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雪
- 作品数:8 被引量:68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院内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诊治的AMI患者,根据是否院内出现消化道出血分为院内消化道出血组和未消化道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化验检查结果,寻找可能影响院内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3207例,204例(6.4%)AMI患者住院期间消化道出血,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BMI低、肌酐升高,HGB降低,既往存在消化道溃疡史、消化道出血史及心肺复苏术后史,抗血小板+抗凝+院外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抗凝+我院溶栓治疗、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 aortic ballon pump,IABP)及临时起搏器与院内消化道出血有关,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抗血小板+抗凝+外院溶栓治疗、IABP、消化道出血史及肌酐升高是AMI患者院内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抗血小板+抗凝+外院溶栓治疗、IABP、消化道出血史及肌酐升高是AMI患者院内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 田雪邢欣悦李红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消化道出血
-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分析导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诊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根据是否院内死亡分为院内死亡组和院内非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超声心动图测定的LVEF、心电图、实验室化验检查结果,寻找可能影响院内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84例,12例(14.3%)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EBV壳体抗原IgG浓度水平高、降钙素原水平高、CKMB峰值水平高、肌红蛋白(MYO)峰值水平高、肌钙蛋白(TNI)峰值水平高以及D-Dimer峰值水平高和合并心律失常与院内死亡有关,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EBV壳体抗原IgG、降钙素原、CKMB峰值、CMV抗体以及合并心律失常是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EBV壳体抗原IgG、降钙素原、CKMB峰值、CMV抗体以及合并心律失常是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 邢欣悦田雪李红
-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
- 肝病终末期模型评分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及其对心力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肝病终末期模型(MELD)评分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及其对心力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诊治的318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随访1年,根据是否出现心源性再住院或死亡,分为非事件组(189例)和事件组(129例),重点比较以上2组患者的资料差异,分析MELD评分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和其对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随着MELD评分升高而增加,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MELD评分升高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事件组同型半胱氨酸、NT-proBNP、C反应蛋白水平、LVEDD及MELD评分明显高于/大于非事件组,而白蛋白水平及LVEF明显低于非事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ELD评分与NT-proBNP水平及LVEDD有一定的正相关性(r=0.375、0.403),与LVEDD的正相关性强于NT-proBNP,与LVEF有一定的负相关性(r=-0.392)(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ELD评分升高是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相关因素中最强的因素(比值比=6.557,95%置信区间:3.082~26.841,P=0.004)。MELD评分预测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截断值为17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61,特异度为61.5%,敏感度为80.3%,预测价值优于NT-proBNP及LVEF(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8、0.682)。结论MELD评分升高是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心力衰竭预后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田雪邢欣悦李红
- 关键词:心力衰竭预后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 2024年
- 目的应用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740例AMI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特征、生命体征、合并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按80%∶20%将研究对象分为训练集(592例)和测试集(148例),采用逻辑回归、随机森林、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支持向量机和深度神经网络5种机器学习算法分别构建MACCE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可靠性,选择最优模型。使用Shapley加性解释算法评估特征影响并进行特征选择构建最终模型。结果740例AMI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有473例(63.9%)发生MACCE。XGBoost模型的AUC最大(AUC=0.862)。在根据特征重要性等级对特征进行减少后,建立了具有5个特征的可解释的最终XGBoost模型。最终的模型可以在内部验证中准确预测MACCE发生(AUC=0.955),其中影响XGBoost模型重要临床特征分别为血尿酸、白蛋白、糖化血清白蛋白,体重和血小板计数。结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5种模型中XGBoost模型预测AMI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MACCE效果最佳。
- 韩福生田雪米玉红何华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
- 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及载脂蛋白A-1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分析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载脂蛋白A-1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诊治的507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将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285例)及非心力衰竭组(222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MI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载脂蛋白A-1对AMI合并心力衰竭的预测效能。结果心力衰竭组男性比例、年龄、血肌酐、肌钙蛋白I、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比例、白蛋白、载脂蛋白A-1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比值比=6.524)、未行急诊PCI治疗(比值比=2.473)、LVEF降低(比值比=6.561)、NT-proBNP增高(比值比=1.385)、胱抑素C增高(比值比=3.057)、同型半胱氨酸增高(比值比=1.147)及载脂蛋白A-1降低(比值比=1.142)均为AMI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载脂蛋白A-1联合预测AMI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为0.819,敏感度为72.4%,特异度为80.5%。结论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载脂蛋白A-1是AMI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对预测AMI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田雪邢欣悦李红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载脂蛋白A-1心力衰竭
- 左西孟旦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5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住院的老年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46例,其中接受抗血小板、抗凝、利尿、扩血管、对症治疗等常规治疗219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联合左西孟旦治疗(观察组)127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24 h的生命体征变化、治疗1周的药物安全性和心功能以及治疗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24 h,观察组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心率和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84±8)次/min比(92±9)次/min,(21±3)次/min比(24±4)次/min](均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肌酐低于对照组[(81±16)μmol/L比(94±17)μmol/L](P<0.05)。治疗1周后,2组患者的B型利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指数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均P<0.05)。治疗1周内观察组的心力衰竭加重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老年AMI合并心力衰竭可降低短期病死率,且用药安全有效。
- 张倩郭杨魏路佳姚威王喜福张慧敏宋荟芬田雪王娱师树田王春梅聂绍平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左西孟旦
- 暴发性心肌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2022年
- 目的分析导致暴发性心肌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诊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4例,根据诊断标准分为暴发性心肌炎组(27例)和非暴发性心肌炎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化验检查结果,分析可能引发暴发性心肌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两组间肌酐、谷丙转氨酶、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阴离子间隙、肌钙蛋白(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水平高,白蛋白水平低、室速/室颤、心跳骤停的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室速/室颤的发生、肌酐、谷丙转氨酶、白蛋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CK-MB是导致暴发性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室速/室颤的发生、肌酐、谷丙转氨酶、白蛋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CK-MB是导致暴发性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 邢欣悦田雪李红
- 关键词:暴发性心肌炎
- 老年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斑块特征及其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老年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斑块特征及其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诊断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7例,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分析患者斑块负荷、斑块成分等斑块特征,同时抽血检测血脂各成分水平,并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斑块特征与血脂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男女性患者分别为40例和57例;斑块负荷分别为(62.2±8.6)%和(67.3±10.1)%;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患者,其临界病变累及血管均以左前降支为主(65.0%、68.4%),其次为右冠状动脉(20.0%、24.6%),累及左回旋支者最少(12.5%、7.0%);斑块成分均以纤维成分为主[(55.2±13.1)%、(58.3±10.4)%],其次为纤维脂质成分[(21.2±13.8)%、(24.6±12.5)%],再次为坏死成分[(16.9±8.9)%、(15.4±7.3)%],钙化成分最少[(5.6±4.2)%、(4.9±3.7)%].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斑块的不同特征与各血脂水平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斑块以纤维成分最多,钙化成分最少,其特征与血脂无相关性.
- 何华韩福生李勇田雪王喜福曾玉杰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