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江宁 作品数:22 被引量:76 H指数:4 供职机构: 陕西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水利工程 更多>>
探讨急诊护理存在的风险与防范措施 :分析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急诊护士综合能力和急诊护理安全. 方法:对急诊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风险问 题进行具体分析和总结,并针对性的制定防范措施. 结果: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 的... 赵江宁 苏晓丽 李晶关键词:急诊护理 管理策略 医护人员 “四位一体”急救护理模式对严重创伤患者低体温的预防效果 2025年 目的 探究“四位一体”急救护理模式对严重创伤患者低体温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200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各100例。B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模式,A组实施“四位一体”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60、120、180 min,A组的体核温度均高于B组(P<0.05);A组的低体温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的预检评估、医生接诊、急诊抢救、创伤控制及转运至手术室时间短于B组(P<0.05)。干预后,A组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评分低于B组,循环-呼吸-腹部-运动-语言评分(CRAMS)评分高于B组(P<0.05)。干预后,A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高于B组,心率(HR)、呼吸频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四位一体”急救护理模式在预防严重创伤患者低体温方面的效果较佳,且能改善创伤程度与生命体征。 赵江宁 石青 苏晓丽 李兴珍 党星波关键词:严重创伤 生命体征 静脉输液安全问题及防范 目的为了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提高输液质量,减少安全隐患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分析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探讨防范措施。结论加强静脉输液安全管理,预见和避免静脉输液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赵江宁 孙捷 密弘飞关键词:静脉输液 严重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发生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发生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严重创伤患者31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低体温患者127例(低体温组),未出现低体温患者189例(非低体温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创伤患者低体温风险评估量表评估。采用单因素分析创伤后患者自发性低体温风险评估量表中相关指标与创伤后低体温发生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后患者自发性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低体温组患者分为常规干预组(63例)和优化干预组(64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1、2、3 h的体核温度。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寒战、皮肤或甲床、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受伤时环境温度、静脉输入液体(<21℃)或血液(4℃左右)量及自创伤起至医院的时间均与创伤后自发性低体温发生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受伤时环境温度及静脉输入液体(<21℃)或血液(4℃左右)量是创伤后低体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干预前,常规干预组和优化干预组患者体核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1、2、3 h,优化干预组患者的体核温度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均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对患者创伤程度、救治措施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早期预防自发性低体温并积极进行复温。 苏晓丽 黄伟 赵江宁 雒娜关键词:严重创伤 影响因素 体核温度 干预效果 基于ICNSS系统的分层管理在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探讨基于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 ICNSS)的分层管理模式在ICU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65例 ICU 脑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ICU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基于ICNSS评分系统实施分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并发症、护患纠纷事件、护理风险事件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植物生存率3.33%、并发症发生率6.67%、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3.33%、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5.0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96,4.720,4.296,5.354;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评分中,健康教育(3.85±0.45)分、医疗环境(3.79±0.53)分、心理护理(3.65±0.78)分、服务态度(3.38±0.56)分、操作性护理(3.49±0.29)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821,36.362,23.801,24.972,43.465;P<0.01)。结论基于ICNSS分层管理模式能合理有效配置ICU病房人力资源,提高ICU脑外伤患者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 苏晓丽 赵江宁 胡炜 孙捷 密弘飞关键词: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 重症监护病房 脑外伤 护理风险管理对急诊ICU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影响 2021年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急诊ICU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在我院就诊ICU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双盲法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实验组则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进行验证比较。结果:利用统计学软件验证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数据差异后发现,实验组研究对象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ICU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较高,该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从而有助于患者护理质量的提升,对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有着促进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寇文科 马露露 苏晓丽 赵江宁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 急诊ICU 连续性血液净化 界定重点病人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院内转运及检查途中安全,降低伤残率,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方法在56例严重创伤患者的院内转运及检查途中引入'重点病人'管理。结果56例严重创伤患者均安全转送到相关科室。结论'重点病人'管理可保证... 苏晓丽 范亚夫 赵江宁关键词:严重创伤患者 伤残率 院内转运 抢救成功率 基于CiteSpace的严重创伤患者低体温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通过梳理近年来严重创伤低体温的相关文献,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趋势,为后续研究开展提供借鉴。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21年12月27日以严重创伤患者低体温为主题的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文献的作者、国家/机构、期刊分布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90篇,年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P DAVID ADELSON是发文量最高的作者。美国是严重创伤低体温领域的主要研究国家。Univ Pittsburgh是主要学术研究机构。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是《CRIT CARE MED》。被引频次最多的文献作者是MARION DW。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发生机制、危险因素、治疗效果及预后。结论临床研究者应加强合作交流,逐步探索基于最佳临床实践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而完善低体温临床管理体系。 黄伟 苏晓丽 赵江宁 党星波关键词:严重创伤 CITESPACE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下肢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 2020年 负压封闭引流最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临床中进行使用,之后在急性创面治疗以及慢性创面治疗的时候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其中这项技术发展速度持续增快,对于复杂性的伤口几乎都能够借助负压封闭引流措施来开展质量。在临床使用负压封闭引流的过程中,具备较多的优势,其中包括操作相对简单,适用的范围相对广泛,特别是在处理软组织损伤的过程中可以发挥一个良好的效果。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在负压封闭引流的过程中配备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整体的治疗效果。 马婷婷 苏晓丽 赵江宁 雒娜 王艳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 皮肤软组织缺损 围术期 护理 基于MEWS评分的SBAR模式在严重创伤医护一体化查房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索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模式在严重创伤医护一体化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随机化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本次实施护理管理措施的医护人员共40名,每组2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MEWS评分加强SBAR模式医护一体化查房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反馈、会诊等待、护理交接及标本送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医护质量满意率及遵医行为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医护评判思维能力评分及NP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基于MEWS评分加强SBAR模式的医护一体化查房的效果显著。 赵江宁 李兴珍 党星波 孙捷 苏晓丽关键词:MEWS评分 SBAR 严重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