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娟
- 作品数:40 被引量:245H指数:9
-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者的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被引量:1
- 2017年
- [提要]通过观察不同估算GFR(eGFR)者的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探讨其与动脉硬化的关系.选2010、2012、2014年健康体检者1 427例,检测eGFR和baPWV.随着eGFR稳定水平降低,baPWV≥1 400 cm/s的比例逐渐增高,baPWV均呈增高趋势.不同baPWV者eGFR< 60ml·min-1 ·1.73m-2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GFR下降≥30%的比例随baPWV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随着baPWV水平升高,eGFR均呈下降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水平越低发生动脉硬化的风险越升高,eGFR低稳定者是发生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 于俊杏赵权辉李蔚李俊娟王猛宁春红张亚静吴寿岭
- 关键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动脉硬化慢性肾损害
- 血清Lp-PLA2联合CHA_(2)DS_(2)-VASc评分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联合心房颤动血栓发生危险度(CHA_(2)DS_(2)-VASc)评分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病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CIS)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NVAF病人29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IS分为CIS组(49例)和非CIS组(248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及血清Lp-PLA2水平和CHA_(2)DS_(2)-VAS评分;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NVAF病人发生CIS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p-PLA2水平联合CHA_(2)DS_(2)-VASc评分预测NVAF病人发生CIS的价值。结果:CIS组血清Lp-PLA2水平和CHA_(2)DS_(2)-VASc评分明显高于非CIS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高空腹血糖(FBG)水平[OR=1.589,95%CI(1.143,2.20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OR=2.207,95%CI(1.137,3.612)]、Lp-PLA2水平[OR=1.098,95%CI(1.055,1.143)]和CHA_(2)DS_(2)-VASc评分[OR=2.338,95%CI(1.545,3.539)]为NVAF病人发生C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Lp-PLA2联合CHA_(2)DS_(2)-VASc评分预测NVAF病人发生CIS的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大于Lp-PLA2、CHA_(2)DS_(2)-VASc评分单独预测(P<0.05)。结论:NVAF发生CIS病人血清Lp-PLA2水平和CHA_(2)DS_(2)-VASc评分明显提高,为NVAF病人发生CIS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能提高CIS发生的预测价值。
- 李慧英刘青李俊娟魏晓明林黎明
- 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缺血性脑卒中
- 非高血压中老年人群血压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开滦研究队列基线(2006年)血压水平及4年后(2010年)血压变化与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关系。方法在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职工101 510人中分层随机抽取观察对象,按入选标准选取观察对象5440人组成研究队列,于2010-2011年对观察队列进行健康体检,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选取队列中非高血压人群共计3802人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基线血压和4年间血压变化进一步分为:(1)稳定为正常血压组(n=673);(2)正常血压进展为正常高值血压组(n=793);(3)正常血压进展为高血压组(n=408);(4)正常高值血压降为正常血压组(n=295);(5)稳定为正常高值血压组(n=915);(6)正常高值血压进展为高血压组(n=718),观察血压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正常血压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32.4%,正常高值血压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38.1%;正常血压稳定为正常血压、进展为正常高值血压组及进展为高血压组斑块的检出率分别为19.2%、32.5%、54.2%;正常高值血压降为正常血压组、稳定为正常高值血压组及进展为高血压组斑块的检出率分别为27.8%、34.4%、46.9%。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与稳定为正常血压组比较,正常血压进展为高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降为正常血压组、稳定为正常高值血压组和正常高值血压进展为高血压组发生颈动脉斑块的OR值(95%CI)分别为2.451(1.604~3.744)、1.513(1.019~2.247)、1.643(1.212~2.228)和2.268(1.643~3.123)。结论非高血压人群中,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增加。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较低。
- 李雯赵剑秋李俊娟刘雪梅李晓庆黄玮邵丹张丽吴寿岭
-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中老年血压变化正常高值血压正常血压高血压
- 中心性肥胖对2型糖尿病新发脑梗死事件的影响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 探讨中心性肥胖对2型糖尿病新发脑梗死事件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在2006-2007、2010-2011年开滦集团健康体检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8 306名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队列,依据基线WC水平分为中心性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应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中心性肥胖对2型糖尿病新发脑梗死事件的影响.平均随访38 ~ 53(48.05±3.09)个月.结果 (1)中心性肥胖组人群的平均年龄、BMI、SBP、DBP、脉压、FPG、TC、TG、LDL-C、UA水平均高于非肥胖组(P<0.01).(2)中心性肥胖组脑梗死总累积发生率高于非肥胖组(3.1%VS.1.6%,P<0.01);按性别分层后,男性中心性肥胖组仍高于非肥胖组(3.3%vs.1.7%,P<0.01).(3)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中心性肥胖为2型糖尿病新发脑梗死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RR=2.07(95%CI:1.39 ~ 3.09).结论 中心性肥胖增加2型糖尿病新发脑梗死事件的风险.
- 刘秀荣周艳茹王建军刘星杨春伟李俊娟陈朔华吴寿岭
- 关键词:中心性肥胖脑梗死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改善尿毒症慢性并发症的效果观察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减少尿毒症患者慢性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行规律血液透析的尿毒症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透析前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透析前平均动脉压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透析前H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磷、PTH、透析前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校正钙、BUN、SCr、hs-CRP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可改善尿毒症患者贫血、高血压病、高磷血症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慢性并发症情况。
- 王茹张俊录张志杰李俊娟陈昕丽侯金泓
- 关键词:血液灌流尿毒症并发症
- 血清尿酸水平与新发糖尿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对象不同血尿酸水平对新发糖尿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职工101510人中空腹血糖〈7.0mmol/L且无糖尿病病史、未使用降糖药物的职工作为观察队列,排除未参加2008—2009、2010—2011年度体检以及空腹血糖资料缺失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73279例。将高血压与非高血压对象按不同性别和尿酸五分位数分组,比较不同性别高血压与非高血压亚组间糖尿病的发病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尿酸水平对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按性别分层后,女性非高血压与高血压亚组糖尿病的发病率(/1000人年)分别为3.9、4.6、7.4、6.2、7.9和4.3、3.2、5.3、4.7、11.8;男性分别为8.0、8.2、7.8、8.2、9.0和10.7、9.8、8.8、9.2、12.5。影响糖尿病发病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后,女性非高血压组,与尿酸第1分位比较,第2到第5分位发生糖尿病的HR(95%CI)分别为1.10(0.74~1.65)、1.63(1.12~2.37)、1.50(1.03~2.20)、1.48(1.02~2.15);女性高血压组,与尿酸第1分位比较,第2到第5分位发生糖尿病的HR(95%CI)分别为0.75(0.48~1.16)、1.23(0.84~1.81)、0.87(0.59~1.29)、1.42(1.01~2.00);男性非高血压组,与发病率最低组(第3分位)比较,第1、2、4、5分位发生糖尿病的HR(95%CI)分别为1.04(0.90~1.21)、1.03(0.88~1.19)、1.02(0.88~1.18)、1.10(0.95~1.28);男性高血压组,相应的HR(95%CI)分别为1.15(1.00~1.32)、1.16(1.01~1.34)、1.01(0.87~1.16)、1.13(0.99~1.28)。结论不论非高血压组还是高血压组,高尿酸均可使女性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 史丽萍云佩佩李秋云周艳茹杨春伟石慧婧崔刘福李俊娟吴寿岭
- 关键词:血尿酸
- 外周血CⅠCP、NLR及鸢尾素在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Ⅰ型前胶原C末端肽(CⅠC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鸢尾素在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住院患者310例作为研究对象(A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住院的心房颤动不合并心力衰竭(B组)、无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C组)患者各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血清脑钠肽(BNP)、CⅠCP、鸢尾素、左室射血分数(LVEF)、NLR。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A组CⅠCP、NLR水平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鸢尾素水平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ⅠCP与BNP呈正相关(r=0.119,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126,P<0.05);NLR与BNP呈正相关(r=0.122,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131,P<0.05);鸢尾素与BNP呈负相关(r=-0.462,P<0.05),与LVEF呈正相关(r=0.685,P<0.05)。CⅠCP、NLR、鸢尾素诊断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灵敏度分别为64.50%、66.50%、71.00%,特异度分别为90.00%、93.00%、75.00%。CⅠCP、NLR、鸢尾素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30%、60.00%。ROC曲线分析显示,CⅠCP、NLR、鸢尾素及联合诊断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95%CI:0.870~0.934)、0.997(95%CI:0.993~1.000)、0.731(95%CI:0.661~0.801)、0.998(95%CI:0.995~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ⅠCP、NLR、鸢尾素可以用于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 李慧英刘青魏晓明林黎明李俊娟
- 关键词:心房颤动
- 老年人基线脉压水平对远期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研究脉压水平对老年人群远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法,选择开滦集团年龄≥60岁健康体检者9695例,以脉压水平分为:脉压<40mmHg(1mm Hg=0.133kPa,1组)972例、40~49mmHg(2组)2393例、50~59mmHg(3组)2553例、脉压≥60mmHg(4组)3777例,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为肾功能受损。随访24~63(50.84±4.83)个月,用Kaplan-Meier法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脉压对远期肾功能的影响。结果1组、2组、3组和4组肾功能受损分别为11例、71例、81例和189例(1.1%vs3.0%vs3.2%vs5.0%,P<0.01)。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与1组比较,其他3组发生肾功能受损的相对风险分别为2.67(95%CI:1.33~5.38,P<0.01)、2.98(95%CI:1.49~5.96,P<0.01)和4.90(95%CI:2.50~9.63,P<0.01)。结论脉压是老年人远期肾功能受损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脉压升高,远期新发肾功能受损增加。
- 侯金泓王剑利李俊娟黄金杰周靖刘艳吴寿岭
-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率肾功能不全血压
- 睡眠时间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的101510名职工中空腹血糖(FPG)〈7.0mmol/L、无糖尿病病史、未使用降糖药物且FPG及睡眠资料完整的87540名职工作为观察队列,排除2010~2011年度未参加体检者、FPG资料缺失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60715名。依据基线睡眠时间将观察对象分为睡眠时间不足组(〈7h/d)、睡眠时间充足组(7~9h/d)、睡眠时间过长组(≥9h/d)。结果显示,至2010—2011年度体检结束时,〈7h/d、7~9h/d和≥9h/d组的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5.49%、4.94%、5.61%(男性分别为5.70%、5.32%、6.27%;女性分别为4.49%、3.74%、3.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等因素后,与7—9h/d组比较,〈7h/d组、≥9h/d组新发糖尿病发生风险的RR值分别为1.09、1.28,在不同性别人群中校正上述因素后,其新发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也无明显增加。
- 高明李俊娟吴云涛王希柱赵剑秋侯金泓李雯陈朔华李慧英张东红吴寿岭
- 关键词:睡眠时间糖尿病
- 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开滦职工高敏C反应蛋白与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相关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基线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参加2006—2007年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职工101510人中的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无对血清hsCRP水平有影响的疾病和(或)病史、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无任何异常者]共计9062例作为观察队列,按基线hsCRP水平分为3组,即hsCRP0.05~〈1.00mg/L(n=6478);hsCRP1.00~〈3.00mg/L(n=1522);hsCRP3.00-〈10.00mg/L(n=1062)。随访38-53月,随访期间每半年收集1次新发心脑血管事件情况。结果3组总心脑血管事件(0.172/千人年、0.28e/千人年和o.453/千人年)、心肌梗死(o.016/千人年、0.080/千人年和0.118/千人年),脑梗死(O.069/千人年、0.107/千人年和0.276/千人年)的发生密度随着hsCRP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均P〈O.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校正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和吸烟因素后,hsCRP3.00~〈10.00mg/L组发生总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相对危险比分别为hsCRP0.05~〈1.00mg/L组的1.88倍(95%CI1.10~3.22)、4.23倍(95%CI1.23~14.53)和2.41倍(95%CI1.19~4.86)(均P〈0.05)。结论基线血清hsCRP水平与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相关;hsCRP水平较高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增加,尤其是心肌梗死和脑梗死。
- 金俊茹赵晓琳李俊娟陈永刚高明黄卫刘英李冬青吴寿岭
-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心脑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