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2
- 供职机构: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的临床相关因素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治脑梗死患者1 75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在1 752例脑梗死患者中,156例(8.9%)发生出血性脑梗死;脑栓塞组中发生率14.6%(80/550),脑血栓形成组6.3%(76/12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灶性脑梗死组中发生率17.8%(108/608),小灶性脑梗死组中发生率8.5%(48/562),腔隙性脑梗死组582例患者中均无出血性脑梗死发生,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溶栓治疗组中发生率17.1%(90/526),非溶栓治疗组5.4%(66/122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出血性脑梗死多于起病2周内发生,脑栓塞、梗死面积及溶栓治疗与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相关。
- 秦兴国王斌
- 关键词:出血性脑梗死脑栓塞脑梗死面积溶栓治疗
-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纳络酮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纳络酮对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31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与纳络酮,余治疗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ESS评分)用于评价临床疗效,同时检测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因子X活性、纤溶酶原、出凝血时间、血流变学、肝肾功能、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并随访半年。结果: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纳络酮治疗3d,纤溶酶原、凝血因子X活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用药3d,神经功能缺失评分(ESS评分)总分值比治疗前已有显著提高,而对照组第14天才有显著提高;随访3个月,治疗组有效率90.38%,对照组为66.03%;随访6个月,治疗组5例复发,对照组18例复发,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纳络酮能够快速、有效的控制病情进展,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
- 李玉强王斌
-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低分子肝素纳络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