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开坤

作品数:10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肝癌
  • 3篇早期肝癌
  • 3篇标志物
  • 2篇胆囊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诊断标志物
  • 2篇实时荧光
  • 2篇实时荧光定量
  • 2篇实时荧光定量...
  • 2篇切除
  • 2篇肿瘤
  • 2篇小肝癌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化
  • 2篇结石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结石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胆囊切除

机构

  • 6篇兰州市第二人...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0篇刘开坤
  • 4篇米泰宇
  • 3篇冯振卿
  • 3篇刘悦芳
  • 3篇张建平
  • 3篇朱进
  • 3篇李久澄
  • 2篇查斌山
  • 2篇贾海明
  • 1篇邓英
  • 1篇张东生
  • 1篇张小强
  • 1篇王平凡
  • 1篇陆艳丽
  • 1篇唐奇
  • 1篇朱晓静
  • 1篇张慧林
  • 1篇王立功
  • 1篇赵威威
  • 1篇周顺

传媒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解剖性肝切除和局限性肝切除治疗区域性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对照研究
邓英张小强王立功曾钢刘开坤陆艳丽李立新李锐贾重阳
该课题对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采用解剖性肝切除和局限性肝切除治疗方法进行对照研究。观察了两组病人术后结石残留率、胆漏、感染、肝功能指标。发现解剖性肝切除组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残石率无显著差别;但解剖性肝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
关键词:
早期肝癌诊断标志物的筛选与初步鉴定
我国属肝癌高发国家,肝癌病死率占恶性肿瘤病死率第二位,占全球肝癌死亡人数的53%。尽管肝癌的治疗学近些年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过去的三十多年,肝癌生存率并无明显改善。临床实践证明,肝癌的成功切除与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在高...
刘开坤
关键词:肝癌标志物筛选
文献传递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6
2011年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结甲)合并甲状腺癌(甲癌)的临床特点和外科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 859例结甲中142例(7.6%)合并甲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2例均行手术治疗。112例为初次手术,30例为二次(补充)手术。男∶女=1∶3.1,临床表现以结甲表现为主。术前超声检查疑诊合并甲癌55例(38.7%),其中结节砂砾钙化21例。12例伴颈部淋巴结肿大。90例行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75.6%(68/90)疑有恶性病变。45例行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FNA),确诊率48.9%(22/45)。138例术中冷冻切片快速病理诊断准确率96.4%,假阴性5例,无假阳性病例。甲癌83例为单发癌灶,59例为多发癌灶,病灶<2 cm者占75.3%。病理类型以乳头状癌为主(75.4%)。64例伴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包括:患侧腺叶+峡部全切除术;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或甲状腺全切除术和同侧或双侧中央区(VI区)淋巴结清扫;颈部淋巴结肿大和术中或术前怀疑颈部淋巴结转移者加行改良颈清扫术。142例术后均予以左旋甲状腺素治疗,101例行131I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8例患者复发并进行2次手术治疗,1例由于甲状腺癌肺转移死亡。结论结甲合并甲癌以乳头状癌为主,病灶以<2 cm多见。术前超声、FNA和术中冷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可提高结甲合并甲癌的检出率,有效避免漏诊误诊。对结甲患者加大跟踪随访强度可提高合并甲癌的早期检出率。
米泰宇刘开坤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
大鼠肝癌发生早期相关基因及诊断标记物的筛选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大鼠早期肝癌和正常肝脏组织基因差异表达,筛选与早期肝癌相关基因及可能的诊断标记物。方法建立大鼠早期肝癌模型,应用 Affymetrix 公司的 Rat Genome 230.2.0基因芯片检测早期...
刘开坤刘悦芳朱进朱晓静张慧林唐奇冯振卿张建平
关键词:早期肝癌基因芯片诊断标记物
文献传递
CT导向经皮穿刺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7例临床疗效调查报告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并在椎间盘内及盘外椎间孔附近注射臭氧的方法进行治疗,对其疗效进行随访评估。结果随访1-12个月,6个月时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12个月时疗效最佳。根据Macnab评价标准对其进行评价,结果为6个月总有效率达87.1%,12个月总有效率为88.5%。结论经皮穿刺注射臭氧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张莉李家开刘开坤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CT引导臭氧注射
SPP-1、GDF-15和CXCL-1在人小肝癌中表达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针对前期应用基因芯片(Affymetrix Rat Genome 230.2.0)筛选出的大鼠早期肝癌中高表达的人同源分泌蛋白基因SPP-1、GDF-15和CXCL-1,定量验证其在人小肝癌中mRNA和血清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和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15例小肝癌及正常肝脏组织(癌旁正常肝脏组织)的mRNA水平及对应小肝癌血清和正常人血清中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SPP-1、GDF-15和CXCL-1基因在小肝癌组织中较对照组表达显著上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PP-1血清蛋白检测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F-15血清蛋白含量在小肝癌组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肝癌组中CXCL-1血清蛋白含量较正常对照组表达下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NF-κB信号通路基因(CXCL-1)、P53信号通路基因(GDF-15)和SPP-1基因在人小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肝癌发生的早期过程相关;②分泌性蛋白GDF-15和CXCL-1显示出小肝癌筛选诊断的潜在价值。
查斌山刘开坤刘悦芳周顺朱进冯振卿王轩张建平
关键词:小肝癌肿瘤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PCR双抗体夹心ELISA
乳头溢液306例诊断与治疗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单纯性乳头溢液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明确乳腺病变与乳头溢液性质的关系。方法对我院确诊的乳头溢液30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术后病理检查示乳腺导管炎占32.68%,乳腺导管扩张症占28.10%,乳管内乳头状瘤或乳头状瘤病占16.67%,小叶囊性增生占15.03%,乳腺癌占3.27%,导管发育不良占2.94%,乳腺良性肿瘤占1.31%。乳腺导管炎、乳腺导管扩张症及导管发育不良中最常见的为黄色溢液分别占35.00%、29.07%和44.44%,乳管内乳头状瘤或乳头状瘤病及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为血性溢液,分别占43.14%和90.00%,小叶囊性增生和乳腺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为浆液性溢液,分别占45.65%和75.00%。本组10例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例重度乳头状瘤病行全乳切除。306例均临床治愈,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乳头溢液可因多种病引起,尤其可能与乳腺癌相关,对此类患者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溢液性状,采取恰当检查方法,制定相应治疗措施,以最大限度改善预后。
李久澄贾海明米泰宇刘开坤
关键词:乳头溢液乳腺疾病
非梗阻性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被引量:8
2011年
通过分析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4年3月~2010年4月间120例早期(3~12 d)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治疗非梗阻性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mild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MABP)的临床资料,探讨非梗阻性MABP早期LC的可行性及手术时机.该院收治的92例经非手术治疗胰腺炎缓解后早期行LC术,28例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而急诊行LC.全组120例LC均获成功.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7例,发现5例胆总管下段单发小结石,均于术后3 d内行ERCP+EST+ENBD治疗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术后出血及胆漏并发症.术后胆囊内见多发结石,以小结石、泥沙样结石多见.随访3个月至6年,均无胰腺炎复发.对非梗阻性MABP患者如果能合理地选择病例,做好必要的围手术期处理,早期实施LC是安全的.
李久澄刘开坤米泰宇王华赵威威
关键词: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GDF15在大鼠早期肝癌和人小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针对前期应用基因芯片(Affymatix Rat 230.2.0)筛选出的大鼠早期肝癌中高表达的人同源基因GDF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进一步在人小肝癌组织中检测其表达水平以探讨其作为人小肝癌候选诊断标志物的价值。方法:应用RT-PCR检测GDF15在大鼠早期肝癌结节中的表达以对芯片结果进行初步验证;进一步采用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对GDF15在随机配对的正常肝脏组织(n=10)与小肝癌(n=10)中基因转录水平半定量和定量检测,同时用免疫组化鉴定其在正常肝脏组织(n=10),癌旁组织(n=26),小肝癌(n=12)及大肝癌(n=14)中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GDF15在大鼠早期肝癌结节中较正常组织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芯片结果一致。在人小肝癌,其转录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肝脏组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2例小肝癌中10例表达强阳性,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定位于细胞浆与细胞外基质。结论:分泌性蛋白GDF15在人小肝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具有潜在的小肝癌筛选价值。
刘开坤查斌山刘悦芳朱进冯振卿张建平
关键词:GDF15小肝癌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诊断标志物
骨桥蛋白在人胆囊腺癌中的表达
2012年
目的应用抑制差减杂交联合cDNA芯片技术筛选人胆囊腺癌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探讨筛选出的骨桥蛋白在胆囊腺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胆囊腺癌组织和非肿瘤组织作为对比材料进行抑制差减杂交,构建正、反向差减杂交文库,应用差减片断的PCR产物制备cDNA芯片,筛选胆囊腺癌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验证和分析筛选出的胆囊腺癌中高表达基因骨桥蛋白在胆囊腺癌和正常胆囊组织中的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胆囊腺癌差减文库。cDNA芯片杂交结果显示骨桥蛋白在胆囊腺癌中高表达,经实时荧光定量技术证实。免疫组化结果表明骨桥蛋白在胆囊腺癌和癌旁胆囊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胆囊组织中低表达(P<0.05),其表达部位主要在细胞核,在低分化胆囊腺癌中骨桥蛋白的表达有增高趋势。结论抑制差减杂交方法构建的胆囊腺癌差减杂交文库富含胆囊腺癌差异表达基因。胆囊腺癌中高表达基因骨桥蛋白可能与胆囊细胞的生长、转移和侵袭能力有关。
刘开坤米泰宇李久澄贾海明张东生王平凡
关键词:胆囊腺癌抑制差减杂交骨桥蛋白免疫组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