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园园

作品数:10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3篇脑病
  • 2篇丁苯
  • 2篇丁苯酞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型心
  • 2篇一氧化碳
  • 2篇一氧化碳中毒
  • 2篇一氧化碳中毒...
  • 2篇中毒
  • 2篇术后
  • 2篇注射
  • 2篇疗效观察
  • 2篇基因
  • 2篇梗死
  • 2篇苯酞
  • 2篇迟发
  • 2篇迟发性脑病
  • 1篇蛋白

机构

  • 10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作者

  • 10篇于园园
  • 1篇缪月琴
  • 1篇周敬群
  • 1篇李玉香
  • 1篇杨立山
  • 1篇杨建军
  • 1篇马金海
  • 1篇王青欢
  • 1篇范学文
  • 1篇杨维华
  • 1篇黄迪
  • 1篇马磊
  • 1篇鲍文强
  • 1篇许建峰
  • 1篇王蓉
  • 1篇郝绍文

传媒

  • 6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包头医学
  • 1篇实用疼痛学杂...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丁苯酞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前者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于园园杨立山马磊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丁苯酞治疗组
丁苯酞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疗效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通过Barthel评分、MMSE评分及颅脑CT或MRI检查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Barthel评分和MMSE评分、颅脑CT或MRI检查结果改善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36.7%(P<0.05)。结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给予丁苯酞治疗后疗效显著。
于园园王蓉李淑璟
关键词:丁苯酞注射液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疗效
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110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 :观察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11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拜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钙胶囊常规治疗,有高血压、糖尿病者常规降压、降糖处理,梗死面积大、水肿明显者,用20%甘露醇注射液治疗5~7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脑苷肌肽注射液20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1次/日,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20ml+5%葡萄糖250ml,静滴,1次/日。两者均连续应用14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状态级别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苷肌肽能明显降低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可靠的疗效及安全性。
缪月琴于园园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脑苷肌肽注射液药物疗法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期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8年
膝关节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对于膝关节僵硬的预防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康复训练时常伴有剧烈的疼痛和股四头肌痉挛,从而限制了患肢活动的力度和角度,影响关节的康复治疗效果.目前对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期疼痛管理的报道仍然很少,现就膝关节周围骨折功能锻炼和疼痛管理的重要性,及国内外功能锻炼期疼痛控制的干预现状进行综述.
高璐璐李玉香杨建军于园园王青欢鲍文强
关键词:膝关节周围骨折功能锻炼疼痛管理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随访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9例。实验组患者口服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患者口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分别于术前、术后12个月向患者发放SAQ量表,对患者生存质量予以评估;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MACCE,分析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MACCE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龄、血管病变严重、心绞痛症状发作频率、非致死性脑卒中是影响术后生存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SAQ各项评分均高于术前(P <0.05),且组间比较显示,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替格瑞洛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MACCE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且生存质量高于氯吡格雷;高龄、血管狭窄严重、心绞痛症状发作频率及非致死性脑卒中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风险因素。
郑仕杰于园园周敬群杨维华黄迪蔡金丹吕建峰
关键词:氯吡格雷心肌梗死
七味白术散加减联合推拿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加减联合小儿推拿对儿科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0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给予蒙脱石散常规止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七味白术散加减联合小儿推拿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80.0%)(χ^2=4.332,P<0.05),且治疗后症状好转时间(发热、腹泻)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大便次数均减少(P均<0.01),且治疗组大便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加减联合小儿推拿对儿科感染性腹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李淑璟张龙于园园许建峰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小儿七味白术散推拿
胃癌组织中RASSF6和K-RAS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RAS相关区域家族6基因(RASSF6)和原癌基因K-RA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qRT-PCR)检测20例新鲜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RASSF6和KRASmRNA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和癌旁胃组织中RASSF6和K-RA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RASSF6mRNA及其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K-RASmRNA及其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胃组织(P均<0.05);分化度低、浸润度深、有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高的胃癌组织存在RASSF6低表达和K-RAS高表达(P均<0.05),胃癌组织中RASSF6与K-RAS的表达呈负相关(r=-0.269,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RASSF6低表达和K-RAS的高表达;RASSF6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负性调控作用。
于园园李淑璟刘新兰文秋霞
关键词:胃癌实时定量荧光PCR免疫组化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尿酸水平的差异。方法 84例临床诊断TIA首次发作患者按病程分为A、B、C三组,即TIA持续60 min内缓解为A组,TIA超过60 min并反复发作,但无持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影像学检查证实无脑梗死发生者为B组,C组为TIA起病后发展为脑梗死,在48~72 h经头颅CT或MRI证实有脑梗死发生。所有患者入院后检测血清hs-CRP及血清尿酸含量,2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TIA的危险因素,并进行hs-CRP与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结果①四组研究对象hs-CRP和血尿酸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经多重比较C组hs-CRP和血尿酸水平均高于A组和B组(P<0.01),B组高于A组和对照组、A组较对照组高。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高hs-CRP、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为TIA的危险因素。③血清hs-CRP和血清尿酸水平呈正相关(r=0.71,P<0.01)。结论血清hs-CRP和尿酸水平升高可能是TIA的危险因素,临床检测血清hs-CRP和尿酸水平,可为TIA患者的病情评估提供可靠信息。
马磊于园园范学文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超敏C反应蛋白血尿酸
SCN8A基因新突变引起早发癫痫性脑病1例被引量:1
2022年
早发癫痫性脑病(early infantile epileptic encephalopathy,EIEE)是指婴儿出生后不久就出现频繁、严重的癫痫发作和进行性脑功能紊乱,损害婴儿期患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以难治性癫痫发作和发作间期持续的癫痫样活动为特征,是最严重和最早发生的一种癫性脑病[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于2021年2月收治频繁癫痫发作患儿1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李淑璟于园园王敏行马金海孙建民
关键词:发作间期癫痫性脑病神经系统发育婴儿期INFANTILE
平均血小板体积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eta分析
2023年
目的 评价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通过系统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等,分析符合标准的队列研究,探索MPV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预测STEMI患者术后不良事件的影响效应。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10项研究包含9 409例研究对象,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结果显示,MPV水平较高组与较低组的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8项研究报道全因死亡,合并效应值RR=2.51,95%CI:1.38~4.57,P=0.003(I^(2)=43.8%,P=0.086);4项研究报道MACEs,合并效应RR=2.41,95%CI:1.34~4.32,P=0.003(I^(2)=74.9%,P=0.007);6项研究报道再发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合并效应值RR=2.01,95%CI:1.40~2.88,P<0.05(I^(2)=0%,P=0.954);5项研究报道了非计划性再次血运重建的预测价值,合并效应值RR=1.42,95%CI:0.76~2.68,P=0.274(I^(2)=72.6%,P=0.006);8项研究报道了院外总MACEs的预测价值,合并效应RR=1.63,95%CI:1.11~2.41,P=0.01(I^(2)=81.3%,P<0.05)。结论 与低MPV水平的STEMI患者相比,MPV升高可有效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院内MACEs、院外总MACEs、全因死亡及再发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
郝绍文于园园马磊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平均血小板体积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ETA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