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珍
-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随访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139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DSA进行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预后,随访6-24个月。结果 139例患者有眼动脉段动脉瘤149个,动脉瘤径平均为(6.4±0.5)mm。采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101个,Solitaire支架32个,Lvis支架4个,Tubridge支架12个。术后即刻影像学栓塞结果按Raymond分级,Ⅰ级102个(68.5%),Ⅱ级43个(28.9%),Ⅲ级4个(2.7%)。手术相关并发症6例(4.3%),缺血事件4例,其中术后出现肌力Ⅰ级1例,Ⅲ级2例,术后突然出现短暂性患侧失明1例;占位效应导致视力下降1例,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6例均经对症治疗3个月后好转。129例(92.8%)患者获得影像学随访,共随访135个(90.6%)动脉瘤,其中稳定115个(85.2%),改善11个(8.1%),复发9个(6.7%)。临床随访132例,mRS 0-2分130例(98.5%),mRS 3-6分2例(1.5%)。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手术安全可行,但栓塞效果仍需长期影像学随访。
- 李修珍吴日乐纪文军康慧斌冯欣温小龙徐文娟李佑祥吴中学刘爱华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随访
- 颅内外动脉夹层及夹层动脉瘤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5年
- 颅内外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多见于青年,自发性多见,病因目前不甚明确。内膜和内弹力板的不可逆损伤可能是脑动脉夹层形成的病理学基础。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的出现提高了颅内夹层及夹层动脉瘤的检出率,为此类疾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颅内外动脉夹层及夹层动脉瘤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类型及目前现状与展望。
- 李修珍纪文军康慧斌吴日乐刘爱华
- 关键词:夹层动脉瘤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