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鑫

作品数:12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热带
  • 3篇热带印度洋
  • 2篇数据产品
  • 2篇数据处理
  • 2篇气候
  • 2篇全球变化
  • 2篇热收支
  • 2篇季风
  • 2篇降水
  • 2篇关键参数
  • 2篇海温
  • 1篇点化
  • 1篇动力学机制
  • 1篇英文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数据处理方法
  • 1篇水汽
  • 1篇水汽输送
  • 1篇湍流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国家海洋信息...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河海大学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西昌卫星发射...
  • 1篇云南省气候中...
  • 1篇中国科学院深...

作者

  • 12篇王鑫
  • 4篇王东晓
  • 2篇李学刚
  • 2篇王秋璐
  • 2篇张斌
  • 2篇王凡
  • 1篇晏红明
  • 1篇张冬生
  • 1篇王强
  • 1篇程旭华
  • 1篇陈满春
  • 1篇齐义泉
  • 1篇谭伟
  • 1篇孙东怀
  • 1篇李崇银
  • 1篇杨磊
  • 1篇张玉红
  • 1篇高荣珍
  • 1篇黄菲
  • 1篇张斌

传媒

  • 2篇中国基础科学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珊瑚灰度记录中反映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信息被引量:10
2010年
分析了南海西北部珊瑚生长带的长期趋势变化.珊瑚生长带资料提供了综合的气候环境变化信息.研究表明,近两个世纪南海西北部珊瑚年平均密度的变化趋势与全球大气CO2浓度的变化相吻合.在19世纪末之前,二者长期变化趋势都很微弱;之后二者的趋势变化非常显著,尤其是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该珊瑚记录的结束日期).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末,珊瑚密度表现出稳定的下降趋势.因此,南海北部珊瑚密度的年变化趋势能够揭示出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的历史,这一结果与其他地区器测以及其他代用气候记录的结果一致.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基于珊瑚生长带的代用指标来重构过去两个世纪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资料.
王鑫王东晓高荣珍孙东怀
关键词:气候变化海洋学
副热带北太平洋SST在ENSO冷暖位相转变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2015/2016年发生的极端El Ni?o事件,与1997/1998年El Ni?o事件具有可比拟的强度,但是2016年事件转变为弱La Ni?a,而1998年事件则为强La Ni?a。本文通过对比这两次极端El Ni?o事件,揭示其转变为不同强度La Ni?a事件的物理机制。混合层热收支分析的结果表明,在El Ni?o衰减年的4~11月,2016年平流反馈和温跃层反馈相对较弱,混合层温度衰减速率慢,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赤道中西太平洋的东风异常较弱。进一步分析表明,赤道中西太平洋的东风异常与副热带东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异常(SSTA)有关,该地区的SST在1998年表现为冷异常,2016年为暖异常。副热带东北太平洋冷的SSTA有利于信风加强,从而加强中西太平洋的东风异常;而暖的SSTA使得赤道以北出现西南风异常,从而削弱中西太平洋的东风异常。此外,合成分析也表明,副热带东北太平洋SSTA与转变的La Ni?a的强度具有关联,El Ni?o转变为强La Ni?a的情况在位相转变期伴随着副热带北太平洋冷的SSTA,而El Ni?o转变为弱La Ni?a的情况没有明显的冷SSTA。
韦圣标陈昇王鑫
关键词:混合层热收支
海洋环境变化关键参数数据处理和产品研制技术被引量:1
2020年
海洋对全球变化的调控作用越来越收到重视,全球变化信号的研究严重依赖于海洋观测资料。本研究针对广泛应用于全球变化研究的海洋环境数据产品存在的如产品不确定性大、部分参数缺乏成熟数据产品等问题,以中国近海及邻近洋区为重点,融合多源数据构建了具有区域优势的海洋数据资源池;突破数据处理和格点化关键技术,形成了标准的海洋环境变化数据产品研制技术体系;研制并面向国际发布了海洋温度、盐度等一系列格点数据产品,得到广泛应用,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张斌张斌王鑫王鑫陈满春王秋璐李学刚李学刚王凡
关键词:全球变化数据产品
热带印度洋气候模态的海洋动力学机制
杜岩黄刚王东晓郑小童邱云经志友王鑫胡开明张玉红程旭华齐义泉郑少军
该项目成果属于物理海洋学和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印度洋是中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海区之一,是“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施的核心区域。深入研究和认识印度洋的海洋动力学特征和环境气候效应,不仅有助于满足中国对印度洋海上交通运输、...
关键词:
关键词:海洋动力学热带印度洋
热带印度洋环流动力与季风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8年
围绕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之子课题"热带印度洋环流动力与季风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从热带印度洋上层海洋环流、盐度变异对印度洋典型海气耦合过程的影响、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泛第三极水汽输送的影响方面回顾了热带印度洋环流动力与季风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针对国内外研究发展的现状,提出热带印度洋上层经向、纬向、垂向流系间三维联动机制,海盆尺度热盐再分配对局地海-气模态变异的响应和反馈机制,热带印度洋典型海气耦合模态对泛第三极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亟待解决.开展该子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全面认识和理解热带印度洋上层环流体系,加深印度洋海洋环流动力与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泛第三极经向水汽输送作用的理解,提高泛第三极地区气候预测水平,提升丝绸之路海上观测航道监测保障能力,从而为"一带一路"倡议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服务.
郑佳喻徐康陈更新胡开明陈洁鹏杨磊王强王鑫王卫强王东晓
关键词:热带印度洋季风活动水汽输送
西南季风期间斯里兰卡降水的年代际、年际变化及其与热带印度洋的联系(英文)
2018年
本文主要研究了1979—2016期间斯里兰卡在西南季风期间降水的年代际、年际变化以及与印度洋海温的联系.首先用经验正交的方法分析了斯里兰卡以及周边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发现前两个模态能够解释超过70%的方差.其中第一模态为均一模态,且其PC1以及斯里兰卡7 a滑动平均降水序列都有年代际变化,降水异常在2000年前后异常偏多和偏少.通过合成分析发现2000年之后降水的异常减少与热带西部、中部印度洋的暖海温异常有关.暖海温异常通过调整经向环流引起了斯里兰卡上空的下沉运动,抑制了降水.在第二模态中,负的信号出现在斯里兰卡大部分地区,只有在斯里兰卡北部海角很小地区出现了正的信号.PC2表现出了年际变化,且与热带东南印度洋海温异常有显著的关系.通过Gill-Matsuno响应,热带东南印度洋海温异常造成热带北印度洋上空的气旋性环流异常,引起了水汽的辐合,从而利于降水.
W.A.E.LAKSHANI张广隶王鑫
关键词:降水西南季风热带印度洋
“海洋性大陆”观测研究计划介绍及中国参与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1“海洋性大陆”观测研究计划介绍海洋性大陆(Maritime Continent,以下简称MC)是指由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新几内亚岛等众多岛屿和中国南海及一系列浅海组成的区域(图1),该地区地处太平洋、印度洋、亚洲、大洋洲的连接地带,是中国战略构想“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MC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海陆分布和地形状况,
王鑫王东晓Chidong Zhang李崇银
关键词:MARITIME海陆海-气相互作用罗斯贝波气候系统
海洋环境变化关键参数观测数据处理方法和产品研制被引量:3
2017年
海洋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变化的贡献和调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用于全球变化研究的海洋环境数据产品普遍存在近海和深海数据量少、时空分辨率低、可靠性和信噪比差以及生物化学参数更加稀少、缺乏成熟产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以数据准备、数据加工、产品制作为核心工作内容的海洋环境变化关键参数数据产品研制方案。提出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开展数据融合技术研发,进行多源数据整合和数据源建设;进而进行数据处理的共性技术以及不同参数的差异化技术研发,开展海洋水体物理要素数据产品、海面环境参数数据产品、生化环境参数数据产品研发;同时针对不同环境参数的数据特点,设计共性功能和差异化功能兼备的数据管理系统,拓展数据管理能力和数据产品影响力。最终发展具有区域优势、性能指标优势、技术方法先进且具有普适性的海洋环境参数数据产品,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张斌王凡成里京王鑫张冬生赵苑李学刚陈昇王秋璐
关键词:全球变化数据产品数据处理方法
春季北大西洋海温异常与中国西南降水的关系及其可能影响机制
北大西洋的热力状况是影响中国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但以往研究更多关注北大西洋海温与中国东部和东北部气候变化的关系,而对它与中国西南地区气候变化的关系关注不够,由此限制了我们对北大西洋海温变化及其对气候影响的全面认识。...
李刚王鑫周文晏红明
关键词:海温异常降水
文献传递
冬季增城丘陵灌木林基本气象要素与湍流特征被引量:2
2017年
介绍了广州增城丘陵灌木林通量站的地理环境、仪器布设,并利用该站2014年12月—2015年2月的观测资料,分析冬季华南丘陵灌木林下垫面近地层的风、温度、气压、湿度和大气稳定度等基本气象要素特征,以及湍流强度、风速归一化标准差的统计特征及通量特征。结果表明:(1)冬季增城站以北向小风为主,风速多小于4 m/s,日平均温度变化剧烈,平均相对湿度为67.94%;(2)大气稳定度集中于"±"0.5之间,以近中性为主;冬季平均湍流强度I_u、I_v和I_w分别为0.37、0.31和0.19;在风速小于1 m/s时湍流发展旺盛,随风速增大,湍流强度减小并趋于稳定;(3)风速分量归一化标准差δu/u*、δv/u*、δw/u*与稳定度Z/L之间满足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并呈1/3次方关系,且随|Z/L|的减小而减小,在中性层结(Z/L→0)均匀下垫面,其值为常数,分别为2.286、1.757和1.174;(4)冬季增城站的能量耗散以感热为主,晴天尤为显著;阴天感热与潜热大小相当;平均日间吸收CO_2极值为0.236 mg/(m^2·s)。
刘海坤黄健王鑫张苏平
关键词:湍流特征日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