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
- 作品数:5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社区老年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研究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调查广州社区老年人尿酸(UA)水平、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为预防HUA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 409例65岁以上老年人的血压(BP)、空腹血糖(FPG)、血UA、肌酐(C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等指标,进行年龄分层,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UA危险因素。结果HUA患病率为37.8%,男性为24.6%,女性为50.2%。男女UA水平及HUA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高。HUA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吸烟、Cr、TG、LDL-C、收缩压、高血压、高TG症、高LDL-C血症,保护因素有HDL-C。结论应警惕HUA的危险因素,并做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才能获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 李岩孙景波
- 关键词:尿酸高尿酸血症患病率
- 灯盏花乙素调控NOX2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 脑卒中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被人们广泛关注的健康难题,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是脑卒中的主要临床类型,约占60%-80%。氧化应激反应引起的过氧化损伤是缺血性脑损伤发生的重要机制,在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
- 李岩
- 关键词:灯盏花乙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毒瘀交夹论治中风病学术思想浅析被引量:17
- 2016年
- 张学文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传统中风病机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毒瘀交夹"致中风的病机理论,认为中风病是由于毒、瘀两种致病因素互相作用导致,倡导解毒化瘀法治疗中风病,强调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择有特异性与针对性的药物以提高中风临床疗效。现对张学文教授从"毒瘀交夹"论治中风病的学术思想进行浅析。
- 李岩孙景波华荣
- 关键词:中风
- 144例缺血性中风病证候分布情况与演变规律的调查研究
- 研究目的 通过对缺血性中风病人中医证候(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分布及演变的长期观察,以及各种相关因素(年龄、性别、既往史、吸烟史、饮酒史等)及干预因素(主要治疗方式、使用药物、针灸、康复等相关...
- 李岩
-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证候分布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从栓子吞噬清除机制探究血脉理论被引量:1
- 2016年
- 脑血管微栓子清除新机制——脑血管微栓子外渗作用的发现被美国心脏学会和卒中学会评为2010年卒中领域的十大研究进展之一,说明微栓子清除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它揭示了脑血管保持畅通的新机制:未能溶解的微栓子经血管壁被排出到周围组织,形成新的血管再通和血流重建,从而保持脑血管的血流畅通,促进卒中的恢复。中医药在卒中的防治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中医学的"血脉理论"涵盖了微栓子产生、转运与清除的过程。然而,"血脉"在微栓子清除机制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如何从"血脉"的角度深入的认识微栓子的产生与清除,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目的,这是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从中医"血脉理论"立论探讨脑血管微栓子的产生与清除。
- 李岩孙景波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