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强

作品数:5 被引量:5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植物
  • 3篇植物群
  • 3篇植物群落
  • 3篇植物群落结构
  • 3篇群落
  • 3篇群落结构
  • 3篇浮游植物
  • 3篇浮游植物群落
  • 3篇浮游植物群落...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停歇
  • 1篇优势种
  • 1篇湿地
  • 1篇水鸟
  • 1篇水质
  • 1篇水质评价
  • 1篇停歇地
  • 1篇栖息
  • 1篇栖息地
  • 1篇迁徙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5篇马克明
  • 5篇张强
  • 4篇张育新
  • 3篇魏源送
  • 3篇王亚炜
  • 2篇刘静
  • 1篇李金亚
  • 1篇刘静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第十届全国生...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温榆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
刘静马克明张育新张强魏源送王亚炜
关键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优势种
海岸带停歇地景观变化对候鸟群落的影响
张强马克明
关键词:海岸带停歇地景观变化
温榆河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7
2015年
随着温榆河龙道河段生态修复工程的运行,水质发生变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也随之改变。于2011年7月中旬夏季浮游植物水华发生期对温榆河水质和浮游植物进行同步监测,4个河段共计布设17个采样点,温榆河上段、龙道河、清河段各4个采样点,温榆河下段选取5个采样点,调查各河段浮游植物种类,分析其群落组成与多样性,评价生态修复工程效果;同时运用冗余分析(RDA)研究流域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温榆河流域浮游植物共检出8门、55属、99种,优势种共15种,以微囊藻和颤藻为主,其中温榆河上段和龙道河优势种类最多,均为9种;流域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37.99×106个/L;其中,清河段平均密度最大,为430.05×106个/L,温榆河上段浮游植物密度最低,为85.18×106个/L;清河段蓝藻门占浮游植物群落的93.84%,而龙道河段蓝藻门比例为66.57%;4个河段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大小依次是龙道河>温榆河上段>温榆河下段>清河段。浮游植物密度与水体环境因子的RDA分析表明,DO和pH是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显著性因子;裸藻门、黄藻门和甲藻门的密度与DO和pH呈显著正相关,微囊藻密度与DO和pH呈显著负相关。比较4个河段的微囊藻频度、密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得出,龙道河段的生态修复工程措施能有效降低微囊藻水华的爆发,减少浮游植物密度,增加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但水质仍属于中污染状态。
刘静马克明张育新张强魏源送王亚炜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温榆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刘静马克明张育新张强魏源送王亚炜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水质评价
不同尺度下停歇点湿地对迁徙水鸟的影响研究综述被引量:40
2017年
停歇点湿地是迁徙水鸟重要的能量补给地,在水鸟每年的往返迁徙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意义。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增加,迁飞路线上的停歇点湿地正发生剧烈变化。各个停歇点湿地的生境变化及周围环境不仅是影响水鸟栖息地适宜性的重要因素,还改变了各路线上迁徙水鸟的种群大小和群落多样性。分析不同尺度下停歇点湿地影响迁徙水鸟种群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和环境因素,不仅有助于理解各停歇点景观变化的生态效应,也可为迁徙水鸟种群保护提供理论支持。首先分析了在栖息地斑块尺度上停歇点湿地内的水、食物、栖息地格局和人类干扰等生态要素对水鸟觅食和栖息活动的影响;其次,分析了景观尺度上湿地周围的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外来生物等环境条件在各停歇点对水鸟栖息地质量的改变;最后,基于多尺度条件下湿地影响因素的耦合效应,分析了当前湿地生境与水鸟种群关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总结了对湿地和水鸟保护的启示。
张强马克明李金亚张育新
关键词:湿地水鸟栖息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