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 作品数:11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长沙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基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治疗药物监测(TDM)手段,研究利福平和伏立康唑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方法基于利福平和伏立康唑联用,及停用利福平后使用伏立康唑这两类患者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揭示利福平和伏立康唑间的药物相互作用强度与持续时间。结果18例利福平和伏立康唑联用患者,94.44%患者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范围下限(1.0mg/L),其中72.22%患者低于定量下限0.16mg/L;19例停用利福平后再使用伏立康唑的标本中,停药6d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小于1.0mg/L共12例,占总例数的63.16%,占停药6d内例数的91.67%;停药7d及以上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大于1mg/L的5例,占总例数的26.32%,占停药7d及以上例数的83.33%。结论利福平会严重降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在停用利福平第7d起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很可能才上升有效浓度范围,因此临床上应避免伏立康唑与利福平联用。临床药师借助TDM成功干预了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TDM是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的有效技术手段。
- 鲁虹史群志李玲刘芳群
- 关键词:治疗药物监测利福平伏立康唑血药浓度
- 一种超声引导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定向穿刺装置
- 本发明涉及穿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超声引导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定向穿刺装置,包括手术床、第一固定螺栓、辅导限位板、固定连接架、第一挤压固定螺纹柱、滑动支撑座、限位调节装置、第二固定螺栓和固定连接板,所述固定连接板固定连接...
- 李玲刘松华姚倩娟黄源魏稼黎霍兴晨
- 早期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评估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手术前采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对围手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2020年5-11月收治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试验组术前行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参照组行临床常规术前准备。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镇痛效果。结果:试验组神经阻滞后10 min和30 min、入手术室时、椎管内麻醉摆放体位时、术后12 h静息及运动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前神经阻滞开始至手术开始前非甾体药物的补救次数明显降低,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明显推迟,镇痛泵的按压次数明显降低,48 h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采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能够更有效发挥镇痛与镇静效果,且镇痛持续时间较长,并发症较少,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李玲谭素红刘松华
-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镇痛效果
- 小剂量甲巯咪唑致严重粒细胞缺乏1例被引量:1
- 2019年
- 1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因“发热、咽痛1 d”于2018年4月5日入院。患者既往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1月余,口服甲巯咪唑片(赛治)10mg qd,入院前3 d改为7.5 mg qd,期间未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1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8℃,畏寒、寒战,伴咽痛,食欲减退。
- 李玲鲁虹史群志刘芳群
- 关键词:甲巯咪唑粒细胞缺乏药物不良反应
- 基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治疗药物监测(TDM)手段,研究利福平和伏立康唑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方法基于利福平和伏立康唑联用,及停用利福平后使用伏立康唑这两类患者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揭示利福平和伏立康唑间的药物相互作用。结果...
- 鲁虹史群志李玲刘芳群
- 关键词:治疗药物监测利福平伏立康唑血药浓度
- 文献传递
- 不同时点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开放性全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评价不同时点超声下腹横肌平面(us-TAP)阻滞在开放性全子宫切除手术中对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开放性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46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3例。A组为全麻诱导后、手术开始前实施双侧us-TAP阻滞;B组为手术结束后、麻醉苏醒前实施双侧us-TAP阻滞。两组患者术中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和血流动力学情况调整麻醉用药。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手术切皮时(T1)、手术结束时(T2)、拔管时(T3)及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时(T4)各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术中麻醉药的用量、术后苏醒时间;观察两组患者静息与咳嗽状态下术后2、6、12、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两组术后24 h消耗镇痛药物的总量;记录两组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在T1时MAP及HR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余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术中舒芬太尼的用量少于B组(P <0. 05),苏醒时间短于B组(P <0. 05);术后2、6、12、24 h,两组患者静息VAS及咳嗽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24 h镇痛药物消耗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B组(P <0. 05)。结论在开放性全子宫切除手术中,尽管术前和术后实施us-TAP阻滞在术后镇痛作用上两者差别不大,但是术前实施超声下TAP阻滞能有效减少术中全身麻醉药的用量及加快患者术后的苏醒,有效降低了患者术后呕心、呕吐的发生率。
- 李玲黄源刘松华李琼灿
-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腹肌子宫切除术
- 伏立康唑联用利福喷丁血药浓度变化特点探讨
- 鲁虹史群志李玲刘芳群
- 121例二线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二线抗结核药品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从某院2017年度ADR报告汇总表中选取二线抗结核药品所致ADR患者的病历,对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ADR发生情况,ADR类型以及患者各种ADR所涉及的器官系统及其主要临床表现、转归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的121例二线抗结核药品ADR患者中,男性占比较高(72例,59. 50%),年龄> 60岁者居多(70例,57. 85%)。引发ADR的药品剂型主要是注射剂型(80例,66. 12%),主要药品是莫西沙星(38例,31. 40%)和左氧氟沙星(29例,23. 96%)。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以全身性为主(69/128,53. 91%),其次是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22/128,17. 19%)。严重的ADR患者9例(7. 44%),痊愈和好转的ADR患者118例(97. 52%)。结论使用二线抗结核药品ADR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尤其以喹诺酮类药品的全身性损害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为主。在诊治过程中,应及时对高危人群和主要治疗药品进行ADR监测和主动干预,并作出应对处理。
- 高利臣曹仕鹏高利臣曹仕鹏鲁虹罗亚春
-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合理用药
- 伏立康唑联用利福喷丁血药浓度变化特点探讨
-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治疗药物监测(TDM),研究伏立康唑和利福喷丁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方法基于利福喷丁和伏立康唑联用,及停用利福喷丁后使用伏立康唑这两类患者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揭示利福喷丁和伏立康唑间的药物相互作用强...
- 鲁虹史群志李玲刘芳群
- 关键词:利福喷丁伏立康唑血药浓度
- 文献传递
- 1例重症肺炎伴脓毒血症患者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方案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临床药师对1例重症肺炎伴脓毒血症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后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多次调整剂量,患者血药浓度仍低于有效浓度,病情反复。通过查阅文献,结合患者多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临床药师建议将传统间歇滴注给药方式改为24 h微电脑静脉输液泵持续静脉滴注给药,在不超过最大日剂量的同时,患者血药浓度维持在18~24μg·mL-1,较好地发挥了万古霉素的疗效,患者病情好转。临床药师结合抗菌药物PK/PD理论,优化万古霉素给药方案,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药学服务。
- 史群志鲁虹李玲刘芳群
- 关键词:万古霉素重症肺炎脓毒血症个体化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