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生海

作品数:9 被引量:135H指数:6
供职机构:延安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延安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影像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瘤
  • 1篇胆碱
  • 1篇动脉
  • 1篇胸部
  • 1篇胸部外伤
  • 1篇血肿
  • 1篇血肿扩大
  • 1篇血肿形态
  • 1篇一家系报告
  • 1篇影像表现
  • 1篇影像特征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表现
  • 1篇张量成像
  • 1篇三维重建
  • 1篇神经胶质
  • 1篇神经胶质瘤

机构

  • 7篇延安市人民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王生海
  • 3篇宋延峰
  • 3篇张振显
  • 2篇闫龙
  • 2篇吴鹏
  • 1篇曾茗
  • 1篇李建军
  • 1篇米志宽
  • 1篇高玉颖
  • 1篇田楠
  • 1篇宋鹏
  • 1篇贾虎
  • 1篇杨鹏
  • 1篇陈海海
  • 1篇李佩玲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动脉扫描及三维重建在孤立性肺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59
2018年
目的:观察比较多层螺旋CT(MSCT)动脉扫描及三维重建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SPN患者行MSCT增强扫描,其中恶性76例,良性44例,注入对比剂进行增强扫描,测得肺动脉期和主动脉期图像,0.5 mm层厚图像用于多平面重建(MPR)观察SPN血管及形态特点,对比分析MSCT动脉扫描及三维重建对SPN血管显示率、形态特征显示率和诊断效能。结果:三维重建技术在SPN血管显示率和形态特征显示率均高于MSCT动脉扫描,血管显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199,P<0.05)。MPR的三维重建技术评估良、恶性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85.53%、84.09%、90.28%和77.08%,均明显高于MSCT动脉扫描。结论:三维重建技术相对于MSCT动脉扫描具有明显优势,能够通过多层面、多方位显示肺结节的征象,并能够清楚显示结节与支气管、血管、胸膜等的关系,有利于恶性结节早期临床诊断。
张振显杨爱莲吴爱军王生海宋延峰曾茗
关键词:三维重建孤立性肺结节
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1
2020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搜集本院23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将Barras的血肿形态评分、血肿密度异质性评分系统进行改良后对血肿形态及血肿密度异质性进行评分。根据CT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血肿扩大组(54例)和血肿未扩大组(18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因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混杂征、血肿密度异质性评分是血肿扩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且混杂征的预测性要强于血肿密度异质性,混杂征OR=3.4(95%的置信区间1.41~8.21,P=0.006),血肿密度异质性OR=2.39(95%的置信区间1.05~5.42,P=0.001)。结论混杂征、血肿密度异质性评分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预测因子。
杨耀博肖亮王生海
关键词:脑出血血肿形态血肿扩大
多层螺旋CT对胸部外伤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胸部外伤的诊断价值及疗效的影像学评估。材料与方法:对115例胸部外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对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阳性93例,大部分为复合损伤,其中肺挫裂伤44例、肋骨骨折56例、胸骨骨折5例、锁骨骨折9例、肩胛骨骨折12例、胸椎骨折15例、气胸48例、肺气囊形成5例、皮下气肿16例、纵隔气肿8例、膈疝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胸部外伤的阳性率、准确率较DR明显提高,并能很好指导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及时、合理的救治,应作为胸部外伤诊断的必选方法。
李建军王生海耿冀洲贾虎田楠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胸部外伤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54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T与MRI进行检查,了解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54例患者中,30例为单发,其中额叶24例,顶叶4例,T12水平脊髓内2例;23例多发;1例病灶仅累及皮层。19例呈现团片状的形态,8例具有肿胀的脑回,14例呈现不规则的形态,10例呈现类圆形的形态,3例具有椭圆形的形态。囊性病灶34例,囊实性病灶18例,实性病灶2例。1例病灶周围无或轻度水肿,3例中、重度水肿,增强后有23例肿瘤不强化或轻度强化,14例中度强化,17例明显强化。54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影像学表现的囊变情况、周围水肿情况、强化特点、MRS表现具有差异性。结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以实性、囊实性为主,MRI信号及强化多不均匀,水肿较轻,并能够看见钙化的情况。
闫龙米志宽米志宽王生海
关键词: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影像学表现病灶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联合磁共振波谱检查对脑神经胶质瘤临床分级、预后评估的价值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联合磁共振波谱(MRS)检查对脑神经胶质瘤临床分级、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延安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72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32例;年龄范围25~76岁,年龄(40.3±6.8)岁;术前均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波谱(MRS)检查,并测量各向异性分数值(FA)、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酐(Cr),计算NAA/Cho、Cho/Cr、NAA/Cr比值,剖析脑神经胶质瘤的影像学特征,分析上述指标对患者临床分级、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结果72例患者中,DTI成像结果显示:瘤周脑白质纤维束破坏中断;MRS成像特征:近似正常,或见Cho、Cr值升高,NAA值下降。35例(48.61%)可出现弥漫性轻中度强化,呈斑片状,强化区代表肿瘤级别较高。低级别胶质瘤(LGG)、高级别胶质瘤(HGG)瘤周水肿区FA[(0.20±0.06)×10^(-3)mm^(2)/s比(0.62±0.08)×10^(-3)mm^(2)/s、(0.17±0.05)×10^(-3)mm^(2)/s比(0.62±0.09)×10^(-3)mm^(2)/s]、NAA/Cho[(0.36±0.11)比(1.41±0.33)、(0.19±0.06)比(1.42±0.35)]、Cho/Cr[(2.39±0.51)比(1.12±0.26)、(3.81±0.94)比(1.12±0.28)]、NAA/Cr值[(0.75±0.24)比(1.52±0.31)、(0.38±0.12)比(1.52±0.29)]与相应健侧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LGG)=26.56、19.09、14.03、12.42,t_(HGG)=27.64、21.90、17.34、22.97,均P<0.05);LGG、HGG间的FA[(0.20±0.06)×10^(-3)mm^(2)/s比(0.17±0.05)×10^(-3)mm^(2)/s]、NAA/Cho[(0.36±0.11)比(0.19±0.06)]、Cho/Cr[(2.39±0.51)比(3.81±0.94)]、NAA/Cr[(0.75±0.24)比(0.38±0.12)]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7.85、8.17、7.95,均P<0.05)。术后6个月至3年进行随访显示:死亡组患者的Cho/Cr高于生存组[2.172(1.662,2.863)比2.729(2.431,3.689)](U=2.17,P<0.05),而FA、NAA/Cho、NAA/Cr值在生存组与死亡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联合MRS可使脑神经胶质瘤显示特殊的影像学特征,为患�
闫龙吴鹏吴鹏王生海宋延峰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弥散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学胆碱
家族性Fahr综合征一家系报告
2013年
Fahr综合征我们于2012年发现一组家族性病例,具有典型影像表现并经过微量元素检测及临床确诊,现报告如下。资料分析:先证者男,16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焦虑、抑郁伴偏执妄想等精神病样症状。查体:发育正常,意识清楚、语言流利,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闭目站立征阳性,双侧指鼻实验不准,双侧Babinski征阴性。
王生海杨鹏宋延峰张振显高玉颖
关键词:FAHR综合征家族性一家系报告BABINSKI征微量元素影像表现
肺癌脑转移合并出血的影像特征及其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肺癌的病理类型与脑转移瘤的数目及合并瘤内出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肺源性脑转移瘤合并出血的43例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发生脑转移瘤数目及伴发瘤内出血的关系。结果:43例脑转移瘤均合并出血,MRI均可见血肿的MRI信号特点,其中29例出血信号周围或内部可见肿瘤组织信号,20例范围不甚清晰,9例肿瘤信号范围较大,增强扫描等信号区呈环状或斑片状强化,另外14例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表现。腺癌脑转移瘤合并出血最多24例、小细胞癌次之14例、鳞癌4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腺癌脑转移瘤合并出血24例中,多发转移灶20例,单发病灶4例;小细胞癌14例中,多发转移灶3例,单发病灶11例;鳞癌4例中,多发转移灶1例,单发病灶3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单发。经统计学分析,腺癌与小细胞癌合并出血性脑转移的比率明显高于鳞癌与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而腺癌与小细胞癌间无统计学差异。本组中5例误诊。结论:肺源性脑转移瘤合并瘤内出血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增强扫描有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肺癌脑转移瘤合并出血与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腺癌与小细胞癌合并出血多见,鳞癌与大细胞癌相对少。
王生海吴鹏陈海海张振显李佩玲
关键词:肺肿瘤脑肿瘤肿瘤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