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刚

作品数:10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结石
  • 3篇胆囊
  • 3篇胆囊结石
  • 3篇胆总管
  • 3篇胆总管结石
  • 3篇切开
  • 3篇内镜
  • 3篇LC
  • 3篇LCBDE
  • 2篇胆管
  • 2篇胆管造影
  • 2篇胆管造影术
  • 2篇胆囊结石合并
  • 2篇胰胆管
  • 2篇胰胆管造影
  • 2篇胰胆管造影术
  • 2篇造影
  • 2篇造影术
  • 2篇术后
  • 2篇逆行

机构

  • 10篇东南大学
  • 2篇常州市金坛第...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10篇徐刚
  • 4篇慕海峰
  • 4篇陈升宝
  • 3篇王春
  • 1篇王盛根
  • 1篇崔岱
  • 1篇李宇
  • 1篇王利丽
  • 1篇李春春

传媒

  • 4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胃肠病学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RCP+LC和LCBDE+LC+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7
2022年
目的:比较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BDE)联合LC联合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按照术式不同分为ERCP+LC组(n=34)和LCBDE+LC+T管引流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总用时、术中出血量、净石率以及取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满意度、术前、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取石成功率、净石率、术后并发症、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以及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平均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RCP+LC组的手术总用时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LCBDE+LC+T管引流组(P<0.05),ERCP+LC组的总住院时间比LCBDE+LC+T管引流组少37.7%(P<0.05),而其总住院费用却高出24.6%(P<0.05)。结论:ERCP+LC和LCBDE+LC+T管引流这两种微创手术均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有效途径,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具体的手术方案要结合各医院的设备以及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选择。
吴正东徐刚班坤锋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T管引流
术后辅助化疗对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期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术后辅助化疗对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5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70例胰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使用氟尿嘧啶进行化疗的35例胰腺癌患者纳入研究组,将采取保守治疗不需要进行任何放化疗治疗的3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治疗疗程结束后,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在6个月、10个月、14个月、18个月、22个月以及>22个月时的存活例数。结果研究组在治疗疗程结束后6个月、10个月、14个月、18个月、22个月及>22个月时的生存例数为35例、27例、21例、15例、10例及5例,对照组在这6个时间段的生存例数为32例、20例、12例、9例、4例及0例,研究组各时间段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辅助化疗在一定程度上可延长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徐刚李宇王春王利丽李春春
关键词:术后辅助化疗胰腺肿瘤生存期
ACLF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预测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并评估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ACLF患者89例,治疗随访3个月。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LF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线性分析评估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组89例ACLF患者发生肺部感染31例(34.8%);肺部感染组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侵入性操作和长期应用抗生素发生率率分别为61.3%、19.4%、61.3%和32.3%,均显著高于无肺部感染组(分别为32.8%、1.7%、34.5%和10.3%,P<0.05),血清白蛋白为(29.3±4.2)g/L,显著低于无肺部感染组【(33.8±4.9)g/L,P<0.05】,MELD-Na评分为(30.5±2.5)分,显著高于无肺部感染组【(27.1±2.0)分,P<0.05】;肺部感染组住院时间、28 d和90 d病死率分别为(29.8±3.1)d、41.9%和51.6%,显著长于或高于无肺部感染组【(21.2±2.7)d、12.1%和15.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2.457,95%CI(1.283~4.707),P<0.05】、糖尿病【OR=2.807,95%CI(1.579~4.990),P<0.05】、侵入性操作【OR=3.071,95%CI(1.776~5.311),P<0.05】、长期应用抗生素【OR=2.983,95%CI(1.727~5.154),P<0.05】、白蛋白<31.2 g/L【OR=4.289,95%CI(2.779~6.619),P<0.05】和MELD-Na>29.0分【OR=3.927,95%CI(2.487~6.203),P<0.05】均为影响ACLF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白蛋白和MELD-Na评分预测ACLF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具有临床实用意义(AUC=0.949,AUC=0.912,P<0.05)。结论ACLF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风险高,早期评估血清白蛋白水平和MELD-Na评分对预测肺部感染的发生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孙敏张倩徐刚王加林何振文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肺部感染预后
LC联合LCBDE同步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4
2023年
目的分析比较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同步手术与采用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后续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CWC)患者的效果差异。方法2017年9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CCWC患者73例被分为两组,39例观察组接受LC联合LCBDE同步手术治疗,34例对照组接受EST联合后续LC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常规检测血常规。结果两组结石残留率为5.1%对2.9%,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40.1±35.2)min,显著长于对照组【(119.7±30.4)min,P<0.05】,住院时间为(10.9±2.1)d,显著短于对照组【(14.5±2.6)d,P<0.05】,VAS评分为(2.3±0.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1±0.7),P<0.05】,镇痛泵应用率为35.9%,显著低于对照组(61.8%,P<0.05);术后5 d,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71.5±16.1)mg/L,显著低于对照组【(90.1±20.4)mg/L,P<0.05】,外周血WBC计数为(9.3±1.4)×10^(9)/L,显著低于对照组【(11.3±1.8)×10^(9)/L,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为(74.5±6.9)%,显著低于对照组【(82.9±7.5)%,P<0.05】;术后,观察组切口感染、胰腺炎、腹腔内出血、胆漏和反流性胆管炎等发生率为1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2%(P<0.05);两组结石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5.1%对8.8%,P>0.05)。结论采用LC联合LCBDE同步手术治疗CCWC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刘泽军慕海峰陈升宝王春徐刚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
ERCP/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与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79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资料,按采取术式的不同分成ERCP组(n=38,实施ERCP取石)和LCBDE组(n=41,实施LCBDE)。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疼痛度、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LCBDE组取石成功率和ERCP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多于ERCP组(P<0.05),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天数和ERCP组相比均更短(P<0.05)。LCBDE组术后6h、1d及3d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和ERCP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d,两组AST、TBIL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组间2项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CBD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76%比15.79%)和ERCP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RCP取石和LCBDE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相当,均可有效清除结石,促进肝功能恢复。但LCBDE在缩短恢复时间方面更具优势。
吴正东徐刚慕海峰班坤锋陈升宝王保臣
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总管结石肝功能
胃镜治疗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出襻嵌顿性胃石1例
2016年
病例:患者女性,68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伴呕吐1周,黑便2 d”于2015-11-22入院。入院前1周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进食后明显,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呕血,呕吐后症状短暂好转。入院前2 d出现黑便,1次/d,每次量约50~100 g,无头昏乏力。起病后精神可,无明显体质量下降。20年前曾行“胃淋巴瘤切除术”。1年前胃镜检查诊断:吻合口炎,残胃炎。
王盛根徐刚陈升宝尹方媛
关键词:胃肠结石内镜检查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转开腹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影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施行LA的患者中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转开腹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中转开腹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LA中转开腹率为4.2%。单因素分析表明,发病时间、阑尾致密粘连、根部坏疽或穿孔、盲肠后位阑尾与LA中转开腹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阑尾致密粘连(OR=1.258,P<0.05)是LA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阑尾致密粘连是LA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应建立合理的评判标准、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尽可能避免中转开腹。
彭靖王保臣王春徐刚慕海峰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腹腔镜检查中转开腹
US-FNA及US-CNB在甲状腺微小结节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US-FNA)与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组织学检查(US-CNB)在甲状腺微小结节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同时行US-FNA与US-CNB的4a类以上的甲状腺微小结节113例,以术后病理作为金标准,比较US-FNA与US-CNB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分析结节的大小、位置、血供、性状、钙化对诊断结果的影响。结果: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US-FNA和US-CNB在甲状腺微小结节中诊断中的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准确率、灵敏度、阳性预测值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S-FNA和US-CNB对血供丰富组、非实性组、周围组、粗大钙化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US-FNA准确率的因素有结节的血供、性状、钙化状况,而影响US-CNB准确率的因素有结节的直径、位置、钙化状况。结论:US-FNA是甲状腺微小结节术前诊断的首选方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而对于血供丰富、囊性、粗大钙化的结节US-CNB是一种很好的补充诊断方法。
张中原崔岱徐刚
关键词:粗针穿刺细针抽吸
LC联合ERCP和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疗效研究被引量:18
2023年
目的 分析比较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后何时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更有效且安全。方法 2019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65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均首先接受ERCP联合EST术治疗,其中35例观察组患者在ERCP联合EST术后48h内行LC术,另30例对照组患者在ERCP联合EST术后48~72 h内行LC术。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日和住院费用分别为(15.6±2.3)ml、(8.3±0.9)d和(1.9±0.2)万元,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分别为(34.7±4.1)ml、(12.3±1.5)d和(2.4±0.3)万元,P<0.05】,而两组LC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和结石清除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术后,两组血清TBIL、AST、ALT和AL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外周血WBC计数和血清CRP水平分别为(14.3±1.7)×10^(9)/L和(25.5±2.3)mg/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8±2.5)×10^(9)/L和(18.7±3.4)mg/L,P<0.05】,而两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无显著性相差【分别为(33.1±6.5)μg/L和(21.8±2.7)μg/mL对(36.8±38.2)μg/L和(20.2±3.1)μg/mL,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如胆管炎、切口感染、胆道出血、胆漏和胰腺炎等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8.6%对23.3%,P>0.05)。结论 在采取ERCP联合EST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后尽早进行LC术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花费,值得进一步探索。
吴正东徐刚慕海峰陈升宝班坤锋
关键词: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艾米替诺福韦再治疗低病毒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艾米替诺福韦(TMF)与恩替卡韦(ETV)治疗低病毒血症(LLV)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4月~2023年4月我院诊治的79例CHB患者,均经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4~22(12.1±3.6)年,血清HBV DNA载量为21~1999 IU/mL,被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分别给予ETV或TMF治疗,在48 w末观察结果。采用高灵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使用FibroScan肝脏瞬时弹性成像仪行肝脏硬度检测(LSM),常规检测获得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在治疗48 w末,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30.2±4.0)U/L和(31.8±6.2)U/L,与对照组[分别为(30.9±3.6)U/L和(33.7±7.0)U/L]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HBV DNA载量为25(14.8,51.9)IU/mL,显著低于对照组[223.8(87.2,327.5)IU/mL,P<0.05];观察组LSM、FIB-4和eGFR分别为(7.0±0.8)kPa、(1.9±0.3)和(104.9±10.3)mL/min/1.73m^(2),与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7.1±0.9)kPa、(1.8±0.3)和(105.1±11.2)mL/min/1.73m^(2),P>0.05];观察组外周血CD3^(+)、CD4^(+)、CD8^(+)细胞百分比和CD4^(+)/CD8^(+)细胞比值分别为(66.9±6.9)%、(37.5±4.9)%、(24.0±2.5)%和(1.5±0.3),与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67.4±7.3)%、(38.8±4.6)%、(23.6±2.7)%和(1.6±0.4),P>0.05]。结论应用TMF继续治疗处理LLV的CHB患者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其远期获益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何振文徐刚孟华陈辉周庆坤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