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霞 作品数:6 被引量:25 H指数:3 供职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早产儿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一例 2012年 患儿女性,孕33+2周早产。因家长发现其“看小见东西,眼球摆动1个月”于2011年12月22日至泉州市眼科医院眼科就诊,当时矫正胎龄56周。 吕帆 金丽文 林燕瑜 李晓霞 吴松一关键词: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早产儿 早产儿383例ROP筛查情况分析报告 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分析泉州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情况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2010-10/2011-09在我院NICU及眼科门诊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的383例早产儿眼底情况,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在筛查的383例早产儿中,发现ROP患儿53例(13.8%),均为双眼发病;其中阈值前Ⅰ型及阈值期病变光凝治疗22例(5.7%);发展为5期病变1例(0.3%);急进型2例(0.5%)。数据显示ROP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与出生体质量及胎龄呈负相关;尤其出生体质量与ROP的发生关系密切。结论:低出生胎龄和体质量是ROP发生的根本性高危因素,对于低胎龄、低体质量的高危早产儿应规范进行眼底筛查。 吕帆 吴松一 李晓霞 林敏玲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出生胎龄 出生体质量 福州地区2021—2023年全血定期献血者与非定期献血者献血情况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全血献血者献血情况,为构建精确化招募策略及提升定期献血者忠诚度提供实践支持。方法选取2021—2023年福州地区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标准的全血献血者239066人次,回顾性分析定期献血者及非定期献血者的献血总人次、献血总量、单次献血量、性别、年龄及职业等特征的差异。结果2021—2023年福州地区全血献血者献血总人次及献血总量整体比较稳定,非定期献血者献血总人次(66.4%)以及献血总量占比(64.5%)均高于定期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次献血量以400 mL为主,定期献血者200 mL、300 mL献血率及献血不足量率均低于非定期献血者,400 mL献血率高于非定期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定期献血者明显偏向年轻群体,尤其是18~25岁年龄段的学生群体(P<0.01)。结论应革新招募保留策略,构建个性化、多媒介的综合服务平台,促进非定期献血者转化为定期献血者,建立一支稳定的定期献血者队伍。 李晓霞 李晓霞 陈建彬 兰长旺关键词:招募 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与SMILE术后角膜敏感性变化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系统评价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FS.LASIK)和SMILE治疗近视术后角膜敏感性的差异。方法Meta分析。采用严密设计的检索策略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对比较FS—LASIK和SMILE术后角膜敏感性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中央角膜敏感性。采用RevMan5.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加权均数差(WMD)(95%CI)为疗效分析统计量。对检索文献的证据等级按照Jadad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共有4篇文献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共198例(316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FS.LASIK和SMILE中央角膜敏感性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WMD=O.28.95%CI:-0.73~1.29,P〉0.05);然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两者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WMD-14.56,95%CI:-23.79~-5.34。P〈O.01;WMD=-15.29。95%CI:-22.46--8.11,P〈0.01;WMD=-13.12,95%CI:-18.77~-7.46,P〈O.01;WMD-3.45,95%CI:-5.72^-1.18,P〈0.01)。结论与FS.LASIK相比,SMILE术后角膜敏感性下降幅度可能更小,恢复更快:术后6个月时。SMILE术后角膜敏感性仍高于FS-LASIK。 金男 方一明 李晓霞 姚鹏翔 王振亮 蒋建伟关键词: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飞秒激光 角膜敏感性 META分析 前节OCT、Pentacam及A超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比较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比较前节OCT、Pentacam和A超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差异。方法选择近视患者102例(204眼),行角膜屈光手术前分别用前节OCT(AS-OCT)、Pentacam和A超测量CCT,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节OCT和Pentacam测量CCT的重复性高于A超;三者测得的CCT分别为(532±30)μm、(539±31)μm和(537±29)μm;三者测量CCT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三者的回归方程分别为CCTPenta—cam=0.934CCT前节OCT+39.789、CCTPentacam=0.875CCTA超+70.194和CCT前节OCT=0.913CCTA超+40.962。前节OCT测量角膜厚度的结果小于Pentacam与A超(P〈0.05)。结论前节OCT、Penta—cam和A超在测量角膜厚度方面各有优势,不能简单替代。 方一明 王世明 李晓霞 林淑贤 叶翠芬 陈阿娜关键词:中央角膜厚度 前节OCT PENTACAM A超 239例真菌性角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谱及其耐药性,了解临床治疗效果及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2014年泉州市眼科医院收治的疑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采角膜刮片标本,显微镜初检并培养真菌,对主要真菌进行耐药性试验。对照组采用1:1与病例组进行匹配,对照组和病例组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实验室培养出239株真菌,菌株数居前5位的分别是茄病镰刀菌97株,占40.59%;烟曲霉48株,占20.08%;链格孢霉35株,占14.64%;光滑假丝酵母24株,占10.04%;梨孢廉刀菌10株,占4.18%。239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男女比为1.91:1,38~58岁人群共195例,占病例总数的81.59%,农民发病169例,占70.71%,发病高峰呈单峰分布,集中在每年9~11月;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作物损伤,佩戴角膜接触镜,眼部疾病史和激素、抗生素的滥用是该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作物损伤,佩戴角膜接触镜和激素、抗生素的滥用是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镰刀菌属是真菌性角膜炎中最主要的病原,真菌性角膜炎致盲率极高,应加强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做好该病的早期诊断,针对病原菌类型选择特效药物治疗。 吴松一 李晓霞 王蓉 刘书枫 方一明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 病原学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