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海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肝炎
  • 2篇阳性
  • 2篇乙肝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慢性
  • 2篇恩替卡韦
  • 2篇肝硬化
  • 2篇HBEAG阳...
  • 1篇胸腺
  • 1篇胸腺肽
  • 1篇胸腺肽Α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转换
  • 1篇阳性慢性乙型...
  • 1篇乙肝肝硬化
  • 1篇淤胆
  • 1篇淤胆型
  • 1篇淤胆型肝炎

机构

  • 5篇宜宾市第一人...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5篇刘海
  • 2篇洪怡
  • 1篇周涛
  • 1篇游忠岚
  • 1篇张华强
  • 1篇赵维群
  • 1篇邓樱
  • 1篇李玮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拉米夫定无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无应答HBeAg阳性慢性乙肝病人进行胸腺肽α1与阿德福韦酯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拉米夫定无应答HbeAg阳性乙型慢性肝炎病人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40例。研究组进行胸腺肽α1与阿德福韦酯联合疗法,对照组仅进行胸腺肽α1治疗,治疗期为半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转肽酶(γ—GT)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HBeAg/抗-HBe转换、HBVDNA阴转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ALT、AST、γ-GT水平均有改善,但研究组治疗后的ALT、AST、γ—GT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HBeAg/抗-HBe转换、HBVDNA阴转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无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进行胸腺肽d1与阿德福韦酯联合疗法,可显著改善病人的肝功能状态,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张华强刘海周涛
关键词:慢性乙肝拉米夫定胸腺肽阿德福韦酯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症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发生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症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乙型肝炎发生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独立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比较,并发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重叠病毒感染率更高(29.4%),肝损害药物应用率更高(33.1%),抗病毒药物应用率更低(11.3%),饮酒史更高(25.6%),细菌感染率更高(19.4%),外科手术率更高(5.6%),情绪紧张及劳累率更高(17.5%),HBVDNA水平更高(5.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细菌感染、饮酒、重叠病毒感染、应用肝毒性药物、手术、情绪紧张及劳累、PCR-HBVDNA高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是保护因素(P<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症高危因素较多,临床工作中,应尽量避免这些高危因素,改善患者预后。
刘海赵维群洪怡
关键词:乙型肝炎高危因素
两种药物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血清学转换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a-2a(PEG-IFNa-2a)和恩替卡韦(EVT)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血清学转换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41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PEG-IFNa治疗者44例(PEG-IFNa-2a组),采用恩替卡韦(EVT)治疗者67例(EVT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24、48周HBeAg定量、HBV DNA定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记录治疗48周时HBeAg阴转率及血清学转换率、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采用ROC曲线分析两组12、24周指标对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48周时,两组的HBeA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G-IFNa-2a组及EVT组的HBeAg阴转率分别为9.09%和10.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4.09%和11.94%,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52.27%和82.09%,PEG-IFNa-2a组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明显高于EV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IFNa-2a组及EVT组的ALT复常率分别为68.18%和76.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G-IFNa-2a组ROC曲线分析结果:24周时HBeAg水平较基线下降大于97.34%(AUC=0.865、P=0.008),其48周时血清学转换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98和0.843;24周时HBeAg水平较12周下降大于43.26%(AUC=0.812、P=0.009),其48周时血清学转换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12和0.745。结论对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PEG-IFNa-2a治疗48周较ETV有更高的血清学转换率。PEGIFNa-2a治疗12、24周时HBeAg水平下降程度对48周时的HBeAg血清学转换具有预测价值。
刘海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恩替卡韦
氨曲南联合恩替卡韦对肝硬化原发性腹膜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氨曲南联合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腹膜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腹膜炎患者60例,根据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曲南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白细胞及腹水细胞水平,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体重、腹围及24 h尿量进行记录。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TSH水平、体重、腹围均降低,FT3、FT4、T3、T4水平及24 h尿量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TSH水平、体重、腹围较低,FT3、FT4、T3、T4水平及24h尿量较高(P<0.05);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氨曲南联合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腹膜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推测其机制与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洪怡刘海李玮游忠岚邓樱
关键词:氨曲南恩替卡韦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腹膜炎甲状腺激素
思美泰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思美泰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思美泰治疗,对照组给予茵栀黄注射剂治疗。2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30d取静脉血查肝功能,观察比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T)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75.9%;2组治疗后ALT与TBIL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美泰治疗淤胆型肝炎效果确切。
刘海
关键词:淤胆型肝炎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