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锥形束CT融合三维面像评估正颌术后软硬组织的变化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融合三维面像用于研究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术后软硬组织变化的可行性,并应用此方法初步测量各软硬组织标志点手术前后的位置变化。方法:选取10例牙颌面畸形患者,分别于术前(T0)和术后3个月(T1)拍摄大视野CBCT和三维面像。利用MIMICS和Geomagic Studio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将CBCT进行阈值分割并与三维面像融合,生成新的三维立体模型,探讨该方法可行性。使用3D色谱分析(3D color map)和测量平均距离对CBCT与三维面像配准过程的误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CBCT骨组织配准,将新生成的手术前后三维模型置于同一空间坐标系,测量各标志点[鼻尖点(pronasale,Prn)、鼻下点(subnasale,Sn)、上唇突点(labrale superior,Ls)、前鼻棘点(anterior nasal spine,ANS)、上齿槽座点(subspinale,A)、上中切牙点(upper incisor edge,UIE)]手术前后位置变化。结果:CBCT融合三维面像用于研究正颌术后软硬组织变化具有可行性,配准误差在0.3 mm以内,通过3D色谱分析直观看到,面部区域配准良好。正颌术后唇部各标志点(Ls、ANS、A、UIE)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鼻部标志点(Prn、Sn)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CBCT融合三维面像作为一种新方法可以用于临床研究正颌术后软硬组织变化,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可重复性。正颌术后唇部软硬组织标志点位置明显变化,而鼻部标志点位置受正颌手术影响较小。
- 王哲朱榴宁周琳伊彪
- 关键词: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正颌外科软硬组织变化
- 正颌外科手术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术后软硬组织变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索临床同期行双颌手术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水平方向上软硬组织的变化的相关关系。方法 41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外科手术前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设定颅颌面部16个软硬组织标志点,建立坐标系,对相应标志点水平方向的线距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下颌的软硬组织之间相关性高(r>0.9),上颌除了鼻尖点(Prn)与前鼻棘点(ANS)相关性差外,其他相应标志点之间呈中度相关。具体比率为:Sn:A=0.546(r=0.622);UL:UI=0.63(r=0.79);LL:LI=1.05(r=0.94);B':B=0.9(r=0.93);Pos:Po=0.87(r=0.95)。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软硬组织标志点水平方向按照一定的比率进行改变,该研究结果可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术前设计提供参考。
- 朱榴宁伊彪王哲卜寿山张继生尹林
- 关键词:正颌手术软硬组织变化
- CAD/CAM利用多层回切技术提升氧化锆烤瓷桥前牙区美学性
- 【目的】在种植上部多单位氧化锆烤瓷桥中因回切形态问题导致氧化锆饰瓷后美学效果不佳。利用CAD/CAM软件对扫描蜡型使用多层回切技术,可以在保证氧化桥架强度的同时提高前牙区添加饰面烤瓷后的美学性能。【材料】CAD/CAM软...
- 王哲杨力曹佳
- 口腔急诊颌面部感染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口腔急诊颌面部感染的病种构成、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以指导口腔急诊颌面部感染的临床诊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急诊科有完整电子病历信息的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总结口腔急诊颌面部感染患者的疾病构成、性别、年龄分布、累及牙位等。结果:共纳入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8277例,其中男性患者4378例(52.9%),女性患者3899例(47.1%),男女比例1.12∶1。口腔急诊科常见颌面部感染疾病依次有牙周脓肿(3826例,46.2%)、牙槽脓肿(3537例,42.7%)、间隙感染(740例,9.0%)、唾液腺炎症(108例,1.3%)、面部疖痈(56例,0.7%)、颌骨骨髓炎(10例,0.1%)。不同疾病好发性别不同:牙周脓肿、间隙感染、面部疖痈好发于男性患者,男女比例分别为1.24∶1、1.26∶1、2.50∶1;牙槽脓肿、唾液腺炎症、面部疖痈发病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比例为0.98∶1、0.96∶1、0.7∶1。口腔颌面部感染高发年龄段为5~9岁、24~67岁。不同疾病好发年龄不同:牙槽脓肿发病高发年龄段为5~9岁、27~67岁;牙周脓肿高发年龄段为30~64岁;间隙感染高发年龄段为21~67岁;唾液腺炎症、面部疖痈、颌骨骨髓炎病例数较少,无明显高发年龄段。在所有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中,口腔脓肿患者共7363例(牙周脓肿患者3826例,牙槽脓肿患者3537例),占比88.9%,共累及7999颗患牙,其中乳牙717颗,恒牙7282颗。牙周脓肿通常发生于恒牙,其中以上下颌磨牙最易受累;牙槽脓肿在乳牙和恒牙中均有发生,好发于乳磨牙、上颌乳中切牙,以及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结论:了解口腔急诊常见颌面部感染的发病情况,有利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正确处置,也有助于对不同年龄层和不同性别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预防疾病发生。
- 王哲孙伟杨雪宋颖姬爱平白洁
-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感染回顾性分析口腔急诊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