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
- 作品数:12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承德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多支架术全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探讨全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多支架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多支架术的患者共406例,根据置入支架的种类不同,将患者分为全部DES组(141例)、全部裸金属支架(BMS)组(152例)和混合支架组(113例).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基本情况、住院期间诊治情况、主要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出院后的随访情况等,采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不同血运重建方式对临床结果的影响.结果 全部DES组中单支病变患者、弥漫性病变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病变患者的比例,明显多于其他2组(均P<0.01);混合支架组中3支病变患者、左主干病变患者、开口病变患者的比例,明显多于其他2组(均P<0.01);混合支架组中前降支近端病变患者68例(60.2%),全部DES组中86例(61.0%),均明显多于BMS组(75例,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出院后随访用药方面,全部DES组及混合支架组应用阿司匹林、二磷酸腺苷(ADP)拮抗剂(噻氯匹定+氯吡格雷)的患者数(分别为129、104例)及用药时间(分别为22、20个月)多于全部BMS组(88例、6个月).随访时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全部BMS组(19.1%)明显高于DES组(9.4%)和混合支架组(10.8%)(均P<0.01).结论 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多支架术中全部置入DES后,主要临床不良事件的中期发生率明显少于全部置入BMS,表明DES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多支架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 周江郭靖涛丁彦张树良刘波王昆王福华张琳琳张丽萍金继利罗东雷
- 关键词:冠状动脉硬化心肌血管重建术
-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MINOCA)是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一个重要亚型,指患者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症状,伴有肌钙蛋白升高,并且在冠状动脉造影时提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定义为任何主要心外膜血管的冠状动脉狭窄<50%)病变。MINOCA 对女性的影响尤为严重,但男性也受到影响。与梗阻性冠状动脉疾病(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I-CAD)的 MI 相比,发病机制更加多样化。主要机制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痉挛。MINOCA 的治疗根据梗塞的潜在机制而有所不同,目前的诊断尚不明确。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血管内成像、冠状动脉痉挛激发试验和心脏磁共振成像的结合提供了最大的诊断率。目前 MI 二级预防临床实践指南主要基于 MI-CAD 患者的数据,关于MINOCA 预后的最佳药物尚不确定。迫切需要针对 MINOCA 患者的治疗进行临床试验,以确定最佳护理。
- 王婷高海新魏迎丽邹佳莹王昆
- 关键词:心肌梗死
- 术中综合保温方案对介入室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术中综合保温方案对介入室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以有效预防介入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行介入手术的患者1038例为干预组,实施综合保温干预方案;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在医院行介入手术的患者1012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保温方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术前30min、手术开始后60min及手术后患者体温变化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感染发生率及病原菌构成比例。结果对照组患者共有62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6.13%;干预组患者共有8例,感染率为0.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体温在术前30min均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综合保温方案干预后,干预组在手术开始后60min及手术结束时体温与术前比较无差异,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60min及手术结束时体温均显著低于术前,且与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比干预组长,与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保温方案可有效维持患者围术期体温,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介入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
- 崔燕玲赵秋菊尹育华刘波王昆
- 关键词:介入室术后感染
-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研究SGLT2i对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患者心血管结局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观察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SGLT2i)在真实世界中对伴或不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HFmrEF)患者心血管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承德市中心医院的伴或不伴2型糖尿病的728名HFmrE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暴露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指南导向的常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暴露组在常规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SGLT2i达格列净片10 mg,1次/d,两组维持治疗方案治疗至少6个月。以SGLT2i为分组变量,以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冠心病病史、卒中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史、永久起搏器植入史、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及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等观察指标作为倾向性评分匹配要素,对两组进行倾向评分匹配。使用Kaplan-Meier方法生成生存曲线,应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对终点事件进行分析。主要终点事件是因心衰住院、因心衰紧急就诊、心血管原因死亡的复合终点。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生成108对匹配对,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均衡,不再有统计学差异。在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内,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主要复合终点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HR=0.51,95%CI:0.30~0.86,P=0.01)。这种影响主要与暴露组较低的因心衰住院和因心衰紧急就诊风险有关。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因心衰住院的风险显著降低(HR=0.53,95%CI:0.30~0.94,P=0.027);暴露组因心衰紧急就诊的风险显著降低(HR=0.43,95%CI:0.20~0.97,P=0.035)。两组的心血�
- 王宏祥常欣王昆
- 缺血性心肌病血运重建策略及相关指南荟萃被引量:6
- 2018年
- 近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已成为心力衰竭(心衰)最重要的发病原因[1]。我国调查了1980~2000年上海市12家医院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共2178例,病因分析发现,心衰的首要病因已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46.8%)转变为冠心病(55.7%)。
- 王昆郭靖涛
-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血运重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发病原因心脏瓣膜
-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程对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时程对冠状动脉(冠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并诊断为MINOCA患者111例,根据DAPT治疗持续时间分为短程DAPT组(持续1~3个月DAPT组,59例)和长程DAPT组(持续3~6个月DAPT组,52例)。绘制Kaplan-Meier曲线并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评估DAPT时程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短程DAPT组和长程DAPT组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3.7%和1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6)。Kaplan-Meier分析提示短程DAPT的主要终点结果与长程DAPT相似(log-rank P=0.535)。Cox回归分析显示,与短期DAPT相比,长期DAPT与主要终点事件风险降低无关(风险比[HR]:1.310,95%置信区间[CI]:0.582~2.399,P=0.514)。至于安全性终点,未观察到BARC 1-5型出血事件存在差异(HR:0.439,95%CI:0.080~2.399,P=0.342)。结论:考虑到相似的缺血事件发生率和较低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在MINOCA患者中短程DAPT可能优于长程DAPT。
- 王婷王昆张金龙魏迎丽邹佳莹
- 关键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经PCI血运重建能否获益的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析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否获益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123例ICM患者,优化药物治疗2周后行PCI,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和介入诊治数据,随访6个月,分析PCI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依据治疗是否有效,将患者分为两组,通过组间比较,分析ICM患者经PCI血运重建治疗可能获益的预测因素。结果:123例入选的ICM患者中,经PCI血运重建治疗有效组67例,无效组56例,有效率为54.47%。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SYNTAX评分、心绞痛、心电图V1~V4导联Q波以及是否实现左前降支血运重建等7项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OR=0.825,95%CI:0.813~1.157,P=0.032)、是否合并糖尿病(OR=0.170,95%CI:0.042~0.643,P=0.012)、是否有心绞痛症状(OR=3.982,95%CI:0.581~14.232,P=0.008)、心电图V1~V4导联病理性Q波(OR=0.039,95%CI:0.018~0.576,P=0.000)、是否有效开通前降支(OR=4.251,95%CI:0.833~19.143,P=0.046)是影响ICM患者PCI治疗有效性的预测因素。结论:对比分析ICM患者PCI前及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提示:年龄较轻、不合并糖尿病、有心绞痛发作、心电图V1~V4导联无Q波、实现左前降支血运重建是ICM患者PCI治疗可能获益的预测因素。
- 王昆郭靖涛周江张敏
-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运重建
-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miR-520b表达水平及相关机制
- 2017年
-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miR-520b表达水平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2例,收集同期42名健康老年人为对照。qRT-PCR检测外周血清miR-520b表达水平。经targetscan和miRanda数据库预测importin 8(IPO8)为miR-520b的可能靶基因,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证实;体外细胞实验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miR-520b对人血管内皮细胞IPO8表达的影响;CCK-8法和Tranwells实验检测miR-520b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miR-520b相对表达量低于健康老年人(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证实IPO8是miR-520b的直接作用靶基因;转染miR-520b类似物人血管内皮细胞IPO8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类似物阴性对照组(P<0.05);转染特异性miR-520b抑制物后,血管内皮细胞中IPO8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抑制物对照组(P<0.05)。提升miR-520b表达后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徙能力均低于相应阴性对照(P<0.05);抑制miR-520b表达后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徙能力均高于相应阴性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miR-520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miR-520b可通过阻断NF-κB信号通路及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徙来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王昆郭靖涛张金艳周江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NF-ΚB通路
- 依那普利对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对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组、依那普利10 mg/kg组、依那普利20 mg/kg组,每组8只。103半数感染量CVB3病毒溶于0.1 ml磷酸缓冲液,腹腔注射构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依那普利10 mg/kg组和依那普利20 mg/kg组小鼠每天分别灌胃10、20 mg/kg的依那普利。7 d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液,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苏木伊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使用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心肌组织中炎症因子的含量;蛋白质印迹检测心肌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p-p65、Toll样受体4(TLR4)以及Nrf2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组血清中LDH、AST、CK-MB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心肌细胞排列不规则,细胞间出现较大缝隙(P<0.01);心肌组织中GST-px、SOD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MDA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iNOS、p-p65、TLR4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而Nfr2、HO-1、NQO-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组相比,依那普利10、20 mg/kg组血清中LDH、AST、CK-MB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心肌细胞排列较规则,炎性细胞数量减少(P<0.01);心肌组织中GST-px、SOD的活性显著升高(P<0.01),MD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IL-1β、TNF-α和IFN-γ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iNOS、p-p65、TLR4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而Nfr2、HO-1、NQO-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依那普利能抑制CV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心肌组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轻心肌组织损伤,�
- 常欣王昆芦秋彤张延芳
- 关键词:柯萨奇B3病毒病毒性心肌炎依那普利炎症反应
- SGLT2i联合ARB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 2 inhibitor,SGLT2i)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ARB)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75)及实验组(n=75)。实验组采用厄贝沙坦150 mg/d联合达格列净10 mg/d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150 mg/d联合氢氯噻嗪12.5 mg/d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脉压、平均动脉压、尿酸水平变化,分析两组肥胖改善率及治疗期间发生低钾血症和泌尿系感染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脉压、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周后,实验组收缩压、脉压水平分别为(147.51±6.22)mmHg、(80.63±6.06)mmHg均低于对照组的(150.47±6.77)mmHg、(83.27±6.06)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8)。实验组肥胖改善率优于对照组(1 mmHg=0.133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治疗期间实验组发生低钾血症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SGLT2i联合ARB可有效降低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及脉压,且临床安全性可靠。
- 李宝娟常欣王昆
- 关键词:厄贝沙坦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