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萍
- 作品数:15 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泸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游戏结合言语训练在2~5岁语言发育迟缓高危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30
- 2020年
- 目的探讨游戏结合言语训练在2~5岁语言发育迟缓高危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泸州市人民医院190例2~5岁伴有语言发育迟缓的高危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言语训练,观察组患儿结合游戏进行言语训练,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训练效果,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评定患儿的言语发育商。比较两组家长对康复的满意度。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康复训练有效率为86.32%(82/95),对照组为73.68%(7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Gesell发育量表评分(60.36±8.25)分,对照组(56.67±7.8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康复效果、服务态度、专业技能、人文关怀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5岁伴有语言发育迟缓的高危儿童中,结合游戏进行言语训练可改善患儿言语发育商,更好地促进患儿康复。
- 宋芳黄萍罗晶李红梅叶进刚雷小莉吴婷彭峥陈晖业徐义兰冯露瑶
- 关键词:高危儿语言发育迟缓言语训练游戏发育商
- ICU新生儿悬浮红细胞输注次数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ICU新生儿悬浮红细胞输注次数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方法选取泸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需要输血的ICU新生儿164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80例。按照ICU新生儿第1次输血时日龄将其分为3组,<30 d、30 d~、≥60 d。按ICU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将其分成3组,<1500 g、1500 g~、≥2000 g。按照ICU新生儿住院时间分成两组,<15 d、≥15 d。按照ICU新生儿是否感染及ICU新生儿母亲在妊娠期间是否有合并症将其分为两组,有、无。使用医用精准测量仪测量患儿体质量,记录输注悬浮红细胞患儿例数、悬浮红细胞输注次数。整理日龄、感染、母体妊娠期合并症及悬浮红细胞输注次数。结果<1500 g、1500 g~悬浮红细胞输注次数2~3次、4次率显著高于≥2000 g,输注1次率显著低于≥200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1次输注率低于男性,2~3次、≥4次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输血日龄中<30 d 1次输注率显著低于30 d~、≥60 d,2~3次、≥4次率高于30 d~、≥6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有感染、妊娠期母体有合并症输注2~3次、≥4次率显著高于新生儿无感染、妊娠期母体无合并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第1次输血日龄、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感染及妊娠期母体合并症是ICU新生儿悬浮红细胞输注次数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性别、第1次输血日龄、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感染及妊娠期母体合并症即是影响ICU新生儿悬浮红细胞输注次数单因素,也是其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女性、第1次输血日龄较小、出生体质量低、新生儿感染及妊娠期母体合并症是ICU新生儿悬浮红细胞输注次数的独立危险因素。
- 林新梅陈传艳黄萍
- 关键词:ICU新生儿
- 四川省甘孜州高原藏族地区0~6岁儿童维生素A水平与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考察甘孜藏族自治州0~6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VitA)水平,为预防VitA相关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甘孜州乡城县和稻城县对2122名藏族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VitA的含量。结果2122名0~6岁儿童血清VitA平均水平为(1.05±0.27)μmol/L,亚临床缺乏率为8.15%,可疑亚临床缺乏率为45.99%。婴儿组VitA平均水平为(0.94±0.26)μmol/L,低于幼儿组[(1.09±0.28)μmol/L]和学龄前儿童组[(1.05±0.27)μmol/L](F=15.308),海拔4 km以上VitA平均水平为(0.96±0.19)μmol/L,低于海拔2~3 km[(0.99±0.26)μmol/L]和3~4 km[(1.12±0.27)μmol/L](F=61.735),夏季VitA平均水平高于其他季节(F=52.1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0~1岁组亚临床缺乏率为23.97%,高于其他年龄段(χ^(2)=43.503,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海拔高度、季节和年龄对亚临床缺乏和可疑亚临床缺乏均有影响,其中随着海拔升高亚临床缺乏和可疑亚临床缺乏发生几率增大。结论甘孜藏族自治州0~6岁儿童VitA平均水平较低,以可疑亚临床缺乏为主,VitA的缺乏与年龄、海拔、季节相关,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应根据当地海拔高度、不同季节补充VitA及富含VitA的食物,以预防VitA缺乏及相关疾病的发生。
- 黄萍林新梅郭杜平巴学国魏正容丁红燕何茂云王全生徐世英柯刚
- 关键词:维生素A海拔
- 甘孜州高原藏族地区0~6岁儿童维生素A、D、E水平与海拔高度、季节变化等因素的相关分析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了解甘孜州高原藏族地区0~6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Vit A)、维生素D(Vit D)25-羟维生素D[25-(OH)D]、维生素E(Vit E)水平情况,为政府有关部门对高原地区儿童健康体检,四病(小儿腹泻、营养性贫血、佝偻病、小儿肺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12个乡镇和稻城县14个乡镇参与体检的2122名0~6岁儿童,现场填写完成相关问卷、体格测量、静脉采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Vit A、Vit E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分析其与性别、年龄、季节变化、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2122名0~6岁儿童血清Vit A水平为(1.05±0.27)μmol/L、亚临床缺乏率为8.15%(173/2122例)、可疑亚临床缺乏率为45.99%(976/2122例);不同年龄、季度和海拔血清Vit A水平、亚临床缺乏率和可疑亚临床缺乏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25-(OH)D水平为(24.65±6.45)ng/L,缺乏率为6.03%(128/2122例),不足率为16.59%(352/2122例);不同年龄、季度血清25-(OH)D水平缺乏率和不足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Vit E水平为(7.81±1.74)mg/L,缺乏率为2.78%(59/2122例),不足率为29.59%(628/2122例);不同年龄、季度血清Vit E平均水平、缺乏率和不足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it A和25-(OH)D在1岁以前水平最低,缺乏率最明显。Vit E在>1~2岁最低,缺乏率和不足率最高。Vit A、25-(OH)D、Vit E水平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明显,夏季水平显著高于春、秋、冬季。Vit A、25-(OH)D受海拔影响显著,在4 km以上海拔高度其水平最低。结论甘孜州高原藏族地区0~6岁儿童Vit A、25-(OH)D、Vit E整体水平低于平原地区,不同年龄段、季节、海拔Vit A、25-(OH)D、Vit E差异显著,与当地资源缺乏、母亲孕期营养和出生后摄入不足,当地季节和海拔变化造成的温度、光照等因素有关,需要在孕期开始做好合理补充,预�
- 黄萍林新梅王全生柯刚魏正容郭杜平巴学国袁永萧王群丁红燕何茂云先礼贵张利萍王钰斐虞连会匡克洪罗庆平陈竹李红梅罗晶徐义兰
- 关键词:儿童高原藏族维生素A25-羟维生素D维生素E海拔高度
- 高危儿随访联合早期干预对降低新生儿残障率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6
- 2018年
- 目的:高危儿随访联合早期干预对降低新生儿残障率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围产期高危儿63例,分为早期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同时选取足月健康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婴儿6月龄和12月龄时的头围、身长、体质量等发育指标以及发育商等神经功能指标的差异。比较早期干预组和未干预组12月龄时神经运动功能正常率。结果:未干预组的高危儿在6月龄和12月龄时的头围、身长、体质量以及发育商均低于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组在6月龄和12月龄时的头围、身长、体质量以及发育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12月龄时神经运动功能正常率79.2%,高于未干预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儿进行神经发育状况监测,并进行早期干预指导,能有效的提高高危儿神经功能的恢复。
- 梁玉兰陈亮袁丹刘义容黄萍
- 关键词:高危儿早期干预随访神经功能
- 2~5岁高危儿童语言发育迟缓MRI表现及诊断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讨2~5岁高危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并确诊为语言发育迟缓的高危患儿中选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儿均行MRI检查,分析不同程度的语言发育迟缓高危患儿的MRI表现。结果高危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的头颅MRI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患者19例,占比15.83%,异常患者101例,异常率84.17%,其中皮质发育异常27例,占比22.50%,颅内白质髓鞘化延迟21例,占比17.50%,胼胝体发育不良13例,占比10.83%,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32例,占比26.67%,脑畸形8例,占比6.67%;120例高危患儿的DQ评估结果显示,轻度语言发育迟缓33例,中度49例,重度38例,其中轻微语言发育迟缓MRI异常显示率69.70%(23/33),中度语言发育迟缓MRI异常显示率83.67%(41/49),重度语言发育迟缓MRI异常显示率97.37%(37/38),不同程度语言发育迟缓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质发育异常、颅内白质髓鞘化延迟、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是高危患儿语言迟缓常见的MRI表现,对于中、重度高危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异常显示率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黄萍罗晶吴婷叶进刚雷小莉彭峥林新梅李红梅
- 关键词:高危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磁共振成像
- 输血治疗对早产贫血患儿脑及肠道组织氧饱和度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研究输血治疗对早产贫血患儿脑及肠道组织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95例早产贫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贫血程度分为轻度组30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35例,另选择35例无贫血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的基础生命体征、Hb与Hct、脑及肠道组织氧饱和度。结果:4组治疗后的SBP、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轻度组治疗后的HR、RR显著高于重度组治疗后的HR、RR,中度组治疗后的RR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R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轻度组治疗后的Hb显著高于中度组、重度组治疗后的Hb,中度组治疗后的Hb显著高于重度组治疗后的H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轻度组治疗后的Hct显著高于重度组治疗后的H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治疗后的Hct与轻度组、重度组治疗后的H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轻度组治疗后的脑氧饱和度显著高于重度组治疗后的脑氧饱和度,对照组治疗后的肠道组织氧饱和度显著高于重度组治疗后的肠道组织氧饱和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中度组治疗后的脑氧饱和度比较,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治疗后的肠道组织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治疗能在不影响血压的情况下,显著提高早产贫血患儿脑及肠道组织氧饱和度,改善患儿贫血程度,可在严格把握临床指征提前下合理运用。
- 林新梅陈传艳黄萍
- 关键词:输血治疗早产贫血脑氧饱和度
- 甘孜州高原地区3~7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龋齿发病率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孜州)高原地区3~7岁儿童维生素D[25-(OH)D]营养状况与龋齿发病率的关系。方法: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选取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稻城县3~7岁藏区儿童810名,检测血清25-(OH)D水平,调查儿童龋齿发生情况。结果:>6~7岁组龋齿发病率为57.44%,明显高于3~4岁组、>4~5岁组(P<0.05);>5~6岁组、>4~5岁组龋齿发病率为52.03%和43.68%,明显高于3~4岁组(P<0.05);>6~7岁组儿童血清25-(OH)D为(22.92±5.15)ng/mL,明显低于3~4岁组、>4~5岁组(P<0.05);>6~7岁组25-(OH)D缺乏或不足儿童龋齿发病率为62.34%,明显高于3~4岁组(P<0.05);>5~6岁组25-(OH)D缺乏或不足龋齿发病率为58.93%,明显高于3~4岁组(P<0.05)。结论:甘孜州高原地区3~7岁儿童龋齿、25-(OH)D缺乏或不足的比例较高,其中龋齿发生与25-(OH)D缺乏或不足有一定关系。
- 罗晶黄萍林新梅王全生魏正蓉巴学国袁永潇丁红燕何茂云李红梅徐义兰宋芳董清科
- 关键词:维生素D龋齿
- 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需求的调查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分析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需求及多种途径健康宣教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泸州市人民医院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家长1 071例,对其进行预防接种相关知识需求的问卷调查及健康宣教,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需求率远高于其他学历家长(χ~2=30.77,P<0.01);与流动人口相比,本地户籍家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需求率较高(χ~2=24.84,P<0.01)。家长最易接受的健康宣教途径为面对面宣教和电话随访宣教,分别占73.11%(783/1 071)、70.87%(759/1 071)。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的需求率较高,分别占93.84%(1 005/1 071)、92.62%(992/1 071)。结论流动人口和高中及以下学历家长应该作为健康宣教的重点人群。在健康宣教的途径上,医护人员应多采取面对面宣教和电话随访宣教,并适当增加儿童预防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等内容。
- 黄萍钱柯罗晶李红梅
- 关键词:预防接种健康宣教
- 饮食行为习惯养成及家庭喂养方式对四川某地区儿童肥胖的影响调查被引量:2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家庭喂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于儿童肥胖发病的影响,为减少儿童肥胖发病率提供参考。方法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13年3月-2016年1月该院所在的区域内的4所小学中一年级~六年级儿童3 000名进行身高、体重和腰围等检查,并且对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为儿童的家庭喂养方式和日常的饮食习惯。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日常的饮食习惯、喂养方式和儿童肥胖之间的关系。结果该研究一共发放3 000份调查问卷,成功收回有效的调查问卷2 965份,回收率98.83%。受访的儿童中有6.27%(186/2 965)的儿童为肥胖。单因素分析显示,家庭喂养方式中,每月吃西式快餐超过1次、强迫孩子吃某种食物和家长要求孩子多吃一点为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44、9.319和5.761,均P<0.05),饮食习惯中,孩子爱吃咸的食物、不爱吃蔬菜、不爱吃水果、吃饭速度快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857、8.428、24.818和5.558,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强迫孩子吃某种食物、家长要求孩子多吃一点、孩子不爱吃水果、吃饭速度快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1.521、1.652、0.632和1.431,均P<0.05)。结论不恰当的喂养方式和饮食习惯会引起儿童肥胖,家长强迫孩子吃某种食物、家长要求孩子多吃一点、孩子不爱吃蔬菜水果、孩子吃饭速度快可能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
- 黄萍李红梅徐世英
- 关键词:饮食习惯儿童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