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育基
-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头硅胶泪道引流管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采用双头硅胶泪道引流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并对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提供有利参考。方法将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6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按照术中使用引流管差异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取引流管插管术,其中实验组术中使用双头硅胶泪道引流管,对照组术中使用Y型泪道硅胶引流管,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疗效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低于对照组的80.00%(P<0.05)。对两组治疗有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先拔人工泪小管、年龄大于40岁为影响疗效的因素。结论针对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双头硅胶泪道引流管插管术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但是在术后需严格控制拔管顺序,同时注意对年龄较大者的手术处理,以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冯育基廖润斌
- 关键词:插管术慢性泪囊炎疗效影响因素
- 可吸收性泪小管塞栓治疗中、轻度泪液缺乏型干眼症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可吸收性泪小管塞栓治疗中、轻度泪液缺乏型干眼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2017年8月—2019年1月收治的64例共计128眼中、轻度泪液缺乏型干眼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轻度34例(68眼),中度30例(60眼)。全部患者均采用可吸收性泪小管塞栓治疗,分析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实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结果:轻度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65%(63/68);中度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33%(53/60),轻度高于中度,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UT、SIT、FL等体征指标方面,轻度和中度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BUT、SIT、FL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轻度患者BUT高于中度,SIT均低于中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性泪小管塞栓治疗中、轻度泪液缺乏型干眼症,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促进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改善。
- 冯育基廖润斌
- 关键词:干眼症主观症状
- 可吸收性泪小管塞栓应用于中、轻度泪液缺乏型干眼症治疗的疗效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究可吸收性泪小管塞栓应用于中、轻度泪液缺乏型干眼症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120眼)中轻度泪液缺乏型干眼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单纯采用药物治疗的为对照组,采用可吸收性泪小管塞栓联合药物治疗的为观察组,每组60眼,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实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57/60),高于对照组的83.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UT、SIT、FL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两组BUT、SIT均高于治疗前,FL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UT、SIT高于对照组,FL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性泪小管塞栓治疗中轻度泪液缺乏型干眼症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丁嫱陈晓莉冯育基
- 关键词:干眼症主观症状
- 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对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矫治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针对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患儿,应用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对患儿视力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眼科门诊2016年1月~2019年3月诊治的100例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框架眼镜进行视力矫正,试验组应用RGP进行视力矫正,对比两组矫治效果。结果:矫正后1、3、8个月两组视力均较矫正前提高,试验组提高幅度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及总满意率分别为94.00%、96.00%,对照组分别为78.00%、84.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RGP干预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丁嫱陈晓莉冯育基
- 关键词:儿童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视力满意度
- 超乳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针对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患者,实施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患者视觉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100例确诊为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前后视觉治疗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10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00%,经治疗后患者视力均提高,散光度均降低,术后在视觉质量及生活质量各个方面的评分上也均高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合并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患者,采取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式可取得满意的疗效,提高患者视觉质量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丁嫱陈晓莉冯育基
-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高度近视白内障视觉质量生活质量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究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00例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视网膜黄斑厚度、视力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视网膜黄斑厚度、视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网膜黄斑厚度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视力水平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病变疗效确切,可促进视网膜黄斑度下降、视力提高,值得推广。
- 冯育基李娜徐象周
- 关键词:玻璃体腔视网膜病变疗效
-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对角膜源性散光的影响与分析
- 2017年
- 目的观察分析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后患者角膜源性散光产生的原因。方法选取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5例45只眼进行青白联合手术,于术前、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析测量术眼角膜曲率及眼压。结果术后3 d角膜源性散光达到最大,主要是顺规性散光;术后3个月及6个月散光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为逆规性散光。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后患者会出现短暂的较大度数的散光,术后3个月有恢复术前水平的趋势。
- 徐象周张世华李娜冯育基
- 关键词:散光角膜曲率青光眼白内障
- 两种术式治疗翼状胬肉后角膜散光度变化的对比观察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后角膜散光度的变化。方法对40例48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23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0.2mg/mLMMC,B组20例25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双向带蒂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两组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电脑验光仪检查,记录术前术后测得的角膜散光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比术前均有明显下降,且随时间延长,下降变化趋于稳定,差异均存在相关性(P<0.05);②两组相比,A组术后角膜散光度的变化,均比B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翼状胬肉手术可降低角膜散光,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0.2mg/mLMMC术式能显著减轻术眼的角膜散光,促进视力恢复。
- 蔡树泓张世华廖润斌徐象周陈晓莉冯育基
- 关键词:翼状胬肉电脑验光仪角膜散光
- 同期实施小梁切除与超声乳化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被引量:1
- 2016年
- 观察实施小梁切除与超声乳化术的治疗方法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有何疗效,总结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69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组(35例)B组(34例),A组患者同期实施小梁切除与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先行小梁切除术,待眼压等情况有所下降后再实施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压情况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前的眼压各方面指标对比均无意义(P>0.05);治疗后眼压有所下降,A组下降幅度更大;视力与前房深度均有所增长,A组较B组增长数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小梁切除术与超声乳化术同期实施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取得良好疗效,患者术后眼压、视力与前房深度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改善,病情恢复较好,建议推广采用。
- 冯育基
- 关键词:小梁切除超声乳化术青光眼白内障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