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扬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胃癌
  • 2篇预后
  • 2篇微转移
  • 2篇临床病理
  • 2篇临床病理特征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淋巴结微转移
  • 1篇单链
  • 1篇单链抗体
  • 1篇血症
  • 1篇胰头
  • 1篇胰头癌
  • 1篇胰腺
  • 1篇胰腺肿瘤
  • 1篇预后相关
  • 1篇增殖
  • 1篇脂血症
  • 1篇人类表皮生长...

机构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滨海县人民医...
  • 1篇邯郸市第一医...
  • 1篇江苏省盐城市...

作者

  • 6篇周扬
  • 4篇付蔚华
  • 3篇李卫东
  • 3篇黄飞
  • 2篇张骜
  • 1篇刘嘉
  • 1篇刘彤
  • 1篇崔建功
  • 1篇刘宁波
  • 1篇李若彤
  • 1篇张国敬

传媒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年份

  • 4篇2017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单链抗体抑制高表达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肿瘤生长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单链抗体(scFv)抑制高表达Her-2的肿瘤细胞生长增殖,探讨其应用于Her-2阳性肿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从携带Her-2-scFv片段的质粒pUC57-Her-2-scFv获得目的基因,双酶切法将目的基因Her-2-scFv插入质粒载体pET28a构建表达质粒,转化入Rosetta大肠杆菌诱导表达,获得目的蛋白,并复性、纯化。Western blot证实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目的蛋白对肿瘤细胞T6-17增殖的抑制作用。将肿瘤细胞T6-17在裸鼠皮下成瘤,观察抗Her-2单链抗体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结果经基因测序鉴定,重组质粒pET28a-Her-2-scFv构建成功。转化入Rosetta菌表达并分离纯化,可获得纯度约为90%的目的蛋白。MTT法测定发现,抗Her-2-scFv组对T6-17细胞的的生长抑制率为33.52%,曲妥珠单抗治疗组的生长抑制率为34.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9),而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进而检测Her-2-scFv对裸鼠肿瘤模型生长抑制作用发现,Her-2-scFv各浓度治疗组均表现出抑瘤效应,100、250、500 ng/kg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3.7%、27.2%、63.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7、0.035、0.000)。赫赛汀组抑瘤率为70.2%,与500 ng/k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3)。结论抗Her-2单链抗体在体内外均可显著抑制Her-2阳性肿瘤细胞T6-17的生长增殖。
周扬刘宁波黄飞张国敬李若彤李卫东付蔚华
关键词: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单链抗体
残胃癌65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残胃癌(gastric stump carcinoma)的概念由Balfour于1922年首次提出,十二指肠反流、H.pylori感染、胃酸缺乏被认为参与了残胃癌发病的启动过程。随着残胃癌检出率的逐年增高,其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如首次手术术式、原发病类型和部位等,越来越受到研究者重视。但是,关于残胃癌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结论。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65例残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旨在分析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相关的可能因素。
周扬汪洪骏
关键词:残胃癌H.PYLORI感染十二指肠反流临床病理特征发病类型预后相关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胃癌根治术后,尤其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根治术后仍有一定复发率,这促使研究者采用更敏感的方法追踪可能存在而被漏诊的转移,尤其是淋巴结微转移。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微转移检出率明显提高。但其对胃癌分期、预后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仍有较大争议,因此,尚无共识的临床处理策略。而随着内镜技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兴起,如何平衡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和治疗安全的关系,避免漏诊存在微转移的淋巴结,使得微转移研究更加迫切。
周扬付蔚华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结肿瘤转移
胰头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规律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胰头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规律,分析其对胰头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手术显微镜法完整取出40例行胰腺癌根治术及区域淋巴结清扫的胰头癌患者的淋巴结,采用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l/E3),以免疫组化法复检常规病理检查结果为阴性的淋巴结,统计各组淋巴结临床转移和微转移的发生率,分析淋巴结微转移与胰头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40例患者共收集1550枚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27例患者的199枚淋巴结存在临床转移,患者的淋巴结阳性率为67.5%(27/40),淋巴结转移率为12.8%(199/1550)。以免疫组化法对1301枚阴性淋巴结进行复检,检出6例患者共130枚淋巴结存在微转移。综合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40例患者的淋巴结阳性率为82.5%(33/40),与单纯常规病理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淋巴结转移率为21.2%(329/1550),与单纯常规病理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常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的为第13组(24.1%,68/282)、第14组(18.1%,58/321)、第12组(12.7%,31/245)、第16组(12.3%,30/243)和第17组(11.4%,12/105)。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微转移发生率较高的淋巴结分别为第14组(16.5%,53/321)、第13组(15.2%,43/282)、第16组(6.2%,15/243)、第12组(4.9%,12/245)和第8组(5.O%,7/141)。综合两种检查结果,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的组别分别为第13组(39.4%,111/282)、第14组(34.6%,111/321)、第16组(18.5%,45/243)、第12组(17.6%,43/245)和第17组(11.4%,12/105)。11例患者生存超过1年,29例患者在术后8~11个月内死于复发或转移,40例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27.5%。其中,常规病理�
周扬汪洪骏
关键词:胰腺肿瘤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预后
合并高脂血症的胃癌患者PGE2 VEGF表达水平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比较合并高脂血症的胃癌患者与未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清前列腺素E2(ptodyshlsnfin E2,PGE2)、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o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胃癌组织VEGF表达水平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探讨高脂血症对胃癌进展的影响。方法:将全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102例胃癌患者分为两组,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组49例,不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组53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102例胃癌患者血清PGE2、VEGF的浓度及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与不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相比,合并高脂血症的胃癌患者,其血清PGE2、VEGF浓度以及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且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枚数、TNM分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高脂血症的胃癌患者可能通过上调PGE2和VEGF的表达促进胃癌的进展。
张骜刘嘉黄飞周扬李卫东付蔚华刘彤
关键词:胃癌高脂血症前列腺素E2临床病理特征
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探讨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在体外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树突状细胞(DCs)经结肠癌冻融抗原致敏后予以不同条件激活,分为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组、阴性对照组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阳性对照组,诱导培养至第7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DCs表面分化相关抗原CD80、CD83、CD86和HLA-DR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DCs培养液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质量浓度,噻唑蓝比色法检测DCs体外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进而检测DCs所诱导的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杀伤作用.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组活化的DCs表面抗原CD80、CD83、CD86和HLA-DR的表达率均显著升高(均P〈0.05),DCs上清中IL-12的质量浓度亦显著升高((716.80±53.43) pg/ml比(405.51±12.17) pg/ml,P〈0.05),活化的DCs具有更强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刺激指数2.006 2±0.438 3比1.365 0±0.209 8,P〈0.05),活化的DCs所诱导的CTL对HCT116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作用(抑制率(66.08±0.41)%比(46.60±1.10)%,P〈0.05);而与TNF-α阳性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在体外可促进DCs的活化与成熟,进而诱导肿瘤特异性CTL的产生,从而抑制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
黄飞崔建功张骜周扬李卫东付蔚华
关键词:CD40树突状细胞结肠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