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庚余
- 作品数:11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艺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福州盆地钻孔沉积物记录的MIS3以来海侵-海退过程被引量:6
- 2021年
- 通过对福州盆地首山路ZKCS钻孔岩芯的AMS 14C及光释光(OSL)年代测试、岩性特征、黏土浑浊水电导率值和地球化学元素测定、粒度分析以及硅藻鉴定,对钻孔沉积物的沉积环境进行分析,并与ZK004钻孔结果进行对比,结合全球古气候及区域构造记录,确认首山路ZKCS钻孔记录了两次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第一次海侵结束时间约50 ka,第二次海侵发生在全新世期间。两次海侵发生的主要原因不同,第一次海侵发生在MIS3早期,对应于前人命名的“福州海侵”,主要原因是区域构造下沉,加之此时古气候变暖引发海面上升;之后由于盆地内部的不均匀沉降,再次发生抬升,导致ZKCS钻孔记录的海侵较早结束、海侵层埋深较浅;全新世海侵即前人命名的“长乐海进”,强度比前一期强,为冰后期全球气候变暖和海面上升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次可能还伴随着盆地的下陷。
- 何梅刘庚余周国华车柏林马明明靳建辉刘秀铭俞鸣同
- 关键词:福州盆地古气候
- 福建沿海地区晚第四纪海侵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被引量:15
- 2016年
-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全球变暖将导致冰川消融及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海侵过程会给沿海低海拔地区带来严重的灾害。研究地质历史发生的海侵过程,可以为将来可能发生的海侵提供预警和对策。福建沿海地区保留有较完整的晚第四纪海相、陆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为海侵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本研究综述了近几十年来该地区海侵研究的进展,同时也发现前人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几个明显问题:1)MIS3阶段晚期海侵层是否真实存在?2)由于研究载体及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前人重建的海平面升降曲线存在很大的差异;3)缺乏高分辨率多指标多钻孔的古气候重建工作。因此,研究区日后的海侵研究工作将主要集中于:1)交叉利用多种定年手段,并结合模拟结果检验MIS3海侵的真实性;2)重建具有高分辨率可靠年代框架的海平面升降曲线及海侵过程;3)加强古气候研究工作,将海平面变化与古气候研究联系起来。
- 马明明刘秀铭周国华刘庚余车柏林
- 关键词:晚第四纪海平面升降古气候
-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与倾斜摄影测量在福州古厝保护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2年
- 随着测绘仪器和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以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和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为代表的新型测绘技术,为古建筑保护测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本文将两种技术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于福州古厝保护测绘,将地面三维激光点云与密集匹配点云配准融合得到完整的古厝三维点云模型,在生产传统平立剖图件的基础上,以三维点云和实景三维模型的形式对古厝进行数字化建档,为古建筑保护测绘提供了新的思路。
- 刘庚余
- 关键词:三维激光扫描激光点云点云配准古建筑测绘
- 探讨现代GIS技术及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0年
- 随着当前我国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工程测量作业的复杂性和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而GIS技术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融合多学科发展的产物,需要测绘技术研究人员高度重视。在分析工程测量作业中,如何有效地应用GIS技术,更好地保障工程测量质量,成为当前工程测量作业实施中主要面临的问题。论文针对现代GI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以期能为相关工程测量实施中GIS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 刘庚余
- 关键词:GIS技术
- 福州市某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影响及监测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基坑四周的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对基坑本身和周围环境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监测数据能够直观准确的反应基坑周边的情况,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建筑的安全状况,本文对福州某一基坑工程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研究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建筑以及管线的情况,并且通过报警值的设置,对工程的安全情况进行了评估,同时给出了实际建议,希望能够对其他基坑工程提供科学合理的借鉴。
- 刘庚余
- 关键词:基坑沉降变形监测数据周边环境
- 地理信息服务于高校大学生-以福州大学城为例
- 2017年
- 地理信息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具有区域性、多维性和动态性.通过对地理信息的有效分析和利用,有助于更加直观、更加具体地理解某些现象,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并提供相关决策支持.以福州大学城为研究区域,以该区域内的师生为目标人群,采集并利用区域内相关地理信息,研究设计高校大学生服务平台,旨在提高大学生生活的质量,拓展大学生社交方式(接触型社交和非接触型社交)的多样性和融合性,增强各高校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开发之前以电子问卷形式对福州大学城内大学生的相关信息进行调研,并对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最终确定平台的功能主要包括室外导航、室内导航、线上社交、线下社交、轨迹记忆、路径自动更新、路径推荐以及"往事重现"等.开发过程中对相关功能所涉及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实验.
- 金彪刘一粟颜丽玲熊金波李璇刘庚余
- 关键词:福州大学城地理信息导航社交
- 便携移动测量技术在景观改造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运用便携移动测量技术大大缩短了景观改造的工期,能够从行走的路线感受视野,使景观改造更符合城市美感。通过分析便携移动测量技术的特点,以某市新区某道路景观改造项目为例,对便携移动测量技术在景观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 刘庚余
- 关键词:测量技术景观设计
- 浅谈整体平差在GPS控制网中的应用
- 2007年
- 整体平差法是一个严密而又有效的平差方法,可以减少同一区域不同GPS控制网间精度误差的影响。本文以福州大学城四等GPS控制网(一期、二期)的测设为例,探讨了整体平差在GPS控制网中的应用和优势。
- 刘庚余
- 关键词:GPS控制网整体平差
- 以色列Har Keren沙漠黄土环境磁学特征研究
- 2020年
- 风成黄土是研究古气候变化的良好载体,在全球陆地分布广泛,而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显著,其记录气候变化的机制亦有所不同。以色列南部黄土区地处亚热带沙漠边缘,为探究该区域黄土磁性特征及其对区域环境的响应机制,对内盖夫沙漠边缘黄土区进行野外考察并测试系统环境磁学及粒度参数。结果表明,Har Keren(HK)剖面中磁性矿物主要为碎屑磁铁矿和磁赤铁矿,磁性矿物含量较少,磁性颗粒主要为粗单畴(SD)和多畴(MD),磁性特征与中国西北干旱区黄土较为相似。HK剖面常温磁学参数整体变化范围较小,仅在剖面亚表层有所升高,可能是受现代成土作用影响。HK剖面中值粒径自底部至顶部呈减小趋势,但粒度整体偏粗,其频率分布曲线显示为正偏态,分选较差,反映出多种搬运方式的混合特征,与典型风成黄土有所差异。
- 师永辉刘秀铭毛学刚吕镔毛学刚陈金牛
- 关键词:环境磁学磁化率
- 福州盆地MIS 3以来海侵层分布特征及指示盆地内部构造活动
- 2023年
- 福州盆地晚第四纪海侵-海退研究在近几十年内获得了较多的成果积累,已证实淤泥层可作为海侵活动的标识层。海侵层除了能够指示海平面上升,其在盆地内部的分布特征能够反演其沉积后期经历的构造活动。本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收集了盆地内不同位置913根钻孔岩芯资料,分别提取全新世与MIS 3两次海侵层层顶、层底埋深、厚度以及现代地表高程等参数,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两期次海侵层的厚度和层底埋深利用ArcGIS进行反距离权重插值分析,结合盆地内已探明的断裂构造,探讨盆地沉积中心的演变。结果表明,不同期次的海侵层在盆地内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1)全新世海侵层的层顶与层底埋深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层底埋深与海侵层厚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现代地表高程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全新世海侵层沉积以来盆地内部未发生明显的差异性构造沉降;2)MIS 3海侵层的层顶、层底埋深同样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层底埋深与海侵层厚度之间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但是相较全新世弱得多,层底埋深与现代地表高程不存在相关关系,表明MIS 3海侵层沉积以来盆地内部可能发生过差异性的构造沉降;3)ArcGIS反距离权重插值结果显示,盆地内部以闽江为界,闽江以北多为沉积中心,相对下沉,闽江以南则相对抬升,沉积中心随时间有向西转移的趋势,从鼓山山前断裂带转移到八一水库—尚干断裂带。
- 何梅游子榕刘庚余马明明刘秀铭
- 关键词:福州盆地海侵层钻孔岩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