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致颖
- 作品数:2 被引量:63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重金属铜污染土壤修复牧草植物选择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为了选择能够富集重金属铜或对铜具有耐性的牧草植物,以修复铜污染土壤,利用土培方法,研究紫花苜蓿、三叶草和紫穗槐等3种树草种植物在不同铜浓度水平(0%、17%、20%、25%、33%、50%、100%)下的发芽能力和苗木生长指标、苗木生物量以及植株全铜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紫穗槐和紫花苜蓿的发芽情况表现为"低促高抑"现象,分别在20%和33%铜浓度下发芽势最高(P〈0.05),100%铜浓度下最低(P〈0.05)。然而,100%铜浓度对三叶草无明显影响(P〉0.05),三叶草的发芽率/势在17%~50%铜浓度下显著升高(P〈0.05)。紫穗槐的苗高、根长和生物量在铜浓度≥25%时显著降低(P〈0.05),仅根长在20%铜浓度下显著升高(P〈0.05)。紫花苜蓿的苗高和地径分别在25%和20%~50%铜浓度下显著升高(P〈0.05);各铜浓度对根长和生物量无显著影响(P〉0.05)。三叶草的苗高、根长和生物量分别在20%~50%和20%的铜浓度下显著升高(P〈0.05),生物量在铜浓度≥33%时显著降低(P〈0.05);各铜浓度对地径无显著影响(P〉0.05)。三种植物对铜的吸附能力依次为三叶草〉紫穗槐〉紫花苜蓿,建议选择三叶草用于西北地区铜污染土壤的生态恢复。
- 李致颖韩旭吕月玲
-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植物修复
- 硒肥对马铃薯硒素吸收、转化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6
- 2015年
- 通过设对照(CK)、保水缓释硒肥(W)、生物炭基硒肥(C)、硒酸钠硒肥(S)4个处理来研究不同硒肥对马铃薯(品种为早大白)硒素吸收、转化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马铃薯各器官硒含量在生育期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马铃薯各器官的硒含量呈现:苗期根>茎>叶片;成熟期叶片>茎>块茎的特点;随着硒肥用量的增加,W处理下的总硒、无机硒、有机硒含量呈增大趋势,产量、有机硒转化率、粗蛋白、还原糖和Vc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处理和S处理下,马铃薯以上各指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低施硒量(0.126 kg/hm2)时,3种硒肥显著降低了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之后随着施硒量的增加淀粉含量变化不显著;与对照相比,3种硒肥在适宜施硒量(0.379 kg/hm2)时,马铃薯产量提高了4.87%—5.44%,粗蛋白含量增加了12.18%—20.03%,还原糖提高了6.45%—12.90%,Vc含量提高-0.54%—3.11%,有机硒转化率增加13.00%—15.10%,淀粉含量增加了-0.73%—1.12%;综合考虑3种硒肥对马铃薯含硒量、产量、品质的影响,W处理最佳,C处理次之,S处理最差。
- 殷金岩耿增超李致颖李慧娟
- 关键词: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