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单延春

作品数:40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9篇儿童
  • 7篇综合征
  • 5篇身材
  • 4篇婴幼
  • 4篇婴幼儿
  • 4篇早产
  • 4篇早产儿
  • 4篇维生素D
  • 4篇文献复习
  • 4篇基因
  • 4篇复习
  • 4篇产儿
  • 3篇读出
  • 3篇睡眠
  • 3篇随访
  • 3篇突变
  • 3篇过敏
  • 2篇血清
  • 2篇抑郁
  • 2篇婴儿

机构

  • 39篇青岛大学
  • 2篇泗水县人民医...
  • 1篇福建省妇幼保...
  • 1篇淄博市中心医...
  • 1篇泗水县实验小...
  • 1篇青岛市即墨区...

作者

  • 39篇单延春
  • 27篇衣明纪
  • 19篇冉霓
  • 18篇杨召川
  • 18篇马良
  • 13篇冯雪英
  • 11篇刘小梅
  • 10篇傅芃
  • 7篇王艳霞
  • 5篇刘伟
  • 3篇徐敏
  • 3篇张冲
  • 3篇王彩霞
  • 3篇于洋
  • 3篇雷珂
  • 3篇刘媛媛
  • 1篇张秋业
  • 1篇李自普
  • 1篇孟令丹
  • 1篇赵涵

传媒

  • 11篇中国儿童保健...
  • 4篇临床医学进展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精准医学杂志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国妇幼卫生...

年份

  • 9篇2024
  • 7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1999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东省三城区6~8岁儿童睡眠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山东省三城区6~8岁儿童睡眠特点,探讨睡眠质量不良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儿童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案。方法于2022年选取山东省不同经济水平的3个地区(青岛市、济宁市、临沂市)中1149名一、二年级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体格测量、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儿童睡眠习惯问卷(The Children’s Sleep Health Questionnaire,CSHQ)调查和儿童饮食行为量表(The Children’s Eating Behavior Questionnaire,CEBQ)调查。资料填写完整的1104名儿童最终被纳入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睡眠质量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被调查儿童平均睡眠时间为9.41(9.07,9.79)h,睡眠时间不足者占81.51%,睡眠质量不良者占73.64%。睡眠质量不良组与正常组儿童在年龄、喂养方式、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家庭结构、CEBQ总分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1 h(OR=2.301,P=0.003)、31分
李存娇杨雪丁凤廉云张冲尚艺懿单延春
关键词:儿童睡眠影响因素
一种富含双歧因子的儿童保健醋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含双歧因子的儿童保健醋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高粱20‑50份、糯米80‑120份、小麦20‑60份、小米30‑80份、酒曲5‑10份、醋曲10‑15份、低聚果糖10‑25份、菊芋粉10‑...
单延春胡庆东杨召川马良衣明纪傅芃
文献传递
山东省8市0~6岁儿童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现状调查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山东省8市0~6岁儿童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11月山东省8个城市到预防接种门诊与儿童保健门诊0~6岁健康保健儿童及部分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自制问卷主要内容:人口学信息、胎儿类型、喂养方式、户外活动、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儿童维生素D补充剂的应用现状、家长对维生素D的认知状况等。发放问卷1040份,回收有效问卷1026份,男童569例(55.5%),女童457例(45.5%),平均年龄(2.82±1.71)岁,运用SSP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26例儿童中曾添加维生素D补充剂者980例占95.5%,其中男童为95.3%(542/569)、女童为95.8%(438/457)。至调查时,457例儿童仍在持续服用,占46.6%;68例儿童是夏秋天停用,冬天继续服用,占6.9%;198例儿童间歇性服用,占20.2%;257例已经停用,占26.2%。停用现状:0~<1岁组占1.4%(3/214),1~岁组占12%(19/158),2~岁组占29.3%(39/133),3~岁组占37.3%(59/158),4~岁组占45.2%(100/221),5~6岁组占38.5%(37/108)。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与年龄、区域、母亲文化水平、父亲文化水平、家庭总收入水平、家长对维生素D的知晓程度等因素相关;与性别、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时间、胎龄、胎儿类型、季节、户外活动时间无关。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676,95%CI 0.549~0.834)、家庭经济收入(OR=0.376,95%CI 0.174~0.812)和家长对维生素D的知晓程度(OR=0.115,95%CI 0.057~0.232)是影响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的因素。结论山东省8市0~6岁儿童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较为普遍,补充应用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年龄、家庭经济总收入、家长对维生素D的知晓程度是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廉云衣明纪杨召川单延春王艳霞马良刘伟冉霓
关键词:维生素D儿童问卷调查
儿童抑郁症状及其行为与家庭因素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儿童抑郁症状与其自身行为表现及家庭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抑郁患儿的综合防治提供新视角。方法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招募58名诊断为抑郁状态的儿童作为病例组,同期按年龄、性别匹配选择88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ur Checklist, CBCL)、症状自评量表90项(Symptom Self-evaluation Scale, SCL-90)调查两组儿童抑郁情绪表现、行为表现及家庭因素,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病例组儿童CBCL量表总得分高于对照组儿童(43.29±30.93,20.24±12.93),阳性因子数量高于对照组(2.57±3.14,0.97±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7,3.89,P值均<0.01)。病例组内向行为、外向行为、抑郁、强迫、多动、攻击及社交退缩得分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70,2.41,5.68,2.34,2.25,2.60,2.29,P值均<0.01)。病例组儿童家长SCL-90量表躯体化、敌对、恐怖得分高于对照组(17.58±4.05,15.81±4.00;9.66±2.67,8.69±2.45;8.03±1.49,7.50±0.88)(t值分别为2.33,2.17,2.40,P值均<0.05)。儿童SDS量表得分与CBCL量表总得分、阳性因子数量、内向行为、外向行为、抑郁、强迫、多动、攻击及社交退缩得分呈正相关,与父母婚姻状况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0.42,0.42,0.30,0.51,0.29,0.36,0.32,0.39,-0.31,P值均<0.01)。结论抑郁症状是儿童普遍存在的情绪障碍,会对学习、社会生活能力等方面有明显影响。在抑郁儿童的综合防治中要充分考虑患儿行为干预、家长心理疏导等因素,以更好帮助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刘小燕冯雪英衣明纪王艳霞杨召川马良单延春
关键词:抑郁家庭精神卫生儿童
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全面发育迟缓中的早期鉴别意义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和全面发育迟缓(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 GDD)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情况,为早期鉴别和提前干预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首次确诊的132例ASD儿童作为ASD组,同期门诊首次确诊的150例全面发育迟缓儿童作为GDD组。使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2016版)对两组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人口学特征以及量表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ASD相关的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预测因子的最佳截断值。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SD组儿童在大运动(P P P = 0.001)高于GDD组,而在适应性分数要低于GDD组(P = 0.016)。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是ASD的独立危险因素,大运动分数 ≥ 76.5时诊断ASD的灵敏度为93.3%,特异性为68.9%。结论:ASD与GDD在神经心理发育量表上具有显著差异性,大运动分数可以早期较准确的预测ASD。
赵会娟衣明纪王艳霞冯雪英单延春马良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神经心理发育
一例青少年Gitelman综合征的诊治及随访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Gitelman综合征的临床诊断要点和治疗随访经验,为Gitelman综合征患者的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选取1例因生长迟缓就诊的Gitelman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候选变异,并进行Sanger测序验证,随访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例13岁患儿因生长迟缓就诊,实验室检查示低钾低镁血症、高肾素、肾性失钾,基因检测发现SLC12A3基因复合杂合变异,确诊为Gitelman综合征,予规范治疗并随访1年2个月,患儿身高、体重明显增长,心电图的ST段压低恢复,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其中父源的c.791delinsGCGTGGTCTCGGTCATT GG单条变异为新发现的基因突变位点,丰富了Gitelman综合征的基因突变谱。结论:因生长迟缓就诊的患儿,需重视鉴别诊断,对于低钾血症尤其合并低镁血症、肾性失钾的患儿需警惕Gitelman综合征,及早诊治、规范管理以达最佳预后。
王娇徐敏杨召川马良房雨如单延春
关键词:低钾血症GITELMAN综合征身材矮小
母乳中维生素D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VitD)不但发挥调节钙磷代谢,维持骨骼健康的作用,而且对骨骼外系统发挥重要作用。所以VitD的摄入和最佳营养状况问题越来越受关注。尽管VitD的营养主要靠阳光照射途径,但对婴儿来说母乳也是其重要途径之一。而母乳中VitD的水平究竟是多少?有哪些因素影响到母乳中VitD的水平?母乳喂养的婴儿摄入多大剂量的VitD制剂最合适?本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母乳喂养婴儿的VitD摄入问题。
冯雪英单延春衣明纪
关键词:母乳维生素D影响因素
1,25-二羟维生素D3对小鼠食物过敏的影响
2019年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食物过敏(FA)小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4周龄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包括对照组(C组)、FA模型组(FA组)。其中FA组根据1,25(OH)2D3干预剂量不同,分为FA0组(0)、FA低组[10 μg/(kg·d)]、FA中组[50 μg/(kg·d)]和FA高组[100 μg/(kg·d)]。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FA模型,不同剂量1,25(OH)2D3灌胃干预,对照组以9 g/L盐水替代。末次激发后留取小鼠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血清中OVA-IgE、白细胞介素(IL)-9和IL-17水平;留取小鼠小肠组织行HE染色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C组相比,FA0组和FA高组小鼠小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小肠黏膜部分剥落,结构紊乱,绒毛上皮细胞局灶性脱落、坏死,固有层水肿、充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但FA低和FA中组黏膜损伤轻,肠上皮基本完整,无明显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轻。不同组血清IgE、IL-9、IL-17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0.770、9.530、5.624,均P<0.05)。与FA0组[(41.87±3.19) ng/L]比较,FA低组[(22.71±4.77) ng/L]和FA中组[(16.34±2.81) ng/L]OVA-IgE显著降低(t=5.533、11.835,均P<0.01),但FA高组[(36.29±6.52) ng/L]无显著差异(t=1.673,P>0.05)。与FA0组[(161.77±50.44) ng/L]比较,FA低组[(94.29±18.79) ng/L]和FA中组[(84.45±30.88) ng/L]小鼠血清IL-9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67、3.366,均P<0.01),而与FA高组[36.29±6.52 ng/L]无明显差异(t=0.777,P>0.05)。与FA0组[(81.55±29.37) ng/L]比较,FA高组[(133.58±47.05) ng/L]小鼠血清IL-17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3,P<0.05);而FA低组[(79.41±25.15) ng/L]、FA中组[(58.81±26.00) ng/L]较FA0组[(81.55±29.37) ng/L]水平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54、1.640,均P>0.05)。结论补充低、中剂量1,25(OH)2D3可抑制小鼠FA,而高剂量的1,25(OH)2D3却加重小鼠FA的表现,1,25(OH)2D3对IL-9分泌的影响是其影响FA的机制之一。
房瑛娇衣明纪张秋业杨召川马良雷珂单延春
关键词:1,25-二羟维生素D3食物过敏白细胞介素9白细胞介素17
NR2F1基因变异导致视神经萎缩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3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NR2F1基因变异导致视神经萎缩综合征的基因变异特点、临床表型、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1例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Bosch-Boonstra-Schaaf视神经萎缩综合征(BBSOA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儿,女,7月17 d,表现为不会抓物,无追视,对检查者缺乏视觉互动行为,面部表情单一,不能独坐。眼底检查示:双侧视盘小而苍白。全外显子测序示:患儿NR2F1基因c.327C>G(p.F109L)错义变异,新发。检索NR2F1数据库共收录89名患者,123个变异,涉及83个核苷酸位点,变异类型最多为错义变异。BBSOAS的临床表型以眼部受累、脑功能受损和脑形态学异常最为显著,比例较高的还有肌张力低下,癫痫及喂养困难。结论NR2F1基因的新发错义变异c.327C>G(p.F109L)是本例BBSOAS的遗传学病因,导致其严重发育迟缓和视力障碍。
袁家璇易致杨召川单延春衣明纪刘伟刘小梅冉霓
关键词:视觉
高IgE综合征1例并文献回顾
2018年
高IgE综合征(Ryper-IgE syndrome,HIES)是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常于婴幼儿期起病,无性别差异,以复发性湿疹样皮炎、迁延性皮肤、鼻窦和肺部感染、血清IgE增高为临床特征。常可导致肺脓肿、结缔组织受累、骨折、特殊面容、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肿瘤等严重后果。现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诊治的1例HIES报道如下,并回顾复习相关文献,从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李瑞菡冉霓单延春衣明纪李自普马良
关键词:高IGE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湿疹样皮炎血清IGE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