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远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 区域性“全球价值链”下的自由贸易协定被引量:1
- 2023年
- 厘清当前国际分工下的价值链是具有全球性特征还是更具区域性特征,这是探究当前国际分工构成以及未来分工发展等根本性贸易问题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文章利用CEPII双边贸易流量数据库,测算产品的平均进口距离用于衡量1995—2014年间价值链生产在全球性特征上的变化,并与Eaton和Kortum(2002)框架下构造的理想“全球价值链”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潜力。研究显示,1995—2014年间“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极为有限,平均进口距离只增长了约300千米,距离理想的“全球价值链”下的进口距离差距很大,特别是中间品贸易的进口距离较短,说明价值链分工仍主要体现为区域性特征。在价值链呈区域性特征的背景下,各国更倾向于达成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以支持区域性的价值链生产,即一国价值链的区域性越强,则该国签订的贸易协定区域性倾向就越强。该效应体现为一国中间品进口距离增加100千米,则该国与其贸易协定伙伴国的平均距离就增加约389千米。文章揭示了当前价值链分工的区域性特征,部分解释了近年来多边贸易协定推进困难的原因。
- 李志远陈鸣
-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自由贸易协定
- 跨境电商统计监测体系建设难点与解决思路被引量:3
- 2022年
- 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承担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在跨境电商发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监管相对滞后。因此,如何在大数据背景下建立完善的跨境电商交易的统计监测体系来保障跨境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值得深入探讨。相较于传统贸易,跨境电商中有大量的中小型卖家,具有少量多次购买的特征,导致跨境电商贸易产生的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这对监管部门构建跨境电商统计监测体系提出了挑战。本文分析了中国对跨境电商监测数据的基本要求,从跨境电商参与主体出发,分析了各参与主体向监管部门提供数据的可行性与便利性,以此为基础指出构建跨境电商统计监测体系的关键切入点是物流企业,并就如何构建准确可靠的跨境电商统计监测体系提出了具体建议。
- 李志远刘丹
- 关键词:统计监测海关物流
- 综合保税区的设立对制造业就业水平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3
- 2021年
- 综合保税区作为开放程度最高的新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评估其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中起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2—2018年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综合保税区的设立对所在地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综合保税区的设立显著提升了所在地的制造业就业规模,但该效应大小受到综保区地理位置和主导产业等因素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综合保税区的就业促进效应主要通过增加当地出口与吸引FDI流入这两个渠道实现。
- 李志远曹哲正
- 关键词:综合保税区就业制造业
- 美国加征关税如何影响了中国产品出口被引量:10
- 2022年
- 本文建立理论模型,基于2017—2020年HS6位编码细分产品月度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分析了美国政府加征关税对中国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加征关税降低了中国对美出口的产品质量,美国关税每提高1%,中国对美出口产品质量下降约0.56%;异质性分析显示,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输美消费品、高技术行业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弱和质量较低产品质量的负向影响更大;美国的拟加征关税产品清单也对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相对于实际加征关税而言影响较小;中国产品的出口流向及路径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对东盟国家出口的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但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产品质量没有变化。
- 李长英刘璇李志远
- 关键词:产品质量
- 开发区政策有利于促进当地企业出口参与吗——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验证被引量:10
- 2019年
- 本文探讨了国家级开发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设立对城市企业出口参与的影响,基于Melitz (2003)模型,将企业出口固定成本内生化,得出集聚经济有利于降低出口固定成本,提高企业进入出口市场概率的结论。同时利用2000-2014年204个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对政策导向型的开发区集聚经济是否促进当地企业出口参与的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城市的经济变量、时间效应和地区效应后,国家级开发区的设立能够使城市每年出口企业数量的增长率显著增加15. 7%;进一步考察这种政策效果的时效性,发现国家级开发区在促进企业出口参与上的政策效力随时间呈倒U型趋势,并在实施后的第3年达到最大,开发区政策对企业出口参与的推动作用至少持续3至4年;基于倾向得分匹配(PSM)法的变换处理组检验结果证明开发区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出口参与,且这种因果关系的安慰剂检验结果在不同的估计方法和估计步骤下均保持稳健。
- 卞泽阳强永昌李志远
- 关键词:集聚经济
- 企业治污行为的环境效果——来自工业气体净化设备进口的证据被引量:2
- 2022年
- 工业企业是污染排放的主体之一,也是环境规制的关键对象,评估企业治污行为的环境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基于2003-2010年中国地级市层面的数据,利用企业的工业气体净化设备进口衡量企业治污程度,研究企业污染治理行为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治污设备的进口有效降低了污染气体的排放。在考虑进口企业的异质性后发现,国有企业治污行为的减排效果更为显著,这说明在我国环境问题上,国有企业起到了带头治理的关键作用;两控区内企业的治污效果显著好于两控区外企业,反映了政府加强环境规制力度将有效提升企业的治污效果。因此,对于环境治理这一综合的社会问题,需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各尽其责、共同发力。
- 方卉李志远
- 关键词:国有企业环境规制
- 开发区政策、供应链参与和企业融资约束被引量:44
- 2021年
- 如何缓解中国企业的融资约束,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长期面临的一个重要政策问题。本文提出并估计了供应链参与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贡献。具体而言,本文在国家级开发区设立的政策背景下,利用政府在国家级开发区中对主导产业的政策偏向构造外生冲击,借助1998—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和2000—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考察这一外生冲击是否通过供应链关系使得主导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得到融资约束的缓解。研究表明,开发区主导产业受到的正向冲击会有效缓解主导产业上下游企业的信贷约束,上游企业融资约束缓解约占现金流的12.5%,下游企业融资约束缓解约占现金流的8.5%。本研究一方面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政策缓解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提供了基于供应链的思路,另一方面为理解开发区政策对企业影响的微观机制提供了一个融资约束视角的解释。
- 卞泽阳李志远徐铭遥
- 关键词:开发区融资约束供应链
- 地产调控政策、投资与中国经济波动被引量:1
- 2023年
- 本文通过对中国2003—2021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分析表明,地产调控政策针对的主体不同,其所造成的地产业和制造业的投资联动方式也不同。为理解地产企业信贷紧缩、住房需求信贷紧缩、土地供给增加三类地产调控政策对不同行业投资决策机制的影响,以及跨部门投资联动如何影响宏观经济波动,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制造企业和地产企业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并引入公司债,从资本结构视角探究地产政策对企业融资和投资决策的影响。模型能够捕捉数据中投资跨部门联动的事实,其结果表明了在三类地产调控政策中针对地产企业的信贷冲击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源头之一。
- 葛璐澜李志远柳永明冯玲
- 关键词:经济波动DSGE
- 新冠病毒与历史重大疫情的回顾、分析与展望被引量:3
- 2020年
-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当前正处于流行期,对我国的健康卫生事业造成了重大冲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来诸多挑战。本文回顾了近代以来我国经历的重大疫情,及疫情引发的相应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接着回顾人类历史,讨论历史上最严重的疫情和重大传染病暴发对文明、文化以及国际政治结构产生的深刻影响和变化;论文最后观察此次疫情走向,并讨论了影响疫情走向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总结论文并展望未来,讨论这次疫情对我国公共卫生系统等多方面进一步完善的启示。
- 李志远韩菁
- 关键词:公共卫生
- 中日韩制造业产业链分工及自由贸易前景被引量:4
- 2020年
- 中日韩三国是东亚自由贸易圈的核心,是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韩已经建立的贸易联系受其背后的制度、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中日韩建立自由贸易区、深化贸易联系的基础。中日韩之间如果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粘性因素,进一步推进三国间贸易联系,将能够使各国都从国际贸易分工合作中获益。2020年,三国经济中的需求、供给、运输等各个合作环节都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三国有必要有意识地在合作中共同复兴经济。作为“世界工厂”,中国需要积极推进与全球价值链上下游国家的相互认同与合作,避免从全球分工中孤立出来。
- 李志远
- 关键词:国际分工加工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