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澎 作品数:6 被引量:16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政治法律 更多>>
“量体裁衣”打造支部品牌 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总要求,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将品牌管理理念纳入党支部建设中,引导各党支部找准自身专长和优势,“量体裁衣”,打造“一支部一特色,一特色一品牌”,充分发挥品牌凝聚力和辐射效应,使支部品牌在服务群众中彰显活力,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深度融合、共同发展。 王澎 刘瑞 付青关键词:党支部建设 党的建设 管理理念 支部 ATLS培训前后重度创伤救治效果比较 被引量:4 2010年 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ATLS)培训自1978年在美国首次开展以来,已被认为是创伤救治培训的规范教程和创伤救治方法的指南,被世界广大医务人员所接受、推广。该教程由美国外科医师协会(ACS)下属的创伤委员会(COT)、ATLS国际会员、美国急诊医师联合会(ACEP)等联合编写,具有知识产权和商标,任何没有经过ACS批准的个人和组织不能使用该教程培训,因此,我国很少有医务人员接受ATIS培训,亦未曾见过ATLS培训效果报道。 李能平 王澎 顾永峰 卢小兵 丛建农 杨欣 凌云关键词:重度创伤 ATLS 救治效果 TRAUMA 生命支持 救治方法 术中联合应用胆道造影及胆道镜检的价值分析 2004年 目的 分析胆道手术中联合应用胆道造影及胆道镜检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为78例胆总管探查病人术中联合应用胆道造影和胆道镜检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 78例病人使用传统方法取石残石率为23.1%。胆道镜检后残石率为5.1%。发现胆道癌2例。胆道畸形1例。联合应用胆道造影和胆道镜的残石率为1.3%。结论 术中联合应用胆道造影和胆道镜检在降低残石率、降低胆道疾病的漏诊率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王澎 杨味香 瞿建国 冯国光 刘江齐关键词:胆道造影 胆道镜 胆道手术 急救小组救治重度创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成立创伤急救小组救治重度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比较成立急救小组前、后各2年救治重度创伤(ISS评分≥16分)的临床效果。结果成立创伤急救小组前2年(2002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共抢救、收治重度创伤388例,ISS评分25.9±6.4,死亡152例,死亡率为39.2%,死亡率20.4%。抢救室抢救时间、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分别为102.8±16.7min、140.3±20.6min。成立创伤急救小组后2年(2004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共抢救、收治重度创伤438例,ISS评分28.6±7.8,死亡87例,死亡率为19.9%,死亡率为7.1%,抢救室抢救时间、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分别为69.5±11.5min、89.6±9.3min两组I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死亡率、抢救时间、入院距手术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成立急救小组后较成立之前均明显降低。结论成立创伤急救小组救治重度创伤能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 方伟敏 李能平 王澎关键词:急救 重度创伤 死亡率 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附68例分析) 2004年 为探讨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原则及预后,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8例大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68例中DukesB期10例,C期34例,D期24例。68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7例属根治性切除(占69.1%).17例姑息性切除.4例剖腹探查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总切除率为94.1%。64例中54例(84.4%)行一期肠吻合术.10例行二期肠吻合术。一期肠切除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漏5例(9.3%)。无手术死亡。随访59例(86.8%).2年生存率81.4%(48/59),5年生存率44.1%(26/59),4例随访不满5年仍健在。结果表明,对经选择的大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患者一期肠切除吻合是安全的,积极争取一期肿瘤根治性切除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吕强 冯国光 杨志强 王澎 张节 董江楠关键词:大肠癌 急性肠梗阻 手术治疗 剖腹探查术 热休克蛋白70含量变化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者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s)70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关系,及其对病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0年1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院急诊科收治确诊脓毒症患者12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SAPSII评分法分为轻、中、重3组,每组40例。另选40例年龄、性别、体质量构成与上述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又根据患者最后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人院后立即外周静脉采血5mL,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实验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内HSPs70的水平,以及血清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含量。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HSPs70,PCT、CRP的变化差异。结果①脓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内热休克蛋白(HSPs)70的含量随SAPSⅡ评分增高而逐渐升高,轻度、中度、重度脓毒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降钙素原(PCT)含量也随SAPSII评分增高逐渐升高,轻度与重度脓毒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所有脓毒症患者中,死亡患者均出现在重度组内,与其他标志物相比,死亡患者的热休克蛋白HSPs70的含量比存活患者明显升高(P〈0.05)。③在脓毒症患者的受试工作者曲线分析中,中性粒细胞胞内热休克蛋白(HSPs)70的含量与PCT、CRP相比,曲线下面积明显增多。结论热休克蛋白HSPs70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王澎 郭东风 许德凤 许磊 李艳秋 彭彬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 脓毒症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SAPSII评分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