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志
- 作品数:4 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外固定支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断端,VSD创面引流后行二期皮瓣移植或植皮覆盖创面治疗43例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结果 43例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平均1.5年。创面经VSD封闭引流后直接缝合8例,占18.6%,游离植皮26例,占60.47%,皮瓣移植9例,占20.93%;外固定拆除时间为1.5~8个月,平均3.1个月;骨折一期愈合39例,占90.69%,延期愈合1例;骨不连2例。本组有2例在拆除VSD后出现肉芽创面铜绿色假单胞菌感染,占6.98%,外固定钉道感染2例,占4.65%。结论应用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技术治疗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费用低廉、可缩短治疗时间等优点。
- 孙旭东王金华沈祥顾志明王学志张翔海
-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负压封闭引流开放性骨折
-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6例胫骨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8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和观察组(28例,采用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并记录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6个月。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总长度观察组少(短)于对照组(P<0.05),开始部分负重时间观察组早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骨折均复位良好。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观察组高(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创伤性骨折,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好。
- 王学志
- 关键词:内固定胫骨骨折
- 骨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8
- 2019年
- 目的探索骨科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及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2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224例骨科伤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占比、主要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本次研究共224例骨科伤口感染患者,202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0.18%。224例患者共检出24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52株占61.79%,革兰阳性菌89株占36.18%。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性较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性较高。结论骨科伤口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且大多数患者未经病原菌分析便滥用抗菌药物,伤口感染患者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临床治疗时应该对患者伤口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后用药。
- 王学志王学志王金华孙旭东
- 关键词:骨科患者抗菌药物感染致病菌耐药性
- 局部带蒂转移皮瓣结合外固定支架技术修复肢体软组织伴大段骨缺损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如何在减少手术创伤的情况下修复肢体软组织伴大段骨组织缺损。方法回顾分析3例行局部带蒂转移皮瓣结合外固定支架(Ilizarov技术)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同时伴有大段骨缺损的临床资料,对病人的肢体外形、功能及接受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转移皮瓣3例均成活,骨延长后断端骨性愈合,延长骨段矿化良好,肢体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与传统的游离皮瓣结合转移骨瓣的治疗方法相比较,带蒂转移皮瓣结合Ilizarov技术的术式难度及创伤较小,所有皮瓣全部成活,局部创面修复后,移植皮瓣弹性及耐磨性良好,感觉存在;延长骨质矿化良好,新生骨质强度良好,可承重;病人对手术方式可以接受,肢体功能恢复表示满意。
- 顾志明王金华孙旭东沈祥张翔海王学志崔庆元
- 关键词:软组织损伤游离组织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