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进
-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流动树脂修复牙体浅型楔状缺损的疗效性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对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流动树脂三种材料修复牙体浅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并做出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5月本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牙体浅型楔状缺损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30例,分别以玻璃离子水门汀(A组)、光固化复合树脂(B组)、流动树脂(C组)作为充填材料。三组均进行1年随访,比较三组的修复成功率、材料脱落率、牙髓组织刺激症状发生率及继发龋发生率。结果:A组1年内发生材料脱落6例,B组发生4例,C组为1例,A组显著高于C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1年内牙髓组织刺激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10.0%、40.0%、3.3%,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1年内继发龋的发生率分别为13.3%、16.7%,C组未见继发龋发生,A、B组继发龋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C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63.3%、23.3%、86.7%,C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1周三组的各项牙周指标均有明显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3个月后与修复后1周相比,B组与C组牙周指标均有明显的回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6个月与3个月比较,三组的牙周指标有所上升,A组上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两组上升幅度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动树脂具有粘结度好、刺激性小、可充填牙体边缘、降低微渗率、对牙周组织损伤小等优点,修复成功率高,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李文进
- 关键词: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流动树脂楔状缺损
- iRoot SP辅助单尖充填技术治疗牙髓根尖周病的效果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究在牙髓根尖周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iRoot SP辅助单尖充填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牙髓根尖周病患者,通过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技术治疗,研究组采用iRoot SP辅助单尖充填技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咀嚼功能、根管充填时间、根管充填术后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8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P=0.0144);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咀嚼功能均明显提高,且研究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高于对照组(t=5.595、7.198,P=0.000);研究组根管充填时间为(2.14±0.59)min,对照组为(3.23±0.88)min,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08,P=0.000);随访时,研究组根管充填术后疼痛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455)。结论:iRoot SP辅助单尖充填技术疗效确定,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咀嚼功能,缩短根管充填时间,同时还能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是一种临床效果显著的治疗方式。
- 柯建国王飞翔李文进欧东晨
- 关键词:牙髓根尖周病咀嚼功能
- 疱疹病毒感染与慢性牙周炎活动性的关系
- 2022年
- 目的 探讨疱疹病毒感染与慢性牙周炎活动性的关系及其对牙周基础治疗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接受牙周基础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活性期组34例和静止期组46例,检测患者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EB病毒(EBV)、人巨细胞病毒(HCMV)阳性率和病毒载量;分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分析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总有效率和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情况。结果 活动期组患者HSV-1、EBV和HCMV阳性率均高于静止期组(P<0.05),活动期组患者HSV-1、EBV、HCMV病毒载量和血清PCT、IL-6、CRP和TNF-α水平均高于静止期组(P<0.05);治疗后,活动期患者中,感染组治疗总有效率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止期患者中,感染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未感染组;感染组和未感染组PLI、SBI、AL及PD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感染组PLI、SBI、AL及PD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 疱疹病毒HSV-1、EBV、HCMV感染可能共同参与了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并且对牙周基础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 柯建国欧东晨王飞翔李文进蔡巧玲
-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疱疹病毒病毒载量阳性率牙周基础治疗
- Ceramage聚合瓷高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Ceramage聚合瓷高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永安市中医医院口腔科收治的74例牙体缺损的临床资料。其中采取金属嵌体修复治疗3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取Ceramage聚合瓷高嵌体修复治疗的37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修复前后菌斑指数、牙龈指数,修复后并发症,修复前、修复1年后的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结果修复后,观察组菌斑指数(0.84±0.18)分,低于对照组(0.98±0.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9,P=0.006);观察组牙龈指数(0.75±0.14)分,低于对照组(0.90±0.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6,P=0.001)。观察组发生感染1例(2.70%),嵌塞1例(2.70%)。对照组发生感染2例(5.41%),嵌塞3例(8.11%),脱落1例(2.7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1%,低于对照组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8,P=0.014)。修复1年后,观察组咀嚼功能评分(9.28±2.35)分,高于对照组(8.04±1.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7,P=0.010);观察组语言功能评分(9.09±1.94)分,高于对照组(8.18±1.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0,P=0.036)。结论Ceramage聚合瓷高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的疗效显著,并发症少,能够提高咀嚼和语言功能,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预后良好,是一种切实有效的牙体缺损修复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吴鑫李文进
- 关键词:牙体缺损疗效生活质量
- K3根管预备系统根管预备后发生约诊间痛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采用K3根管预备系统进行根管预备,观察约诊间痛的情况,探讨发生约诊间痛的影响因素。方法临床选取因龋病或隐裂引起牙髓炎的患者共138例,其中男65例,女73例,年龄18~66岁。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大锥度K3机用镍钛器械(实验组)和02锥度手用不锈钢K锉(对照组)预备,比较2组根管预备后,患牙约诊间痛(EIAP)发生的情况。结果采用K3机动预备系统预备的患牙约诊间痛发生率显著低于K锉常规法(P=0.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多根管患牙在2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根管患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手动不锈钢K锉相比,K3机动根管预备系统可以降低根管预备后约诊间疼痛的发生率。
- 柯建国李文进蔡巧玲
- 关键词:约诊间痛根管预备
- 前牙缺损修复中联合采用舌侧背板与树脂分层充填技术的临床效果探讨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前牙缺损修复中联合采用舌侧背板与树脂分层充填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5例前牙缺损患者(106颗患牙)进行观察,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研究组30例(56颗患牙),对照组25例(50颗患牙)。对照组采用常规树脂充填修复治疗,研究组采用舌侧背板联合树脂分层充填技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改良USPHS系统、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评估两组修复效果。结果术后2年,研究组修复成功率(96.43%)、治疗1年时、2年时的PES评分(9.3±1.3)分、(12.8±0.9)分均优于对照组(7.8±1.0)分、(10.1±1.7)分;研究组充填失败率(3.57%)明显低于对照组(28.00%),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牙缺损患者在修复治疗中采用舌侧背板联合树脂分层充填技术治疗的边缘密合性好、边缘着色效果好,美观度高,对前牙缺损的修复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柯建国李文进欧东晨蔡巧玲
- 关键词:前牙缺损
- 乙二胺四乙酸联合次氯酸钠冲洗C形根管对下颌第二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研究C形根管下颌第二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者应用乙二胺四乙酸和次氯酸钠冲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C形根管下颌第二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80例(80颗)患者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时所用不同方案分为两组,将40例借助双氧水与生理盐水对根管进行交替冲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40例借助乙二胺四乙酸和次氯酸钠对根管冲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临床疗效、疼痛反应和预后情况加以对比。结果:经过1年随访,观察组成功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反应所占比例为27.50%,低于对照组的50.00%,且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形根管下颌第二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者应用乙二胺四乙酸和次氯酸钠联合冲洗治疗能提高成功率,减轻疼痛,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被临床推广及应用。
- 李文进
- 关键词:根尖周炎C形根管次氯酸钠乙二胺四乙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