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霞
-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糖脂类化合物以细胞壁靶点的抗菌作用机制研究
- 目的研究新化合物二鼠李糖脂衍生化合物7(dirhamnoside derivative compound 7 DDC7)和鼠李糖脂cleistrioside.5(C5)抗革兰阳性球菌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纯化金黄色葡萄球菌...
- 钱霞齐慧敏张再红王鹏李英霞
- 关键词:抗菌机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
- 文献传递
-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10年女性尿标本细菌耐药监测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总结我国2010年临床女性患者尿标本来源细菌耐药状况。方法用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Mohnarin)所属129家医院2010年度女性尿标本中的细菌,用自动化临床微生物测定方法、纸片法或E-test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细菌21904株。其中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51.47%)、粪肠球菌(7.66%)、屎肠球菌(7.59%)、肺炎克雷伯杆菌(6.82%)及奇异变形杆菌(3.55%)。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依次为碳青霉烯类(≤1.5%)、磷霉素(2.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5%)、头孢哌酮/舒巴坦(4.7%)、阿米卡星(7.4%)、呋喃妥因(6.9%)、头孢西丁(12.6%)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1.1%)。对肠球菌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依次为利奈唑胺(0)、糖肽类(0.4%~5.1%)、磷霉素(6.7%~17.2%)及呋喃妥因(6.6%~47.9%)。结论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仍为大肠埃希菌;但肠球菌的比例明显升高。
- 齐慧敏吕媛钱霞
- 关键词:泌尿系统感染细菌耐药监测
- 二鼠李糖脂5衍生化合物7和鼠李糖脂5以细胞壁为作用靶点的抗菌作用机制
- 2012年
- 目的研究新化合物二鼠李糖脂衍生化合物7(DDC7)和鼠李糖脂(C5)抗革兰阳性球菌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纯化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细胞壁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依据新化合物对ATCC29213已知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用肉汤二倍稀释法,检测新化合物加入不同浓度细胞壁后对ATCC29213的MIC。结果新化合物DDC7、C5对ATCC29213的MIC为16μg.mL-1。当加入细胞壁浓度≥32μg.mL-1,可以阻断DDC7、C5分别对ATCC29213的抑菌作用。结论糖脂新类化合物抗菌作用部位在革兰阳性球菌细胞壁上。
- 钱霞齐慧敏张再红王鹏李英霞
- 关键词:抗菌机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
- 新糖脂类化合物抗革兰阳性球菌作用机制研究
- 2012年
- 目的研究新糖脂化合物二鼠李糖脂衍生化合物7(DDC7)和鼠李糖脂(C5)抗革兰阳性球菌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纯化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细胞壁肽聚糖。依据已知新化合物对ATCC29213的MIC结果,用肉汤二倍稀释法,观察新化合物DDC7、C5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肽聚糖后,对ATCC29213生长的影响。结果新化合物DDC7、C5对ATCC29213的MIC均为16μg·mL-1。当加入肽聚糖浓度≥32μg·mL-1时,可以阻断新化合物DDC7、C5对ATCC29213的抑菌作用。结论新糖脂类化合物抗菌作用部位在革兰阳性球菌细胞壁肽聚糖上。
- 钱霞齐慧敏张再红王鹏李英霞
- 关键词:鼠李糖脂抗菌机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肽聚糖
- 第3代头孢菌素对常见细菌的抗菌活性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近年来,细菌耐药日趋严重。现就几种主要的第3代头孢菌素体外抗菌活性的变化情况进行综述,并对药代动力学/药效学进行分析,以更好指导临床正确选择第3代头孢菌素。
- 李广富陈忠光张玉斌钱霞齐慧敏
- 关键词:第3代头孢菌素体外抗菌活性
- 含与不含乙二酸四乙酸二钠丙泊酚体外抑菌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比较含和不含乙二酸四乙酸二钠(EDTA)的丙泊酚对医院内感染常见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四组:A组使用含0.005%EDTA丙泊酚注射液,B组使用不含EDTA丙泊酚注射液,C组使用不含EDTA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D组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将甲氧西林敏感、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万古霉素敏感、耐药屎肠球菌;产与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亚胺培南敏感、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16株细菌分别与上述液体混合孵育,比较6、12、24和48h孵育后菌落数与起始菌落数的差值。采用菌落计数法绘制细菌生长曲线,统计分析采用协方差分析模型。结果所测16株细菌接种量在101~102CFU/ml和105~106CFU/ml时,室温(22.5℃)孵育情况下,A组对所测菌株均有很好抑菌作用,经48h孵育,活菌数量较起始时普遍减少,且基本没有增加。特别对于大肠埃希菌,活菌数量可下降2个log值以上。A组在各时点均明显优于B、C、D三组(P<0.0001)。结论含EDTA丙泊酚体外可有效抑制医院内感染常见细菌的生长,提示含EDTA丙泊酚比不含EDTA的丙泊酚可能更有效减少麻醉相关的感染。
- 李耘王珊吕媛钱霞
- 关键词:丙泊酚体外抗菌
- 新糖脂类化合物以细胞壁靶点的抗菌作用机制研究
- 目的研究新化合物二鼠李糖脂衍生化合物7(dirhamnoside derivative compound 7 DDC7)和鼠李糖脂5(cleistrioside-5C5)抗革兰阳性球菌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纯化金葡菌ATC...
- 钱霞齐慧敏
- 关键词:抗菌机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透射电镜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