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奎
- 作品数:20 被引量:49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RNA干扰靶向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对小儿肝母细胞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 2017年
- 目的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降低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基因的表达,抑制其活性,观察其对小儿肝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影响。方法构建针对hTERT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pLXSN-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U6-siTERT,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TERT-siRNA、EGFP、U6+27的DNA片段,反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EGFP-U6-siTERT的构建及酶切鉴定,制备靶向hTERT的重组反转录病毒;用重组反转录病毒感染HepG2小儿肝母细胞瘤细胞,以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噻唑蓝(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结果成功制备出hTERT-siRNA反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对照组端粒酶活性为2 143.06±198.69,重组病毒感染作用24、48、72 h后,端粒酶活性分别为1 632.02±116.28、899.38±126.11和321.25±25.25,与感染前比较,分别下降23.84%、58.03%和85.01%,各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0.024和0.008)。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滴度的重组病毒感染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呈浓度依赖关系,随着滴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1×105菌落形成单位(CFU)重组病毒感染24 h后,其凋亡率达29.05%。MTT结果显示,感染后24 h细胞凋亡率为29.05%;重组病毒感染后24 h,肿瘤细胞开始明显死亡,随着病毒滴度的提高和作用时间延长,细胞死亡亦逐渐加重,病毒滴度为6.0×105 CFU时,感染24、48、72 h后,MTT结果为0.29±0.14、0.20±0.13和0.18±0.11,3.0×105 CFU时,感染24、48、72 h后,MTT结果为0.32±0.11、0.26±0.12和0.25±0.10,1.0×105 CFU时,感染24、48、72 h后,MTT结果为0.33±0.12、0.26±0.13和0.26±0.12,1.0×104 CFU时,感染24、48、72 h后,MTT结果为0.43±0.14、0.35±0.10和0.33±0.15,1.0×103 CFU时,感染24、48、72 h后,M
- 夏自强丁道奎张宁杨合英张大王家祥
- 关键词:RNA干扰人端粒酶反转录酶肝母细胞瘤脱噬作用
- 儿童腹部神经母细胞瘤的手术技巧探讨
- 2021年
-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神经母细胞瘤手术切除技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手术治疗腹部神经母细胞瘤患儿230例的临床资料,男144例,女86例,年龄(21±17.5)月,其中包绕腹部大血管95例。结果230例患儿中,223例手术完整或分块完全切除肿瘤(97.0%),7例(3.0%)行姑息切除,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术中血管破裂修补6例,术后无出血及血栓形成等,腹主动脉修补后发生双侧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肾萎缩1例,乳糜腹2例,术后腹泻3例。随访时间为3 a,196例患儿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5.2%。完全切除者随访189例,存活122例;姑息切除者随访7例,存活1例。结论血管外膜下分离分块切除肿瘤对包绕腹部大血管神经母细胞瘤是可行的,可明显提高神经母细胞瘤的切除率,提高肿瘤患儿的生存率。
- 徐梦瑶杨合英李延安丁道奎张国锋岳铭袁宇航
- 关键词: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手术技巧
- 生物反馈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大便失禁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评估生物反馈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大便失禁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大便失禁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8例;患儿平均年龄为8.1岁,年龄范围在3.7~14.0岁;50例患儿均行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oave术。采用直肠肛管测压及Kelly's临床评分评价大便失禁的程度,评分为1~2分为重度组(39例),评分为3~4分为轻度组(11例);利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对患儿进行治疗,7~10 d为1个疗程,休息1周后进行下一疗程,同时指导患儿主动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3个疗程为一阶段进行全面评估。采用单组数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患儿生物反馈治疗前后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肛管静息压和直肠静息压指标。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4年。轻度组治疗前肛管静息压为(39.71±22.19)mmHg,治疗6个疗程后肛管静息压为(61.88±28.53)mmHg,P<0.05;重度组治疗前肛管静息压为(34.62±26.66)mmHg,治疗6个疗程后肛管静息压为(59.03±24.06)mmHg,P<0.05。轻度组治疗前肛管最大收缩压为(84.03±45.07)mmHg,重度组为(63.39±38.22)mmHg;治疗6个疗程后轻度组肛管最大收缩压为(116.72±31.88)mmHg,重度组为(95.02±31.18)mmHg。全组43例(86.00%,43/50)结束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其中16例(32.00%,16/50)经过3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27例(54.00%,27/50)经过3个疗程后症状好转,6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另7例(14.00%,7/50)大便失禁症状好转,有不同程度的污粪现象。结论 生物反馈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大便失禁是一种治疗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需根据患儿大便失禁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袁宇航徐梦瑶李延安张宁刘晓铭张翔宇丁道奎岳铭孙贝贝杨合英
-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生物反馈大便失禁
- 先天性十二指肠降部闭锁、水平部膜状狭窄、环状胰腺、肠旋转不良一例被引量:1
- 2022年
- 患儿女, 3岁, 孕35+5周剖宫产, 出生体重2 500 g。以"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后3年, 腹胀伴呕吐、发热2年余, 加重3 d"为代主诉,于2020年9月22日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年前因"便闭伴呕吐3 d"于当地医院就诊,行腹部立位片检查显示:心膈影未见异常X线征, 腹部肠管充气量少, 仅中腹部见充气肠管影, 余呈软组织影, 双膈下未见游离气体影像(图1)。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肝脏肋下探及17 mm,剑突下探及17 mm,肝内实质回声均匀, 肝角锐利, 脾脏厚约12 mm,实质回声均匀, 肋下未及。胃内可见大量内容物, 十二指肠内可见大量气体, 显示欠佳, 余腹部肠腔内未见内容物, 未见明显肿大阑尾。术中探查腹腔发现:十二指肠起始部扩张, 胰腺组织包绕十二指肠1周, 占据十二指肠降部, 形成肠梗阻, 回盲部位于左上腹, 术中诊断"环状胰腺合并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游离升结肠系膜暴露十二指肠, 松解屈氏韧带, 见紧贴环状胰腺头部有一囊肿, 大小约4 cm×3 cm, 诊断为"胰腺囊肿", 暂未处理, 由于十二指肠固定, 有"胰腺囊肿", 拟行"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肠旋转不良矫治术+阑尾切除术", 分别纵行切开十二指肠近端及空肠近端, 5-0可吸收线全层连续加间断吻合, 浆肌层包埋, 吻合口直径约1. 5 cm,检查吻合口通畅, 无渗漏。回盲部位于左上腹, 切除阑尾, 右下腹置腹腔引流管一根, 逐层关闭腹腔。术中诊断:"①环状胰腺;②先天性肠旋转不良;③胰腺囊肿;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⑤心肌损害;⑥低蛋白血症;⑦早产儿;⑧新生儿肺炎"。术后予以输血、抗感染、静脉高营养支持治疗, 于术后21 d痊愈出院。2年余前即术后45 d, 患儿反复出现"腹痛、腹胀发热伴黄疸"于当地医院给予以抗感染、保肝及利胆治疗, 病情好转后出院。3 d前患儿上诉症状加重, 出现呕吐伴发热,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 高珍珍王家祥杨合英丁道奎李延安
- 关键词: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降部环状胰腺游离气体出生体重
- 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前庭瘘经肛穴肛门成形术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进行初步筛查,再进行二次筛选。用Stata 13.0对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主要包括术后近期并发症(伤口感染、伤口裂开、直肠回缩、肛门狭窄、直肠脱垂和瘘口复发)和远期并发症(便秘和污粪)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文献21篇,有效病例数776例。其中行ADARP术式4篇,ASARP术式8篇,PSARP术式11篇。ADARP术式分别在以下方面优于其他两种术式:切口感染发生率(ADARP:4%,95%CI:-0.02~0.10;ASARP:17%,95%CI:0.11~0.22;PSARP:9%,95%CI:0.04~0.14)、直肠回缩发生率(ADARP:4%,95%CI:-0.02~0.09;ASARP:5%,95%CI:0.01~0.10;PSARP:4%,95%CI:-0.04~0.13);直肠脱垂发生率(ADARP:4%,95%CI:-0.04~0.11;ASARP:8%,95%CI:0.03~0.13;PSARP:8%,95%CI:0.05~0.12);术后便秘发生率[ADARP:8%(95%CI:-0.03~0.18)、ASARP:18%(95%CI:0.10~0.26)、PSARP:17%(95%CI:0.10~0.23)];污粪发生率[ADARP 4%(95%CI:-0.04~0.11)、ASARP 13%(95%CI:0.05~0.21)、PSARP 17%(95%CI:0.10~0.25)]。在减少肛门狭窄及瘘口复发上,ADARP稍逊于其他两种术式。结论与前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和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相比,经肛穴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前庭瘘术后切口感染、直肠回缩、直肠脱垂以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但肛门狭窄以及瘘口复发发生率稍高。
- 苏璠杨合英岳铭袁宇航郭志恒刘晓铭张国锋丁道奎
- 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原发性肠套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5
- 2021年
-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灌肠复位治疗的436例原发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彩超引导水压灌肠组180例,X线下空气灌肠组256例。结果显示水压灌肠组的复位成功率为95%,高于空气灌肠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压灌肠组肠套叠时间>48 h的复位率为92%,高于空气灌肠组的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肠穿孔发生。水压灌肠对原发性肠套叠患儿的复位率高、安全性强,并且可以避免X线辐射。
- 杨合英王冠涛李延安丁一岳铭孙贝贝徐梦瑶郭飞丁道奎张国锋
- 关键词:空气灌肠水压灌肠原发性肠套叠灌肠复位彩超引导
- 新生儿肠系膜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伴卡梅现象一例被引量:3
- 2021年
- 1例因腹胀就诊新生儿,发现肠系膜肿物,伴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超声及CT未能明确该肿瘤性质,腹腔穿刺放腹水,输血治疗效果差,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瘤体来源于肠系膜并广泛侵犯血管及小肠肠管,难以切除,病理免疫组化诊断为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
- 徐千雅丁道奎罗振宇张姗姗晏晓敏王海霞王利利赵改王丽张茜
- 关键词:肿瘤性质肠系膜病理免疫组化新生儿
- 儿童梨状窝瘘合并感染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儿童梨状窝瘘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梨状窝瘘合并感染致颈部脓肿患儿临床资料,作为病例组,共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24.0~192.0个月,平均(107.0±55.0)个月,中位年龄96.0个月。收集非梨状窝瘘颈部脓肿患儿资料,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共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14.0~192.0个月,平均(96.0±59.0)个月,中位年龄92.0个月。两组年龄<16.0岁,均为免疫力正常儿童。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或切开引流,留取脓液标本,送至细菌室进行培养,结果阳性者纳入,比较组间病原体特征,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病变位于左侧33例,右侧5例,双侧1例。脓液培养结果咽峡炎链球菌群22例(56.4%),非咽峡炎链球菌群17例(43.6%)。对照组病变位于左侧19例,右侧5例,双侧1例。脓液培养结果咽峡炎链球菌群4例(16%),非咽峡炎链球菌群21例(84%)。两组比较,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451),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336),病变左右侧无统计学差异(P=0.656)。咽峡炎链球菌群在两组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儿童梨状窝瘘合并感染可出现在不同年龄段,病变部位以左侧颈部为主,常见病原菌为咽峡炎链球菌群。一旦脓肿形成,建议尽早行穿刺或切开引流,同时选用敏感抗菌药物。
- 张国锋李亚杰岳铭丁道奎杨合英郭飞桑建中
- 关键词:脓肿病原菌
- 儿童胃石症9例诊治经验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总结儿童胃石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例胃石症患儿临床资料。结果9例胃石症患儿均为女性,年龄为4~13岁,其中8例有异食癖,1例发病前曾大量进食柿子。7例经内镜检查确诊,1例经CT确诊,1例经消化道造影确诊。4例经内镜取石治疗,5例经外科手术治疗,最终8例确诊为毛发性胃石症,1例为植物性胃石症。随访1~2 a,9例患儿均恢复良好,胃石症未复发,贫血及营养不良状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儿童胃石症常见于女童,多伴有异食癖,一经诊断应及时治疗,首选内镜取石,内镜取出失败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效果及患儿预后好。
- 苏璠杨合英郭志恒贾培丽张国锋张国锋丁道奎
- 关键词:胃石症儿童消化内镜外科手术
- 儿童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超声影像与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是肝脏的良性肿瘤样病变,小儿发病较为罕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然而对照病理结果分析儿童FNH声像图特点的研究国内鲜见报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7例FNH患儿的超声、病理和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对此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 田青朱好辉袁建军刘秋雨鲍俊涛丁道奎谷慧慧
-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超声影像儿童病理结果分析良性肿瘤样病变特异性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