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玲玲
- 作品数:12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3年1月在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长海医院住院诊治的23例EGPA患者的资料,对其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资料、病理等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23例EGPA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发病年龄21~68岁,平均(42±9)岁.病变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及器官,病程中出现哮喘的占78%(18/23),变应性鼻炎占61%(14/23),鼻窦炎占57%(13/23),以上颌窦炎为主;皮肤受累占57%(13/23);周围神经炎占70%(16/23).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多表现为脑血管事件;心脏受累占48%(11/23);消化系统受累占17%(4/23).实验室检查中,IgE升高占96%(22/23),ANCA阳性占70%(16/23),以核周型ANCA(p-ANCA)为主.肺部CT多表现为斑片渗出影,占69%(11/23);肌电图多表现为多发性单神经炎和对称性感觉运动神经末梢病变;心电图异常占48%(11/23);超声心动图异常占79%(11/14).病理表现主要为坏死性血管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血管外肉芽肿形成.结论 EGPA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有效改善其预后.
- 吉连梅贺玲玲赵东宝
- 关键词: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 非布索坦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评价非布索坦治疗痛风伴有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3月至2014年10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风湿免疫科90例符合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别嘌醇300mg组、非布索坦40mg组和80mg组,每组各30例,观察疗效。第1个月联合口服美洛昔康7.5mg,1次/d,预防急性发作;每月随访1次,共6个月,期间常规方法测定肝、肾功能,血常规,血清尿酸,评估关节肿痛情况及胃肠道不适。结果:随访表明非布索坦80 mg治疗组血清尿酸≤0.36mmol/L的比例均高于其他两组,在服药后第6个月时,这种差别更显著,非布索坦80 mg组占83%,高于非布索坦40mg组的37%(P<0.01)和别嘌醇组的47%(P<0.01)。每次随访非布索坦80mg组血清尿酸下降幅度最高,且明显优于别嘌醇组(均P<0.05)。在随访的后两个月,非布索坦40mg组血清尿酸下降幅度均低于80mg组(P<0.05),别嘌醇组与非布索坦40mg组降尿酸效果基本相似(P>0.05),3组随访过程中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非布索坦80mg降尿酸能力优于别嘌醇300mg和非布索坦40mg。
- 贺玲玲俞勤凯张兰玲彭杨茜子徐霞
- 关键词:非布索坦别嘌醇痛风高尿酸血症药物疗法
- NALP3炎性体在痛风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9
- 2013年
- NALP3炎性体是一类细胞内模式识别受体,同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一样,是固有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一种重要感受器,广泛参与对病原体上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的识别,同时也可感知内源性危险信号相关分子模式(DAMP),产生相应的炎症应答反应.近期研究显示,NALP3炎性体与痛风炎症发生密切相关.单钠尿酸盐(MSU)晶体作为一个危险信号能被模式识别受体识别,活化多个过程最终导致NALP3炎性体形成,促进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体转化为成熟的IL-1β,诱导痛风炎症发生.本文就NALP3炎性体的生物学作用、活化调控以及炎性体介导的MSU沉积时固有免疫炎症反应的机制作一综述.
- 贺玲玲赵东宝
- 关键词:炎性痛风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模式识别受体免疫炎症反应
- 严重钙质沉着症1例报告
- 2016年
- 1病例资料
患者女,40岁,全身多处钙化灶15年、右髂部破溃1年,于2015:年7月20日入我院.患者自诉1994年因发热,面部皮瘆,双手冰凉,遇冷变白、变紫就诊,经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诊断为“系统性釭斑狼疮”,给予泼尼松最大剂量60mg口服、1次/d治疗,之后症状好转,但仍有雷诺现象(Raynaud’s syndrom),泼尼松逐渐减量至15mg.
- 贺玲玲施冶青吉连梅赵东宝
- 红斑肢痛症误诊1例报告
- 2011年
-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6岁,因"双足背疼痛3个月余,发热伴血三系减少1个月余"入院。2011年3月患者感冒后出现左足背疼痛,伴红肿,行走后及下垂时间久后发作,平卧抬高下肢后缓解,未予重视,4月时患者出现双足背行走时红、肿、痛,局部皮温高,呈阵发性,当地医院拟诊"丹毒",予阿洛西林、头孢美唑钠治疗20 d,症状未缓解。
- 贺玲玲赵东宝
- 关键词:红斑肢痛症误诊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活动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2
- 2012年
-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异)水平,探讨纤溶活性增强与RA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活动性RA组50例,病情缓解RA组50例。应用血凝仪、特定蛋白仪等,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FDP、DD和C反应蛋白(CRP),Clauss法测定Fg水平;光学毛细管法测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透射比浊法测类风湿因子(RF)IgG。采用两样本t检验、r检验、直线相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活动性RA组FDP,DD和Fg升高[(12.O±8-2)μg/ml,(3.1±3.1)斗咖l,(4.6±1.4)g/L],与RA缓解组[(2.1±1.1)txg/ml,(0.4±O.4)μg/ml,(3.0±0.6)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1.60,P〈0.05;;〉2.69,P〈O.01)。FDP,DD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0,P〉0.05);活动组与缓解组男性Fg均高于女性(t=2.19,2.38;尸〈0.05)。FDP与疾病活动指数(DAS28)呈直线正相关(栅48,P〈0.01),与EsR呈直线正相关(卸.28,P〈0.05)。DD与DAS28,ESR呈直线正相关(卸.69,0.52,P均〈0.01)。Fg与DAS28,ESR,CRP呈直线正相关(r=0.57,0.64,0.68,P均〈0.01)。FDP,DD,Fg与RF水平无直线相关(r=-0.07,0.06,-0.01,P均〉0.05)。FDP对活动性RA诊断的灵敏度94%、特异性100%、Kappa值0.94;DD为90%,86%,0.76;Fg为60%,88%,0.48。结论活动性RA患者FDP与DD升高,纤溶活性增强与病情活动性密切相关,FDP、DD升高可作为RA活动的判断依据。诊断活动性RA的准确性FDP〉CRP〉DD〉ESR〉Fg〉RF;RF对FDP和DD测定结果无影响。
- 夏婷赵东宝罗鹏飞邱啸臣叶德邵贺玲玲
- 关键词:类风湿纤维蛋白原降解物D-二聚体
- NALP3炎性体在痛风发病中的作用
- 是单尿酸钠结晶从超饱和的细胞外液沉积于组织或器官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研究表明,尿酸盐触发痛风炎症发作与免疫异常密切相关.NALP3作为NALPs蛋白家族的典型代表,同TLR(Toll样受体)一样,是身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
- 贺玲玲
- 红斑肢痛症误诊1例
- [病例摘要]患者,男,56岁,因"双足背疼痛3月余,发热伴血三系减少1月余"入院,2011年3月患者感冒后出现左足背疼痛,伴红肿,行走后及下垂时间久后发作,平卧抬高下肢后缓解,未予重视,4月,出现双足背行走时红、肿、痛,...
- 贺玲玲赵东宝
- 文献传递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变化
- 贺玲玲赵东宝徐霞庞亚飞
- 炎性关节炎骨侵蚀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
- 赵东宝施冶青孔瑞娜童强张兰玲徐霞万伟贺玲玲唐跃琼
- 该项目属于“风湿性病学与自体免疫病学”学科。炎性关节炎是常见风湿病,在中国21类致残疾病中列第2位,包括类风湿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和痛风等。慢性持续性炎症如何引起骨侵蚀,导致关节结构破坏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治疗突破...
- 关键词:
- 关键词:炎性关节炎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