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阳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自贡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手术
  • 2篇前列腺
  • 2篇前列腺癌
  • 2篇腺癌
  • 1篇电切
  • 1篇电切术
  • 1篇应激反应
  • 1篇远期
  • 1篇远期生存
  • 1篇肾上腺
  • 1篇肾上腺肿瘤
  • 1篇生理指标
  • 1篇手术方式
  • 1篇手术治疗
  • 1篇尿道
  • 1篇尿道电切
  • 1篇尿道电切术
  • 1篇前列腺癌细胞
  • 1篇腔镜手术

机构

  • 4篇自贡市第四人...
  • 1篇自贡市第一人...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程阳
  • 3篇韩登俊
  • 2篇梁勇
  • 2篇付光庆
  • 1篇曾翔
  • 1篇林圩
  • 1篇王勇
  • 1篇官润云
  • 1篇赵晖
  • 1篇陈炜
  • 1篇何丽娜

传媒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甲基转移酶3基因对前列腺癌细胞c-Myc、EGFR、Bcl-2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甲基转移酶3(METTL3)基因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DU145中肿瘤相关蛋白c-Myc、EGFR、Bcl-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运用RNA干扰技术合成METTL3 siRNA-1400、阴性siRNA。将PC-3、DU145细胞分别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空白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siRNA,实验组转染METTL3 siRNA-1400。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肿瘤相关蛋白c-Myc、EGFR、Bcl-2,Dolt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RNA的N6-甲基腺苷(m6A)修饰水平。结果PC-3细胞、DU145细胞的实验组c-Myc、EGFR、Bcl-2蛋白表达均低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P均<0.01)。PC-3细胞、DU145细胞的实验组RNA m6A修饰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均<0.01)。结论沉默前列腺癌PC-3、DU145细胞中METTL3基因可抑制肿瘤相关蛋白c-Myc、EGFR、Bcl-2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METTL3参与RNA的m6A修饰有关。
李显永赵晖梁勇程阳韩登俊官润云
关键词:前列腺癌C-MYC蛋白EGFR蛋白BCL-2蛋白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方法及效果观察
2023年
观察肾上肿瘤治疗中国应用后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6月1日~2022年8月31日,研究对象共计50例,均确诊为肾上腺肿瘤,从我院随机抽选,依据首次入院日期进行单双分组,将其分为单数组(25例,腹腔镜手术)与双数组(25例,后腹腔镜手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治疗后,双数组肾上腺肿瘤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应激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般健康评分同单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双数组肾上腺肿瘤患者生理指标同单数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上肿瘤患者治疗中应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明显,能够减少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生理指标,并且手术安全性高,微创优势更为明显,提升患者一般健康指数。
程阳付光庆王晓朦韩登俊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腹腔镜手术后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生理指标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疗效及远期生存的影响研究
2023年
比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接受不同手术方式后的效果以及对远期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段(包括随访时间)2017年1月~2022年12月,研究对象共计40例,均为我院确诊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依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参照组(20例,根治手术)与观察组(20例,电切手术),观察其影响效果。结果 手术后,观察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一般健康指数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复发率、存活率同参照组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治疗中可以采用经尿道电切术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前者手术开展更加便捷,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提高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一般健康指数,不会影响手术生存率与复发率。
程阳付光庆王晓朦韩登俊
关键词:远期生存经尿道电切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TRF1及TRF2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telomere repeat binding factor 1,TRF1)及TRF2在前列腺癌中的差异性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住院的前列腺癌患者及前列腺增生患者各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患者TRF1及TRF2的表达,并对其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及Gleason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TRF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69,P〈0.01);TRF2蛋白在两组中均呈现高表达,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χ^2=1.13,P=0.76);单因素分析发现TRF1表达水平与有无外科包膜侵犯(Spearman's r=0.43,P=0.002)、精囊浸润(Spearman's r=0.35,P=0.01)及淋巴结转移(Spearman's r=0.41,P=0.003)、TPSA水平(r=0.61,P〈0.05)、Gleason评分(r=0.47,P=0.01)具有显著相关性,而与前列腺体积大小(r=0.06,P=0.75)及年龄(r=0.14,P=0.09)无明显相关性。结论:TRF1及TRF2在前列腺癌中均呈现高表达,但TRF2的表达无特异性,TRF1的表达对预测前列腺癌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陈炜何丽娜王勇林圩曾翔程阳杨书坤梁勇
关键词:前列腺癌TRF1TRF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