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峰

作品数:9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土壤
  • 4篇微生物
  • 3篇微生物群落
  • 3篇基因
  • 3篇RFLP分析
  • 2篇生态学
  • 2篇水热因子
  • 2篇土壤类型
  • 2篇农田
  • 2篇农田土壤
  • 2篇转基因
  • 2篇微生物分子生...
  • 2篇秸秆
  • 2篇分子生态
  • 2篇分子生态学
  • 2篇腐解
  • 2篇腐解过程
  • 2篇潮土
  • 1篇氮矿化
  • 1篇氮转化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宁波市农业科...
  • 1篇江苏省环境监...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嘉兴市农业科...

作者

  • 9篇汪峰
  • 6篇孙波
  • 4篇蒋瑀霁
  • 3篇曹慧
  • 3篇崔中利
  • 1篇陈贵
  • 1篇高国庆
  • 1篇刘标
  • 1篇陈良燕
  • 1篇陈长青
  • 1篇张祥志
  • 1篇陈磊
  • 1篇曲浩丽
  • 1篇丁玉芳
  • 1篇类成霞
  • 1篇李昌明
  • 1篇彭文涛

传媒

  • 2篇土壤学报
  • 2篇土壤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土壤学会...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三种农田土壤中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多样性比较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比较分析中国东部不同季风气候区中海伦黑土(HL)、封丘潮土(FQ)和鹰潭红壤(YT)3种土壤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多样性。采用非培养方法直接从土壤中提取微生物总DNA,用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特异引物扩增总DNA,构建了3种土壤amoA基因文库,并对文库进行限制性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HL、FQ和YT的amoA基因文库克隆数量分别为49、50和48个,相应的RFLP类型数为10、10和14个OTUs,其中有4个OTUs为三种土壤共有;YT中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多样性指数最高,FQ最低;HL和FQ群落的相似为70%,HL与YT的相似度为50%,而FQ和YT之间仅为42%,说明氨氧化细菌具有地理分布的规律:17个amoA基因序列可以被聚成6个cluster,分属Nitrosospira和Nitrosomonas两个属。三种农田土壤中均存在丰富的氨氧化细菌,表明氨氧化细菌在农田土壤氮素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汪峰曲浩丽丁玉芳孙波崔中利曹慧
关键词: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RFLP分析农田土壤
不同气候条件下潮土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被引量:17
2014年
针对气候变化的背景研究农田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是调控农田土壤养分循环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基于设置在3个气候带(冷温带海伦、暖温带封丘和中亚热带鹰潭)的潮土移置试验,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方法研究了移置第6年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3种气候条件下潮土移置6年后土壤部分理化性质显著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冷温带最高而中亚热带最低;在种植玉米的不同施肥处理中,土壤中微生物总PLFAs、革兰氏阳性细菌(G+)、革兰氏阴性细菌(G-)、细菌和放线菌PLFAs含量均表现为海伦>封丘>鹰潭,真菌/细菌比值在冷温带最低;PLFA图谱的主成分分析显示气候条件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海伦和封丘位于PC1正轴,而鹰潭位于负轴,受气候影响较大的特征PLFA包括18:1ω7c、16:1ω5c、16:0、18:0和18:2ω6,9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温度、降雨和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因子。总体上,气候条件的变化在短期内(6年)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可以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汪峰蒋瑀霁李昌明孙波
关键词:微生物生物量PLFA潮土土壤有机质气候条件
气候和土壤类型对秸秆长期腐解过程中秸秆组成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协同演变的影响
在我国东部寒温带-暖温带-中亚热带上,选择黑龙江海伦、河南封丘和江西鹰潭农业生态试验站,建立水热变化梯度下三种主要农田土壤(黑土、潮土、红壤)的置换试验(如图1所示),针对两种秸秆(玉米、小麦),埋设尼龙网袋腐解试验,结...
孙波王晓玥蒋瑀霁汪峰
关键词:水热因子土壤类型微生物分子生态学
转基因棉花种植对土壤卡那霉素抗性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活性是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而种植不同的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构和活性具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菌体PCR的方法,用细菌通用引物63F和1387R对江苏省大丰市三龙镇上海农场中卡那霉素抗性...
彭文涛汪峰崔中利曹慧
关键词:转基因棉花卡那霉素抗性土壤微生物RFLP分析
文献传递
长江中下游两种典型水稻土微生物对砷污染的响应被引量:7
2014年
基于温室盆栽实验,利用磷脂脂肪酸分析(PLFA)方法研究了As污染、土壤类型和水稻品种对水稻抽穗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土土壤中微生物生物总量(总PLFAs)以及微生物组成均不同程度的受到了As污染、土壤类型及水稻品种的影响;As污染增加了土壤总PLFAs,黄泥田的土壤总PLFAs、真菌/细菌(F/B)、革兰氏阳性细菌/阴性细菌(G+/G-)、腐生真菌/丛枝菌根真菌(SF/AMF)显著高于红泥田;在黄泥田中,种植籼稻品种的土壤总PLFAs较杂交稻和粳稻品种平均减少30.0%,而在红泥田中平均增加24.8%.偏Mantel检验和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p H值、DOC、NH4+和As浓度是驱动水稻土微生物群落演变的主控因子,其中受As影响较大的特征PLFAs包括20:0、i17:1ω9c、18:1ω9c、cy17:0和18:3ω6c;ABT预测模型显示水稻品种和土壤类型对总PLFAs、F/B、G+/G-和SF/AMF指标的贡献相对较大,而As处理的影响较小.
汪峰类成霞蒋瑀霁陈长青孙波
关键词:水稻品种磷脂脂肪酸
气候和土壤类型对秸秆长期腐解过程中秸秆组成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协同演变的影响
在我国东部寒温带-暖温带-中亚热带上,选择黑龙江海伦、河南封丘和江西鹰潭农业生态试验站,建立水热变化梯度下三种主要农田土壤(黑土、潮土、红壤)的置换试验(如图1所示),针对两种秸秆(玉米、小麦),埋设尼龙网袋腐解试验,结...
孙波王晓玥蒋瑀霁汪峰
关键词:水热因子土壤类型微生物分子生态学
文献传递
慈溪1000年时间序列农田土壤氮矿化和硝化的变化被引量:3
2019年
长时间序列土壤关键氮(N)转化过程和相关微生物的变化规律仍不清楚。以慈溪市滨海围垦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11个不同利用年限土壤(0~1000a)N矿化速率、硝化强度和硝化细菌数量。结果表明,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土壤电导率和pH下降,而有机质和全氮逐渐积累,土壤性质在利用前50a内变化幅度较快;土壤N矿化速率的大小表现为:220~1000a>0~50a>60~200a;硝化强度大体随着利用年限的延长而增强,而土壤硝化细菌数量表现为在0~20a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20~60a达到最高;皮尔森相关和聚类推进树(ABT)分析表明,土壤利用年限(45%)、电导率(12%)和有机质(11%)是影响硝化强度的主控因子,土壤中NH4+-N和有效磷含量分别是影响N矿化速率(86%)和硝化细菌数量(42%)的关键限制因子。因此,海陆界面土壤在持续农业利用过程中,硝化强度及硝化细菌丰度得到一定加强,但同时受到历史条件和当代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汪峰汪峰陈若霞陈贵陈贵
关键词:时间序列矿化速率
转基因抗虫棉对茎部内生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比较转Bt基因抗虫棉与其母本茎部内生细菌多样性,为评估转基因棉花生物安全性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平板培养方法对转基因棉花(中棉30,TC)与其母本(中棉16,CC)茎部内生细菌进行分离与计数,用细菌的通用引物扩增细菌的16SrDNA片段,进行RFLP分析。采用培养方法分离与计数所得的棉花茎部内生菌数量为105 cfu/g;随机挑取100个菌落,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Hha I和Ras I酶切,转基因棉花中棉30(TC)茎部内生细菌酶切后产生10种OTUs,常规棉中棉16(CC)茎部内生细菌经酶切后产生9种OTUs;测序结果表明,中棉30(TC)优势菌属于Microbacterium和Curtobacterium属,中棉16(CC)优势菌为Curtobacterium和Enterobacter属。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30(TC)对茎部内生细菌数量和种类没有造成有害影响。
陈磊汪峰张祥志高国庆刘标陈良燕崔中利曹慧
关键词:转基因抗虫棉内生细菌生物安全性RFLP分析生物多样性
我国东部土壤氮转化微生物的功能分子生态网络结构及其对作物的响应被引量:15
2014年
农田土壤-植物系统的氮素循环影响了生产力和环境,但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氮素循环的影响机制仍不清楚,同时这种相互作用如何响应种植作物等管理方式也不明确.本研究在中国东部3个气候带,选择3种典型的地带性土壤类型(寒温带黑土、暖温带潮土和中亚热带红壤)设置不种植(裸地,non-cropping)和种植玉米(cropping)的田间试验,基于高通量基因芯片测定不同土壤共有的氮转化基因(核心氮转化基因),利用随机矩阵方法建立土壤核心氮转化基因的分子生态网络,揭示种植玉米对土壤核心氮转化基因网络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种植玉米增加了土壤中大部分核心氮转化基因的丰度,显著提高了核心氮转化基因网络的复杂程度.网络拓扑结构的模块数由裸地处理的8个增加到种植玉米的28个.裸地土壤核心氮转化基因网络有2个模块枢纽,其关键基因为固氮基因(nifH);种植玉米后网络有9个模块枢纽,其关键基因包含固氮(nifH)和反硝化基因(narG和nosZ).土壤核心氮转化基因的功能分子生态网络结构与植物、气候、土壤等因素显著相关,说明农田管理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可以通过改变微生物的分子生态网络结构,影响其驱动农田养分循环的功能.
汪峰ZHOU JiZhong孙波
关键词:红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