1429-siRNA+Sirt1过表达组HepG2细胞中Sirt1、N-cadherin、Vimentin的mRNA表达水平及细胞迁移率均高于KIAA1429-siRNA组,E-cadherin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KIAA1429-siR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沉默KIAA1429通过抑制Sirt1表达的方式抑制肝癌细胞的EMT及迁移。
- 董庆申刘殿刚杜兴武聚山
- 关键词:肝癌SIRT1迁移上皮间质转化
- 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联合His角重建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短期疗效
- 2022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联合His角重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接受Nissen胃底折叠(360°)+His角重建术和单纯Nissen胃底折叠术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两种术式抗反流效果的差异、患者对手术治疗满意度等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GERD患者98例,其中Nissen+His角重建组为52例,Nissen组为46例。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GERD相关症状(食管症状:反流、胃灼热、胸背痛及剑突下顶胀感。食管外症状:咳嗽、喘息、咽部异物感)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术后症状评分中,Nissen+His角重建组反流、胃灼热症状评分低于Niss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流:Z=-2.466,P=0.014;胃灼热:Z=-2.674,P=0.007);2组其他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功能性并发症(包括吞咽困难、腹胀、难以嗳气、排气增多及慢性腹部疼痛)发生率相似,经保守治疗均获得明显缓解。Nissen+His角重建组患者对手术治疗满意度为94.2%(49/52),Nissen组患者满意度为91.3%(42/46),2组患者手术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6)。结论Nissen胃底折叠+His角重建术与Nissen胃底折叠术均有较好的抗反流疗效,手术并发症少、轻微,患者满意度高。与Nissen组相比,Nissen+His角重建组控制反流、胃灼热症状更佳,该结果需要前瞻性、大样本、长期随访结果予以证实。
- 杜兴罗颖高颖董庆申刘殿刚汪忠镐郑煜琳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胃底折叠术腹腔镜
- 术中预置食管探条对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讨术中预置食管探条对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患者恢复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且需接受腹腔镜胃底折叠术(Nissen fundoplication)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预置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39例。常规组术中麻醉给予常规置管,预置组在术中麻醉后预置食管探条。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术后舒适度。结果预置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4.05分±1.21分)优于常规置管组(6.79分±1.42分),预置组手术时间(76.00 min±9.38 min)明显短于常规组(90.10 min±13.76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置组术后咽部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置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5.72天±1.41天vs6.61天±1.8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组,预置组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咽喉疼痛发生率,且可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有利于患者康复。
- 张育先杜兴刘殿刚
- 关键词: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胃食管反流
- 腹腔镜Dor胃底折叠联合His角重建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短期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Dor胃底折叠术联合His角重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腹腔镜Dor胃底折叠+His角重建术(Dor+His角重建组,41例)或单纯Dor胃底折叠术(Dor组,45例)治疗的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食管症状及食管外症状评分、功能性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术前食管症状及食管外症状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食管症状及食管外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Dor+His角重建组反流症状评分低于Dor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其他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功能性并发症(包括吞咽困难、腹胀、难以嗳气、排气增多及慢性腹部疼痛)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保守治疗均获得明显缓解。Dor+His角重建组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为92.7%(38/41),与Dor组的91.1%(41/4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Dor胃底折叠+His角重建术与Dor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均有较好的抗反流效果,手术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且Dor胃底折叠+His角重建术控制反流症状的效果更佳。
- 杜兴高颖董庆申刘殿刚汪忠镐郑煜琳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胃底折叠术腹腔镜
- 胃蛋白酶检测评价腹腔镜抗反流手术的应用研究
- 2019年
-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检测评估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及腹腔镜辅助下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 GERD患者,结合症状评价、阻抗-pH检查、胃镜和胃蛋白酶检测评估术前及术后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及抗反流手术疗效。结果:疗效比较结果方面,与症状评分一致,术后胃蛋白酶检测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00)。结论:腹腔镜下胃底折叠+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可有效控制GERD症状,胃蛋白酶检测无创且操作简单,可作为术后疗效评估的主要手段。
- 高翔张超杜兴刘殿刚李非汪忠镐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胃蛋白酶
- 生物补片与合成补片用于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一项多中心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比较生物补片与合成补片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的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市6家医院收治的共298例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病人,按术中应用补片类型分为生物补片组和合成补片组,各149例。术后6、12个月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收集相关资料。结果随访12个月,生物补片组失访14例,合成补片组失访12例。生物补片组与合成补片组术后12个月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3/135)vs.2.9%(4/137),P=0.716],且随访期间两组病人均未发生并发症。在症状改善方面,两组病人术前与术后症状评分变化(包括胸骨后烧灼感、反流、嗳气、胸痛、早饱以及吞咽困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病人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包括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生理机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健康变化等维度,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生物补片和合成补片在术后短期复发率、改善术后症状及提升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相似效果。
- 杜华栋刘小莉聂玉胜胡志伟马秋月关磊赵敏娴李海云马松松辛城霖罗颖杜兴李若凡任书林伍冀湘田广健刘殿刚尹杰吴继敏杨慧琪
- 关键词:食管裂孔疝腹腔镜生物补片临床疗效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