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衡

作品数:32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文学
  • 7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姚合
  • 4篇语文
  • 4篇课程
  • 3篇大学语文
  • 3篇学语
  • 3篇文人
  • 3篇教学
  • 2篇唐代
  • 2篇唐诗
  • 2篇文教
  • 2篇校读
  • 2篇校注
  • 2篇课堂
  • 2篇江南文人
  • 2篇教师
  • 1篇大学传统
  • 1篇大学语文教师
  • 1篇大学语文教学
  • 1篇语文教师
  • 1篇语文教学

机构

  • 25篇江苏大学

作者

  • 25篇周衡
  • 1篇乔芳

传媒

  • 4篇江苏大学学报...
  • 3篇江海学刊
  • 2篇图书馆杂志
  • 2篇中国韵文学刊
  • 1篇汉字文化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太原大学学报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高教论坛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科教文汇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职业时空
  • 1篇大学教育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太原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剑南诗稿校注》人名补笺三条
2018年
钱仲联先生《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在校勘、辑佚、题解和笺注方面考订精详,格局阔大,堪称当代古籍整理研究之圭臬。其题解对诗题人名考辨明确,多有发明。其中,部分人名因字里行迹难考,《剑南诗稿校注》则注以“未详”,后虽有不少学者对其补充考证,尚有多处无法确考。兹就其中三处“未详”人名作简略补笺,以就教于方家。
周衡
关键词:《剑南诗稿校注》人名补笺题解笺注
论姚合与白居易的交往及其影响
2015年
姚合与白居易的交往是姚合文学交往图谱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姚白交往以疏懒性情为基础,白居易的文化输出推动了姚合仕隐观念从矛盾转向圆融,促使姚合单一的诗歌题材向多元化转变,并使其"武功体"从单一的清寒苦僻向多元风格延伸。
周衡
关键词:姚合白居易交往
姚合武功体和吏隐观的嬗变被引量:3
2010年
县居诗和郡斋诗是姚合诗歌创作最具特色的诗歌,它们展现了姚合人生和诗歌历程的发展轨迹。通过姚合人生阶段的这两个点,我们可以发现其文化心理和诗歌艺术一直是处在调整和蜕变中。在这个过程中,姚合的吏隐心理从矛盾逐渐走向融合,从而使其吏治观从无奈选择走向自觉实践,也导致其武功体开始从清僻向清雅内化。
周衡
关键词:姚合吏隐
《全唐诗》齐己诗校勘八则
2015年
齐己是唐五代之际著名的诗僧,其诗清润平淡,亦复高远冷峭。《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增订本)录其诗十卷,陈尚君先生《全唐诗续拾》又增补两首一句。然《全唐诗》所收录齐己诗部分诗题、诗句时有讹误,可结合四库本《白莲集》、四部丛刊本《白莲集》以及相关文史资料加以校勘。兹择其要者作此小札,以求教于方家。
周衡
关键词:《全唐诗》齐己校勘文史资料唐五代
唐遗民文人初论
2008年
唐遗民文人的界定不能从普泛化的遗民概念出发,而应该以是否对朱温及其梁朝有一种否定或拒绝的态度和是否具有遗民意识为标准。从唐遗民的特征来看,其具有一定的群体性和南方化的地域性,同时,隐逸之心和黍离之悲也就构成其群体心理。而相对宋明遗民的家族化,唐遗民也缺乏一定的传承性。作为一个独特的历史存在,唐遗民文人的社会影响较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与客观文献的匮乏和研究关注的不足有关,而另一方面则是与社会动乱而衣冠荡析、内部毁灭的亡国途径和忠义淡薄的末代士风有密切关系。
周衡
关键词:忠义
江南文化的浮沉与吴中四士论被引量:3
2007年
初唐诗如何走向盛唐诗是研究盛唐气象生成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更多地是关注文学繁荣的政治、经济等因素,而忽视了在文化整合过程中江南文化的价值。江南文化在初盛唐之际从隐没走向复兴预示着唐代文学观念的本体回归,而吴中四士以淡泊旷达之人格境界、放浪自由的行为姿态进入北方社会而自觉接受北方文化的熏染,其江南水性的诗风在客观上促进了南北文学交融,成为初盛唐诗歌嬗变的一个关键所在。
周衡
关键词:江南文化水性吴中四士
论新时代大学语文的课程价值及课堂革命被引量:3
2021年
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大学语文在新时代国家教育方针和实施理念的发展转变中面临课程内部的调整和嬗变。新时代大学语文教育要充分激活和挖掘大学语文蕴含的多重价值资源,倡导经典教育、思政教育、人文教育,坚持经典回归导向、立德树人导向和文化体认导向,致力于建构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和心灵,塑造具有文化自信的内在精神。大学语文要在课堂实践中实现其课程价值,须建设声音共响、价值引领、实践导向相融合的大学语文课堂环境。
周衡乔芳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价值课堂革命
刘乾《招隐寺赋》非唐文考
2019年
《全唐文》卷九五四载刘乾《招隐寺赋》一文,周绍良先生主编《全唐文新编》卷九五四亦收录此文,皆以为唐人作。陈尚君先生《汇校全部唐赋的可贵努力--〈全唐赋〉述评》一文曾指出“此赋没有明以前作为唐赋的书证”,但也认为“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伪”。然《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一○六册明人刘乾《鸡土集》亦录《招隐寺赋》一文。兹结合镇江地方文献,对此加以考辨。
周衡
关键词:《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全唐文》唐赋
《姚合诗集校注》辨误
2017年
姚合是中唐后期诗歌名家,其诗集保留较为完整,然久未见系统整理。《姚合诗集校注》作为国内对姚合诗集进行全面整理的著作,其在校勘、笺注、系年方面多有建树,然亦时有疏误,可对此作进一步校正。
周衡
关键词:姚合辨误
论姚合郡斋诗与武功体的突破
2017年
姚合诗风素来被称为"武功体",武功体作为姚合诗歌风格的标志,其并非处于一种凝固静化状态,必因姚合社会地位的转迁、人生情志的嬗变和文学内部需求而变化。从姚合人生和诗风嬗变的角度去思考其武功体的突破,主要体现在思想意境、内容类型和语言风格方面。姚合郡斋时期的吏治思想渐从仕隐冲突向仕隐融合转变,无为吏治也逐渐显现,其诗的主体精神呈现适意从容的心境,也成为武功体突破的第一个重要体现。郡斋诗的内容类型从单一的县居咏怀向送别酬寄、园林题咏等内容扩展;诗歌空间逐渐开阔,诗歌意象更趋多元,诗歌语言风格也具有刚健化的趋势,这些都构成了姚合武功体的内在发展。
周衡
关键词:姚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