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小凤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预后
  • 1篇远期
  • 1篇远期并发症
  • 1篇置管
  • 1篇社区获得性
  • 1篇社区获得性肺...
  • 1篇深静脉
  • 1篇深静脉置管
  • 1篇生活质量
  • 1篇气血
  • 1篇重症
  • 1篇重症社区获得...
  • 1篇慢阻肺
  • 1篇慢阻肺患者
  • 1篇静脉
  • 1篇静脉置管
  • 1篇康复
  • 1篇老年
  • 1篇老年重症
  • 1篇老年重症社区...

机构

  • 3篇钦州市第二人...

作者

  • 3篇苏小凤
  • 2篇庞秋华
  • 1篇李玉梅
  • 1篇曾红
  • 1篇潘艳红
  • 1篇范忠惠
  • 1篇李英珍
  • 1篇洪昌兰
  • 1篇黄良英

传媒

  • 1篇吉林医学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0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观察表在预防深静脉置管远期并发症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观察表在预防深静脉置管远期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将220例置管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建立观察表并按表格内容严格执行,对照组未建立观察表,按一般护理进行。统计两组深静脉置管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远期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结论深静脉置管护理观察表对预防深静脉置管远期并发症具有很大效果。
洪昌兰李英珍范忠惠苏小凤
吹阀呼吸训练对慢阻肺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吹阀呼吸训练对慢阻肺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所收治的100例慢阻肺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入选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吹阀呼吸训练,对比不同护理方式对慢阻肺患者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FEV1(2.46±0.52)L、FVC(2.80±0.70)L、FEV 1/FVC(78.12±14.47)%明显高于对照组(t=4.316、4.357、3.148,P<0.05);研究组患者生理职能(54.32±9.03)分、躯体疼痛(55.98±8.24)分、情感职能(57.40±7.30)分、精神健康(59.40±8.25)分、精力(56.80±8.71)分、社会功能(60.31±8.52)分、生理机能(65.91±10.18)分、一般健康情况(57.03±7.8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4.016、3.795、6.491、7.304、5.312、4.817、7.375、7.138,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应用吹阀呼吸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庞秋华黄良英苏小凤李玉梅曾红
关键词:慢阻肺生活质量
早期肺康复护理在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早期肺康复护理在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SCAP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治疗及干预,观察组实施早期肺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及运动耐受性改善情况,并记录两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最大呼气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高热消退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改善时间、气促消退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6WMT)及日常生活质量(ADL)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肺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老年SCAP患者呼吸功能,可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庞秋华潘艳红谢宏珍苏小凤苏玲芳
关键词: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肺功能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