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惠明
- 作品数:12 被引量:58H指数:3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低O2高CO2对小鼠海马细胞凋亡、caspase-3以及p38MAPK活性的影响
- 目的:研究慢性低O2高CO2对小鼠海马细胞凋亡、caspase-3以及p38MAPK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小鼠24只,随机分成2组:4HH组(低O2高CO2组12只)和NC组(正常对照组12只)。4HH组饲...
- 任惠明王小同袁海康翰林
- 关键词:P38MAPKCASPASE-3小鼠海马
- 肌电生物反馈和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 <正>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
- 任惠明郭旭
-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功能性电刺激
- 文献传递
- 腺苷A2A受体与神经元凋亡的研究进展
- <正>腺苷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多组织多器官,它通过不同的受体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目前已经确定了4种腺苷受体亚型,它们分别是:A1,A2A,A2B和A3。其中A1,A2A为高表达受体,在生理...
- 任惠明
- 关键词:受体亚型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元凋亡MAPKS
- 文献传递
- 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7
- 2018年
-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特点。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其中70%~80%脑卒中患者因各种功能障碍不能完全独立生活。相关循证医学证实,康复治疗是降低脑卒中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也证明,规范的康复训练能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任惠明崔志慧郭旭
- 关键词:任务导向性训练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
- 慢性低O_2高CO_2对小鼠海马细胞凋亡、caspase-3和p38 MAPK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研究慢性低O_2高CO_2对小鼠海马细胞凋亡、caspase-3以及p38 MAPK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小鼠24只,随机分成2组:4HH组(低O_2高CO_2组12只)和NC组(正常对照组12只)。4HH组饲养于氧舱中,舱内O_2浓度为9%~11%,CO_2浓度为5%~6%,每天8 h,每周6 d,共4周,其余时间与NC组一样,生活于正常环境。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海马细胞凋亡指数(AI),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海马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检测海马p-p38 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4HH组小鼠海马细胞凋亡指数(AI)、caspase-3活性及p-p38 MAPK蛋白含量显著高于NC组(P<0.01)。结论:慢性低O_2高CO_2促进小鼠海马细胞凋亡,促进caspase-3以及p38 MAPK活化。
- 任惠明王小同袁海康翰林
- 关键词:低氧高碳酸血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CASPASE-3小鼠海马
- 一种糖尿病保健鞋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糖尿病保健鞋,包括容腔体,所述容腔体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第一气囊的上表面与容腔体内壁的上表面搭接,第一气囊的右侧面与导气管的一端相连通,导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气囊的左侧面相连通。该糖尿病保健...
- 任惠明
- 文献传递
-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四组,分别为A组(常规治疗组)、B组(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组)、C组(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组)以及D组(功能...
- 任惠明郭旭徐敏厉欢松潘天宇
-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脑卒中下肢
- 慢性低02高CO2模型小鼠海马p38MAPK及caspase-3活性的变化
- 目的探讨慢性低02高C02模型小鼠海马p38MAPK及caspase-3活性变化。方法雄性C57BL/6小鼠24只,随机分成2组:A组(低O2高CO2组12只)和B组(正常对照组12只)。A组饲养于氧舱中,舱内氧浓度为9...
- 任惠明郭旭王小同
- 关键词:低氧高碳酸血症P38MAPKCASPASE-3海马小鼠
- 文献传递
-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步态训练矫正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的治疗效果对比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步态训练矫正仪治疗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观察足下垂的改善效果。方法86例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步态训练矫正仪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行改善情况,并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平衡能力、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估患侧下肢运动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价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runnstrom分级优于对照组;踝背伸ROM和10m步行速度高于对照组;"起立—行走"计时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BBS、Ful-meyer评分和Holden分级分别为39.50±6.92分、30.52±3.96分和3.12±0.71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步态训练矫正仪治疗对于脑卒中偏瘫足下垂均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步行速度等步行异常状态改善效果更明显。
- 郭旭任惠明傅建珍
-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脑卒中偏瘫足下垂临床疗效
-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32
- 2018年
-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常规治疗组、肌电生物反馈组、功能性电刺激组、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和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每项技术治疗30min,每日1次,每周5d,共8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对患者的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10s踝足屈伸运动(AFEM)、10m最大步行速度(10m MWS)、Fugl-Meyer量表(FMA)下肢部分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过程中,4组患者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治疗前,4组患者AROM、10s AFEM、10m MWS、FMA下肢部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4组患者AROM、10s AFEM、10m MWS、FMA下肢部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肌电生物反馈组AROM[(11.6±4.3)°]、10s AFEM[(12.6±4.0)次]、10m MWS[(0.8±0.4)m/s]、FMA下肢部分[(22.6±4.0)分]恢复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功能性电刺激组治疗后AROM[(12.9±4.1)°]、10s AFEM[(13.7±4.2)次]、10m MWS[(0.9±0.4)m/s]、FMA下肢部分[(26.2±4.0)分]恢复显著优于肌电生物反馈组。与功能性电刺激组治疗后比较,联合治疗组AROM[(14.2±5.5)°]、10s AFEM[(14.1±3.7)次]、10m MWS[(1.0±0.5)m/s]、FMA下肢部分[(29.0±5.1)分]恢复较为优异(P〈0.05)。 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显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
- 任惠明郭旭徐敏厉欢松潘天宇
-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脑卒中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