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建平

作品数:10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疗效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炎
  • 3篇腺炎
  • 3篇疗效观察
  • 3篇临床疗效
  • 3篇急性胰腺炎
  • 2篇三联活菌
  • 2篇三联活菌胶囊
  • 2篇双歧杆菌
  • 2篇双歧杆菌三联...
  • 2篇双歧杆菌三联...
  • 2篇临床疗效观察
  • 2篇内镜
  • 2篇结肠
  • 1篇血必净
  • 1篇胰腺炎患者
  • 1篇异甘草酸镁
  • 1篇硬化剂
  • 1篇硬化剂治疗

机构

  • 10篇黄河水利委员...

作者

  • 10篇罗建平
  • 6篇李亚岭
  • 5篇曹金光

传媒

  • 1篇海峡药学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IL-1、IL-6、IL-10、IL-12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索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3(IL-12)水平的影响。方法 10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奥曲肽及对症支持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并在治疗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及IL-1、IL-6、IL-10、IL-12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IL-1、IL-6、IL-10、IL-12水平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可显著减轻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炎性反应,临床效果好,但是由于有限的样本含量,下一步的研究需要大样本含量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曹金光罗建平
关键词:乌司他丁奥曲肽急性胰腺炎
血必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调节作用临床观察
李亚岭殷景远罗建平
水飞蓟宾胶囊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观察
曹金光吴茜罗建平
谷氨酰胺颗粒强化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分析
单红艳殷景远曹金光李亚岭罗建平
急性胰腺炎4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患者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45例,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上腹部,35例患者疼痛的部位延伸到背部;发热23例;恶心、呕吐24例。轻症34例(72.34%),重症13例(27.66%)。34例轻症患者和4例重症患者行内科治疗,9例重症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47例患者死亡2例,均为重症患者,其余均治愈出院,治愈率95.74%;治疗后患者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以及WBC计数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病理复杂,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伴呕吐、发热以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临床治疗中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有手术指征者需及时行手术治疗。
曹金光罗建平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亚岭罗建平
拉克替醇散联合结肠水疗治疗老年慢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19年
目的探讨拉克替醇散联合结肠水疗治疗老年便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便秘患者,记录每周便次并依照Bristol粪便量表记录相应便型,观察受试者治疗后出现的不良事件并随访。结果拉克替醇散联合结肠水疗治疗1周和4周后,老年便秘患者的周排便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在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3.3%(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发生2例不良事件,均表现为恶心,呕吐,研究中无死亡或其他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服用拉克替醇散联合结肠水疗能够有效增加老年便秘患者的排便次数,缓解排便困难,对治疗老年便秘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殷景远单红艳罗建平
关键词:结肠水疗慢性便秘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及硬化剂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亚岭罗建平
乳果糖口服液联合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单红艳殷景远李亚岭曹金光罗建平
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经消化内镜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8例,根据术后是否再出血,将患者分为再出血组与未再出血组,各64例。回顾性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性别以及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出血量、血小板、血尿素氮、血红蛋白水平、活动性出血情况、休克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经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血红蛋白、血小板、休克、内镜下活动性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行消化内镜治疗后发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血红蛋白、血小板、休克、内镜下活动性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行消化内镜治疗后发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必须加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发生再出血情况。
李亚岭巴黎罗建平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消化内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