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军

作品数:3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玛纳斯河流域
  • 1篇滴灌
  • 1篇盐分
  • 1篇森林生态
  • 1篇森林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物量
  • 1篇碳储量
  • 1篇碳储量估算
  • 1篇碳密度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盐
  • 1篇土壤盐分
  • 1篇物量
  • 1篇绿洲
  • 1篇荒地
  • 1篇耕地
  • 1篇灌排技术
  • 1篇多元逐步回归...

机构

  • 3篇新疆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新...
  • 2篇新疆林业科学...

作者

  • 3篇李建军
  • 2篇许文强
  • 2篇丁建丽
  • 2篇罗格平
  • 1篇杨辽
  • 1篇刘丽娟
  • 1篇高亚琪
  • 1篇王蕾
  • 1篇吕娜娜

传媒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近50a人工灌排技术进步对玛纳斯河流域耕地格局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分析绿洲人工灌排技术发展和耕地格局变化之间的关系,对研究干旱区灌溉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选取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RS和GIS技术,对玛纳斯河流域1960年地形图,1976、1989、1997、2006、2013年Landsat遥感影像和历史水利工程建设分布图等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5期人工灌排渠系矢量图和6期土地利用分类矢量图,并计算人工灌排渠系长度指数和表征耕地格局的绿洲垦殖率、净耕地系数、周长面积比;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干旱区绿洲人工灌排技术对耕地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技术应用前,玛纳斯河流域耕地分布格局由灌排渠系的空间分布决定,尤其是农渠的分布格局和长度,其与耕地面积的回归方程为y=0.43x+7.38(R^2=0.90,n=33,P=0);滴灌技术应用后,耕地分布格局的变化取决于滴灌系统管网的空间分布,尤其是干管和支管的分布格局与长度,导致流域灌溉水利用系数从1960年的0.38增长到2010年的0.65。
李建军罗格平丁建丽许文强郑拴丽
关键词: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玛纳斯河流域
滴灌背景下玛纳斯流域绿洲内外荒地土壤盐分时空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土壤盐渍化主要集中于绿洲内灌溉农田,而对绿洲内荒地和外围荒漠(以下简称绿洲内外荒地)土壤盐分变化趋势尚不清楚。论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数理统计学方法,利用玛纳斯流域绿洲膜下滴灌技术普及的初期2006年和近期2012年绿洲内外荒地0~100 cm土壤盐分数据,分析滴灌背景下干旱区绿洲南部、中部和北部内外荒地土壤盐分的0~30、30~60、60~100 cm深度时空变异的总体特征。绿洲内外荒地2012年0~100 cm深度土壤平均含盐量、阴离子含量和除Na^+、K^+以外的阳离子含量低于2006年的水平,土壤盐渍化类型由硫酸盐-氯化物类向氯化物-硫酸盐类转化,降低了土壤的碱性,有利于后备农业资源的开发和作物的生长;2006年玛纳斯流域绿洲内外荒地土壤盐分含量、阴离子含量和阳离子含量空间分布差异不显著,而2012年土壤盐分和除个别离子(Na^+、K^+、CO_3^(2-))外其他离子空间格局总体表现为绿洲中部含量最高;绿洲内外荒地土壤盐分时空变化趋势的主导因素是灌溉方式的改变和地下水的利用。玛纳斯流域绿洲内外荒地土壤盐分时空变化总体特征和可能驱动机制分析,将丰富对干旱区流域绿洲土壤盐渍化的趋势认识,并有助于干旱区后备农业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吕娜娜罗格平丁建丽李建军刘丽娟
关键词:滴灌土壤盐分玛纳斯河流域
新疆阿尔泰山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与碳储量估算被引量:24
2016年
为科学评估新疆森林碳汇功能提供更准确的基础数据,论文基于在阿尔泰山布设的35个样地实测数据,参考2011年新疆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研究了我国境内阿尔泰山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阿尔泰山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生物量为126.67t·hm^(-2),各组分生物量大小排序为:乔木层(120.84 t·hm^(-2))>草本层(4.22 t·hm^(-2))>凋落物层(1.61t·hm^(-2)),乔木各器官中,干、根、叶和枝分别占乔木生物量的50%、22%、16%和12%,干所占比例最大;林龄对植被生物量影响显著,生物量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2)生物量平均含碳率在0.40~0.53范围内,各组分、乔木各器官含碳率均不同,且林龄对含碳率影响显著;3)阿尔泰山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为205.72 t·hm^(-2),碳储量为131.35 Tg,其中土壤层、乔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碳储量分别为86.67、43.09、1.03、0.56 Tg,土壤层和乔木层碳储量分别占阿尔泰山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66%和33%,构成阿尔泰山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碳储存库;不同龄级的碳储量表现为成熟林最大,过熟林次之,两者合计占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61%;4)阿尔泰山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整体呈南高北低分布,是由西北—东南不同的环境因子影响所致。
郑拴丽许文强杨辽高亚琪李建军王蕾
关键词:生物量碳密度碳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