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剑
-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应用于脊柱内镜的通道外骨刀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脊柱内镜的通道外骨刀装置,涉及脊柱内镜技术领域,包括相互匹配的通道外骨刀和工作通道,所述工作通道的表面设有槽,通道外骨刀通过槽与工作通道安装,通道外骨刀包括刀身,刀身的一端设有刀柄,另一端设有刀...
- 周剑黄龙飞刘晓平
-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疗效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THA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24例(34髋)。8例纤维性强直患者较容易取出股骨头,常规一次截骨锯断股骨颈;16例骨性强直髋关节取出股骨头困难,2次截骨后直接在残余股骨头上打磨。结果术后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24例术后随访15~36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患者生活基本都能自理,步态恢复正常。2例存在10°左右屈曲畸形,1例术后存在较明显髋后侧疼痛,分析可能与术中髋臼成形时髋臼后壁骨折有关。X线片检查未见假体松动、下沉,1例发生髋关节前脱位,经脊柱外科医师矫正后凸畸形后改善。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髋关节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活动均达到140°(100°~203°),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92分。结论采用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可明显恢复关节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马泽仁单记春徐小生李润香熊丽云周剑姜杰骆松刘小平王佳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 “手摸点按法”复位配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研究椎体成形术联合“手摸点按法”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椎体成形术联合“手摸点按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长、住院天数、椎体前柱高度恢复、椎体后凸角度改善以及术后第1天VAS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时长、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椎体前柱高度、椎体后凸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椎体前柱高度、椎体后凸角度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体成形术联合"手摸点按法"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能够有效复位椎体前柱高度,减少后凸畸形及减轻疼痛症状。
- 刘晓平马泽仁姜杰周剑黄龙飞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法复位椎体成形术
- 椎体成形结合拔伸牵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0例
- 2018年
- 目的:观察和比较单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PVP结合拔伸牵引、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3种不同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我科诊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PVP、PVP结合拔伸牵引及PKP3种不同方法治疗,以手术前及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变化、骨水泥渗漏率、随访过程中伤椎前缘高度丢失情况及邻椎骨折发生率为评判指标。结果:(1)术后第1天3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VP结合拔伸牵引组和PKP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分别较术前提高(11.3±2.5)mm和(10.5±2.0)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术后椎体较术前虽有增高(3.9±1.2)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间术后椎体骨水泥渗漏情况及12个月后随访邻近椎体骨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拔伸牵引和椎体后凸成形术两种不同方法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单用经皮椎体成形术。
- 徐小生马泽仁周剑骆松姜杰王佳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 一种用于UBE手术的切口扩张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UBE手术的切口扩张装置,包括撑开圆环,所述撑开圆环上截断形成有截断区,所述撑开圆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长撑开叶片,所述撑开圆环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短撑开叶片。该用于UBE手术的...
- 黄龙飞周剑刘晓平
- 唑来膦酸联合PVP治疗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血清PⅠNP、β-CTX及骨密度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采用唑来膦酸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对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Ⅰ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6月—2022年6月于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治疗的86例OVCF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碳酸钙D_(3)片(Ⅰ)、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PVP治疗,观察组采用PV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PⅠNP、β-CTX、骨密度、腰痛程度、功能状况、不良反应及再次骨折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PⅠNP、β-CTX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术前,骨密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PⅠNP、β-CTX及VAS、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次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OVCF患者采用唑来膦酸联合PVP治疗可降低血清PⅠNP、β-CTX水平,改善患者骨密度、腰痛程度及功能状态,降低再次骨折发生率。
- 姜杰周剑周龙殿陶志强肖红卫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唑来膦酸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