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剑
-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功能正常桥本甲状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功能正常桥本甲状腺炎(H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5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HT患者(HT组),实验室检查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正常,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升高。对照组选取46例健康志愿者。先用二维超声测量甲状腺两侧叶和峡部厚度;观察形态学特征,包括回声、结节、分隔、边缘起伏、反应性淋巴结和甲状腺内血流分布情况。结果:2组甲状腺两侧叶及峡部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结节发生数目及分型、腺体边缘的波动、腺体内网格样改变、甲状旁腺区和(或)气管旁反应性淋巴结及血流分布增加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参数综合评估的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84.8%、阳性预测值为84.8%、阴性预测值为86.7%,诊断准确率为85.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甲状腺功能正常HT的有效检查。
- 吕剑
- 关键词:桥本病
- 基于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与经直肠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及准确性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基于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与经直肠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2015年7月-2020年9月收治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检查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经直肠穿刺活检;试验组实施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比较两组病理检查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时间。结果:两组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直肠穿刺活检与基于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的病理结果和手术时间相当,但经会阴前列腺穿刺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 吕剑
- 关键词:超声引导经会阴前列腺穿刺病理结果并发症
- 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对早期异位妊娠与宫内妊娠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12
- 2013年
-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腹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目前,在异位妊娠的诊断中,剖腹探查的比例下降,而经腹腔镜、超声结合血、尿β-HCG检测确诊者增多。但临床上对于早期或不典型的异位妊娠与未形成宫内孕囊的早早孕容易混淆,一时难以鉴别。本文旨在通过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厚度,探讨其对早期异位妊娠与宫内妊娠鉴别诊断价值。
- 吕剑
- 关键词:异位妊娠子宫内膜厚度超声
- 列线图预测模型结合超声多参数评分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及受试者工作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基于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建立预测模型,分析列线图预测模型结合多参数半定量超声对新辅助化疗(NAC)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6例行NAC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是否pCR将其分为pCR组(33例)和非pCR组(9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资料与NAC后pCR的关系,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列线图预测模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合超声多参数评分在NAC疗效评估中的预测价值。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型、增殖细胞核抗原-67(Ki-67)及肿瘤直径是乳腺癌NAC后pCR的独立预测因素(OR=1.907,OR=0.518,OR=2.294;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6,列线图预测模型结合超声多参数的AUC为0.881。结论:以病理分型、Ki-67及肿瘤直径为基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乳腺癌NAC效果,结合超声多参数评分后效果更为突出,且联合预测效果更好。
- 周强李涛吕剑
- 关键词:乳腺癌超声弹性成像
- 经会阴超声对二次自然分娩产妇产后近期盆底前腔室结构变化的评价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经会阴超声评价二次自然分娩产妇产后近期盆底前腔室结构的变化.方法:选取产后42 d复查的二次自然分娩和初次自然分娩产妇各50例.采用经会阴超声观察所有产妇盆底前腔室结构,分别记录和计算静息状态和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BSD)、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旋转角(UR)和膀胱尿道后角(PUA),以及尿道内口漏斗化、膀胱膨出情况.采用组间配对t检验比较2组BND、静息状态和Valsalva动作下BSD、PUA、UR.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尿道内口漏斗化、膀胱重度膨出发生率.结果:二次自然分娩组产妇BND、Valsalva动作下BSD、PUA、UR均较初次自然分娩组增大[(30.85±7.01)mm vs.(25.54±7.66)mm,(14.82±4.78)mm vs.(9.08±7.96)mm,(144.22±15.16)°vs.(136.06±14.61)°,(65.72±18.10)°vs.(50.39±24.04)°](均P<0.05).二次自然分娩组膀胱重度膨出发生率高于初次自然分娩组[56.0%(28/50)vs.32.0%(16/50)](χ^2=5.844,P=0.016),二次自然分娩组与初次自然分娩组尿道内口漏斗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10/50)vs.4.0%(2/50),χ^2=6.061,P=0.014].结论:二次自然分娩对盆底前腔室结构的近期影响较初次自然分娩明显,对盆底疾病患者的咨询有一定指导意义.
- 吕剑
- 关键词:超声检查分娩盆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