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利 作品数:14 被引量:52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3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军队医学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大豆异黄酮对骨肉瘤MG-63细胞的代谢和抗氧化应激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I)对人成骨肉瘤细胞株MG-63凋亡的诱导作用和线粒体抗氧化应激能力的改变。方法:不同浓度的SI作用于体外培养的MG-63细胞,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免疫炎症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表达,ELISA和分光度计法检测E-选择素(E-selectin)及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s)浓度变化,同时检测各组线粒体氧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I各组患者MMP-2、MCP-1表达降低(P<0.05),E-selectin及AOPPs浓度降低(P<0.05),MDA含量增加(P<0.05);不同浓度SI之间的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大豆异黄酮浓度为10.0 mg/ml组效果最显著,与2.5 mg/ml组及5.0 mg/m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G-63的发生转化过程中,MMP-2、MCP-1、E-selectin、AOPPs及MDA可能起到重要作用,SI能够呈浓度依赖性抑制MG-63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同时可增加MG-63线粒体抗氧化应激能力。 薛丽 王常利 陈慧 刘军关键词:骨肉瘤 大豆异黄酮 MG-63细胞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2014年 近几年,国内相关研究报告指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因此做好恶性肿瘤的早诊断与治疗就显得十分必要。组织细胞学检查确诊时,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已经为中晚期,而肿瘤标志物检测则成为肿瘤早期诊断最为重要的一种方式[2],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为了进一步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我院针对接诊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C A 125、C A 15-3、C A 242及联合检测进行了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王常利 孙琰荣 雷慧珠 孙婷关键词:血清肿瘤标志物 肿瘤诊断 组织细胞学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测 肿瘤早期诊断 前列腺恶性孤立性纤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2013年 前列腺孤立性纤维瘤临床罕见,国内仅见3例报道,其中恶性1例。我科于2012年收治1例,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9岁,因排尿困难2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开始出现排尿费力,夜尿2—3次/夜;1个月前上述症状突然加重,尤以尿频明显,夜尿大于10次/夜,无血尿。 陈勇 陆向东 王常利 卢晓昭关键词:前列腺 恶性孤立性纤维瘤 肌源神经营养因子(MDNF)对体外培养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划伤后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02年 为检测大鼠肌源神经营养因子对体外培养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划痕损伤后 Bcl-2表达的影响 ,本实验从成鼠和乳鼠骨骼肌中提取出肌源神经营养因子。在胎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培养第 7d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成鼠组和乳鼠组 ) ,取 10 0μl肌源神经营养因子 ( 0 .1μg/ ml)加入实验组 ,对照组加入等量的 PBS,同时进行划痕损伤。损伤后第 3d计数各组存活的运动神经元 ,行 Nissl染色和免疫组化反应 ,计数 Bcl-2免疫反应 ( Bcl-2 -IR)阳性神经元数量 ,并在图像分析仪上对 Bcl-2 -IR阳性神经元作光密度分析。结果发现 ,损伤后第 3d,实验组运动神经元存活数 ,Bcl-2 -IR阳性神经元数和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 ,而乳鼠肌源神经营养因子组功效优于成鼠肌源神经营养因子组。结果提示 ,大鼠肌源神经营养因子对体外培养的受损运动神经元具有增强 Bcl-2表达、减少凋亡和损伤修复等作用 。 鄂玲玲 周长满 徐忠涛 王常利关键词:体外培养 划伤 脊髓运动神经元 GDNF及HSV-GDNF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及单纯疱疹病毒 (HSV)载体介导的 GDNF(HSV-GDNF)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 Bcl- 2表达的影响。 方法 分别取坐骨神经损伤后 4d、7d和 14d大鼠(分成对照组、GDNF组和 HSV- GDNF组 )的腰段脊髓 (L4~ 6 ) ,行石蜡包埋、切片 ;用抗 Bcl- 2抗血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 Bcl- 2免疫反应 (Bcl- 2 - IR)神经元数目 ,并在图像分析仪上对 Bcl- 2 - IR阳性神经元作光密度的色谱分析。 结果 1.坐骨神经损伤后 4d、7d时 ,GDNF组和 HSV- GDNF组损伤侧脊髓运动神经元 Bcl- 2 - IR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损伤侧。2 .坐骨神经损伤后 14d时 ,对照组、GDNF组和 HSV- GDNF组损伤侧脊髓运动神经元对 Bcl- 2的表达已无明显差别。 结论 GDNF与 HSV- GDNF能够增强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 Bcl- 2的表达 ,减少神经元的退化死亡。 王常利 苏剑斌 鄂玲玲 周长满关键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 HSV 脊髓运动神经元 坐骨神经损伤 GDNF和HSV-GDNF对体外培养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损伤后Bcl-2表达的影响 2005年 目的:观察GDNF和单纯疱疹病毒载体介导的GDNF(HSV-GDNF)对体外培养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损伤后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8d的神经元,随机分成4组,行划痕损伤后观察神经元存活数、Bcl-2免疫反应(BCL-2-IR)阳性神经元数目和平均光密度。结果:损伤后第1、3、5和7天,GDNF和HSV-GDNF组的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第1、3天,GDNF功效优于HSV-GDNF;第5、7天,HSV-GDNF的功效较好。结论:GDNF和HSV-GDNF具有增强受损运动神经元Bcl-2表达的作用,且HSV-GDNF作用时间较长。 王常利 周长满 苏剑斌关键词:BEL-2 GDNF及HSV-GDNF对体外培养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及单纯疱疹病毒载体介导的 GDNF(HSV- GDNF)对体外培养的胎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在划痕损伤后凋亡的影响。 方法 对培养 12 d神经元行划痕损伤 ,并将其分成 4组 (无血清对照组、血清组、HSV- GDNF组和 GDNF组 ) ,给予不同培养液 ,定期观察各组的运动神经元存活数。分别于划痕损伤第 4d和第 7d时对神经元作 TU NEL 染色 ,检测运动神经元凋亡数 ,并在图像分析仪上对凋亡神经元作平均光密度的色谱分析。 结果 各组内运动神经元存活数与培养时间成反比。从对照组、HSV- GDNF组到 GDNF组 ,运动神经元凋亡数和凋亡神经元的平均光密度均依次减少 ,但对照组和血清组、GDNF组和 HSV-GDNF组间的运动神经元凋亡数以及凋亡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 GDNF和 HSV- GDNF能挽救生长发育过程中受损的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凋亡 ,对体外培养的受损脊髓运动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王常利 周长满 苏剑斌 徐忠涛 米瑞发关键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 单纯疱疹病毒 HSV 原位末端标记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肺水肿病理学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SD大鼠急性肺水肿模型的病理学影响。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肺水肿组、干细胞治疗组、干细胞预防组、空白对照组、干细胞对照组5组,每组16只。对SD大鼠腹腔注射6%NH4Cl建立急性肺水肿模型,预防组、治疗组分别于肺水肿模型建立前后30min移植干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30min,2h,1d,7d)活杀SD大鼠取肺脏,固定后用常规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大鼠肺脏病理学变化。结果:肺水肿模型大鼠30min肺泡结构基本正常,2h时肺泡腔内可见大量渗出物,肺泡壁毛细血管明显充血。7d时部分肺泡壁增厚。干细胞治疗组大鼠30min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2h时部分区域肺泡腔内可见少许渗出物。7d时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干细胞预防性移植大鼠的肺组织在30min,2h,1d,7d病理学改变基本同肺水肿模型大鼠。结论:腹腔注射氯化铵可建立急性肺水肿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性移植可减轻急性肺水肿病理学改变,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防性移植不能减轻急性肺水肿病理学改变。 刘秋平 卢晓昭 费晋秀 王黎明 王常利 赵亚玲 王娟鼠胚脊髓运动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 2001年 鄂玲玲 周长满 徐忠涛 王常利 文天秀 苏剑斌关键词:原代培养 运动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 脊髓 28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组织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分析现阶段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对281例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不同肝脏组织学病变程度与血液生化、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等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腹部超声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脏不同炎症活动度组中,各组间的平均年龄有显著差异;G1与G3、G2与G3组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有显著差异;G1与G2、G3组的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有显著差异;G1、G2、G3组的腹部超声检查有显著差异。肝脏不同纤维化程度组中,S1、S2与S3、S4组的平均年龄有显著差异;S1、S2与S4组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有显著差异;S1、S2与S3和S4的血小板计数和腹部超声检查有显著差异。未观察到肝脏不同炎症活动度组和肝脏不同纤维化组在HBeAg状态、HBV DNA水平和A/G比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与血常规、肝脏功能及肝脏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致,而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抗原状态和病毒血症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与未采用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时期和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突变株出现之前相比,现阶段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组织病理学特点未发生明显变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具有临床价值,应予以重视。 李勇年 吴炜强 翟佩任 李梅玲 王彩云 高建兴 王常利 燕青松 周正源 那军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DNA 肝活检 肝脏组织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