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岩峰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电子电信兵器科学与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兵器科学与技...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制导
  • 3篇激光
  • 2篇光学
  • 1篇电视
  • 1篇电视制导
  • 1篇多层介质
  • 1篇运动模拟
  • 1篇视场
  • 1篇试验测试
  • 1篇损伤阈值
  • 1篇图像
  • 1篇图像跟踪
  • 1篇主动制导
  • 1篇转台
  • 1篇连续变焦
  • 1篇滤光片
  • 1篇介质
  • 1篇精确制导
  • 1篇激光半主动制...
  • 1篇激光驾束

机构

  • 5篇西安现代控制...
  • 2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西安工业大学
  • 1篇南京波长光电...

作者

  • 5篇宋岩峰
  • 3篇李杰
  • 2篇郝群
  • 2篇孙卫平
  • 1篇曹杰
  • 1篇徐均琪
  • 1篇苏俊宏
  • 1篇吕鸿鹏
  • 1篇任勐

传媒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应用光学
  • 1篇激光与红外
  • 1篇西安工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视场仿生复眼光电成像探测技术的研究发展被引量:4
2022年
大视场、小型、多模、轻量化、低成本光电探测器是下一代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关键,基于仿生复眼的新型大视场光电探测系统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得到了美国军方的高度重视。通过多个创新研究项目,美军期望发展出多型大视场多通道仿生复眼光电探测器,进而用于自主式制导弹药,强化下一代精确制导弹药的环境感知能力、突防对抗能力和作战效能等。简要分析了精确制导武器的未来发展需求,昆虫复眼的结构和特点;介绍了仿生复眼光电探测器在美军精确制导武器中的应用期望和发展设想;简要讨论了仿生复眼在复杂地形、城市环境作战武器装备中的应用优势,重点介绍了美国空军针对城市作战制导弹药正在研究和开发的系列大视场仿生复眼红外成像探测器项目以及研究过程;另外,阐述了多通道大视场仿生复眼半主动激光探测器的研究进展情况;最后,总结了仿生复眼技术在精确制导武器装备中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发展建议。
宋岩峰宋岩峰郝群曹杰刘强辉李杰
关键词:光电成像精确制导
一种折反式激光半主动导引头光学系统被引量:1
2021年
介绍了激光半主动导引头及其光学系统的结构和特点。依据半主动激光导引头的总体指标要求,分析、计算了折反式激光导引头光学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行了光学系统的结构选型,分析了激光导引头光学系统的像差和光斑要求,进行了光学系统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整个线性视场范围内,折反式激光导引头光学系统光斑直径稳定无变化,能量分布均匀一致;瞬时视场范围内,光斑直径稳定性优于2%。设计结果很好地满足了系统的设计要求,为激光半主动导引头的下一步研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宋岩峰郝群郝群孙卫平李杰
关键词:激光半主动制导光学系统设计
一种高分辨率电视制导连续变焦光学系统被引量:5
2013年
依据高分辨率电视图像导引头瞬时视场和作用距离的要求,结合选定相机的光敏面尺寸等,计算并确定了光学系统的焦距范围,根据光学系统分辨率以及结构尺寸等要求,确定了光学系统的F数,选择机械补偿法、负组补偿的变焦结构,给出焦距分配过程,最后,给出了焦距为40mm~152mm、F数为3.5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的设计结果。设计结果表明:在整个变焦过程中,光学系统的传递函数值在106lp/mm处达到或接近0.4,像面稳定,像质良好。
宋岩峰孙卫平王国力
关键词:电视制导连续变焦高分辨率光学设计
一种空心激光驾束制导模拟实时控制与显示系统
本发明属于光电试验测试与实时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心激光驾束制导模拟实时控制与显示系统,其通过制导操控仪、导弹运动模拟转台、测试控制计算机和图像跟踪采集显示系统实现空心驾束制导模拟的实时控制与显示。该系统可同时得到...
闫振纲李杰刘灏吕鸿鹏宋岩峰任勐
多层介质滤光片的制备及激光损伤特性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获得具有较高激光损伤阈值的短波通截止滤光片,使用TFCalc膜系软件设计了多层膜的光谱曲线和电场强度曲线,采用电子束热蒸发技术在K9基底上制备了LaTiO_3/SiO_2组合膜堆的滤光片,通过激光辐照预处理工艺尝试提高多层膜的激光损伤阈值(LIDT),测试并讨论了激光预处理对滤光片LIDT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滤光片的电场强度,得到优化后的膜系是G|(HL)10 H0.5L|A,制备后滤光片的LIDT为11.7J·cm^(-2)(1 064nm,10ns);当辐照激光能量为滤光片LIDT的80%时,辐照后滤光片的LIDT为14.3J·cm^(-2)(1 064nm,10ns),较原值提高22.2%;当辐照能量为80%,采用不同辐照次数实验时,发现辐照3次后滤光片的LIDT为16.1J·cm^(-2)(1 064nm,10ns),较原值提高了37.6%.激光预处理后滤光片的表面粗糙度都有下降的趋势.
杭良毅徐均琪宋岩峰苏俊宏基玛.格拉索夫
关键词:激光损伤阈值激光预处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