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瑜
-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1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肉芽肿性炎正电子核素显像机制与影像特征被引量:1
- 2015年
- 18F-FDG PET/CT在临床肿瘤诊断中被广泛应用,在鉴别肺良恶性病变中有较大价值。但是18F-FDG并非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显像剂,代谢旺盛的炎性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也可表现为18F-FDG高摄取。肺肉芽肿性炎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大量代谢旺盛的炎性细胞浸润,所以肺肉芽肿性炎是导致18F-FDG PET/CT假阳性的主要病变。笔者就肺肉芽肿性炎的PET/CT表现、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提高PET/CT在肺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准确率。
- 王振光韩瑜
- 关键词:肉芽肿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胸膜凹陷征MSCT和(18)~F-FDGPET/CT特征评价周围型肺癌胸膜侵犯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的MSCT及PET/CT特征,及其评估胸膜侵犯的价值。方法收集屏气胸部CT见胸膜凹陷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72例,对所有患者行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和MSCT,根据MSCT表现,将胸膜凹陷征分为Ⅰ、Ⅱ和Ⅲ型,测定肿瘤胸膜连接部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比较不同胸膜凹陷征类型患者胸膜侵犯发生率差异,比较不同胸膜凹陷征类型SUVmax差异,比较代谢增高、有患者中无胸膜侵犯患者SUVmax差异。结果胸膜凹陷征Ⅰ型22例、Ⅱ型20例、Ⅲ型30例,Ⅲ型胸膜侵犯发生率[93.33%(28/30)]高于Ⅰ型和Ⅱ型[63.64%(14/22)、65.00%(13/20),P均<0.05],Ⅰ型和Ⅱ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胸膜侵犯患者局部胸膜摄取18F-FDG增高,其中Ⅰ型7例、Ⅱ型6例、Ⅲ型11例,三者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4±0.48、1.33±0.20、1.48±0.53,P>0.05);代谢增高患者中有、无胸膜侵犯病例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9±0.45vs 1.34±0.22,P>0.05)。结论 MSCT中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Ⅲ型提示肿瘤胸膜侵犯,而肿瘤胸膜连接部18 F-FDG代谢状态不能反映肿瘤胸膜侵犯。
- 韩瑜王振光刘思敏武凤玉李大成薛伟
- 关键词:胸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