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进展
- 2015年
- 脑转移瘤多来自于肺,大约15%~20%的NSCLC(非小细胞癌)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发生脑转移。脑转移瘤的预后不佳,其中位生存期少于1年。WBRT(全脑放疗)在脑转移瘤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可用于外科手术和SRS(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辅助治疗。外科手术对于肿瘤的占位效应能够进行快速的减压,是巨大单发转移瘤的最佳治疗选择。SRS具有能够和外科手术相比拟的局部控制率,低毒性和灵活性,用于多发病灶,深在病灶和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等化疗药物的应用和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普及,化疗特别是介入化疗的作用也得到了认可。原发性NSCLC和脑转移瘤同时发现的情况下,推荐对肺部病灶行手术切除,对脑转移瘤行手术切除或者SRS。小细胞肺癌(SCLC)比NSCLC更有可能发生脑转移,推荐进行预防性头颅照射,随后可行WBRT。最近,SRS已经尝试用于SCLC脑转移的治疗,但仍需进一步的疗效证实。
- 陈谦
- 关键词:脑转移瘤肺癌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创伤性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3年
- 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已经成为神经外科学最广泛研究的领域之一,研究也较为深入[1],但对于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脑血管痉挛方面的研究较少.现综述如下. 1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TBI后脑血管痉挛的重要因素 随着神经诊断技术的发展,通过血管造影可以从影像学或解剖学发现血管痉挛情况,中型和重型TBI后的多普勒超声检查也被证实具有同样的作用[2].Zubkov等[3]通过组织病理学研究也证实,在临床上很多轻型的TBI患者外伤后脑血管痉挛在形态学上甚至与动脉瘤破裂后的脑血管痉挛非常相似.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被认为是TBI后脑血管痉挛的重要因素[4],其中以大脑中动脉痉挛最常见.
- 陈谦郭再玉
-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创伤性脑损伤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多普勒超声检查神经外科学
- VEGF_(165)在恒河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及鉴定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_(165))转染恒河猴间充质干细胞(MSCs)后的表达情况,以及转染后对MSCs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Ficoll法分离并培养恒河猴骨髓MSCs,进行细胞表型鉴定。转染pc DNA-e GFP-VEGF_(165)至MSCs,荧光显微镜观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 GFP)表达情况,同时流式细胞技术对转染成功的细胞进行细胞表型及e GFP表达鉴定,RT-PCR法检测转染后VEGF_(165)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分离到纯度较高的MSCs,转染后的MSCs及子代细胞均有e GFP和VEGF_(165)的表达,且保留了MSCs的特性。结论 VEGF_(165)基因转染MSCs后可以稳定表达外源基因,且可以维持MSCs的特性。
- 郭再玉张合亮水涛张国哲赵卫华陈谦侯延伟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恒河猴转基因间质干细胞移植绿色荧光蛋白质类
- 外伤性头皮动静脉瘘1例报告和国内病例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本文报告1例诊断明确、资料详实的外伤性头皮动静脉瘘患者病例资料。患者以左耳前部搏动性包块伴吹风样杂音入院,行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行头皮动静脉瘘介入栓塞术和切除术治疗,结果满意。本文对国内已报道的病例进行汇总,对其临床特征做了详细分析。
- 陈谦
- 关键词:动静脉瘘头皮颅脑损伤血管造影
- 微导管介入化疗肺癌脑转移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通过对微导管介入化疗的肺癌脑转移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观察,对微导管技术在颅内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行评价。方法选取33例肺腺癌脑单发转移患者采用微导管技术进行动脉内介入化疗,每4周进行1次,连续治疗2次,4周后复查头部强化MRI并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近期疗效评价。同时评价患者的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和颅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3例患者均完成2次治疗,完全缓解病例1例(3.0%),部分缓解17例(51.5%),疾病稳定12例(36.4%),疾病进展3例(9.1%)。脑转移病灶治疗有效率54.5%(18/33),疾病控制率90.9%(30/33)。与化疗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7.3%(18例次/66例次),无≥3级不良反应发生,颅内并发症发生率13.6%(9例次/66例次),经治疗后无明显后遗症。结论采用微导管技术进行的脑转移瘤介入化疗具有可靠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轻微且可控,是肺癌脑转移瘤治疗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之一。
- 陈谦
-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
- 外伤性头皮动静脉瘘一例被引量:1
- 2014年
- 1病历资料患者男,33岁,左颞外伤后出现搏动性包块人院。患者2年前左颞部锐器伤行清创缝合术,后渐觉左耳前可闻杂音。体检:左耳前斜行裂伤愈合瘢痕,长约4.0cm,
- 陈谦张合亮郭再玉
- 关键词:动静脉瘘外伤性头皮搏动性包块清创缝合术左颞部
- 重症肌无力伴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伴发呼吸衰竭的重症肌无力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改善重症肌无力患者呼吸相关并发症的预后。方法对44例重症肌无力伴发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性别、年龄、患病时间、并发症等因素与呼吸衰竭的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症肌无力的患病时间与呼吸衰竭的预后呈负相关(r=-0.318,P<0.05),重症肌无力的合并症中,肺部感染与呼吸衰竭的预后有关(P<0.05),而患者的性别、年龄、其他并发症与呼吸衰竭的预后无关(P>0.05)。结论重症肌无力的患者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伴发呼吸衰竭而致不良预后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大,而肺部感染是重症肌无力伴发呼吸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要加强重症肌无力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以改善呼吸衰竭的预后。
- 陈谦任敬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呼吸衰竭重症肌无力危象肺部感染
- 皮层下卒中的认知损害和评估
- 2014年
- 皮层为大脑的主要功能结构区,但皮层下结构的损伤如卒中也会影响大脑的高级功能。皮层下卒中患者具有非常广泛的认知功能改变,多发脑卒中可能在更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表现。近年来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得到大力推广,用于筛选和评估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的早期患者,试图通过改善血管性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预防血管性痴呆(VaD)的发生。临床上对合并神经功能缺失的皮层下卒中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主要针对肢体活动和语言,对其认知功能的评估和康复治疗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 陈谦
- 55例重型颅脑损伤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发展,合并或不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情况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以近2年的时间严格筛选天津市泰达医院神经外科的颅脑损伤病例进行研究。患者入院时为重型颅脑损伤,以是否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分为2组。入组患者均具备指征行脑室穿刺颅内压监护,予以脱水和常规治疗。入院后24h内TCD检查。7 d对比患者GCS评分和脑血管痉挛情况。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的血管痉挛以平均流速超过120cm/s和Lindegaard指数>3来确定。基底动脉痉挛以流速高于85cm/s来定义。进行χ2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使用IBM-SPSS 19.0软件。结果 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研究组。45例在研究过程中出组,最后得到了55例患者的数据用于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2例。37例患者在研究周期中至少发现一根血管痉挛,大脑中动脉血管痉挛在第一周和第二周最为常见。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存在相关性(χ2检验,P<0.05),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组一周后脑血管痉挛较前更为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组t检验,P<0.05),且患者的神志情况较未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恢复不佳。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血管痉挛的高发生率相关。对于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改善脑血管痉挛在治疗中尤为重要。需要更多的研究以发现和治疗外伤性脑损伤/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
- 陈谦
- 关键词:颅脑损伤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CD血管痉挛
- 以单纯呼吸衰竭起病的重症肌无力
- 2014年
- 目的研究单纯呼吸衰竭起病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以指导临床。方法对天津市泰达医院呼吸科收治的呼吸衰竭起病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起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典型病例的诊治过程,治疗体会。结果重症肌无力作为一种神经性疾病,临床上也可以呼吸衰竭起病,要注意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免漏诊和误诊。结论临床上遇到不明原因的呼吸衰竭病例时,考虑神经肌肉障碍性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 任敬陈谦许建新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呼吸衰竭肺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