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朋
- 作品数:17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新鲜冰冻血浆对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大鼠的治疗作用
- 2015年
-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对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取25只健康雌性SD大鼠,采用Aghaloo法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将108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sham组18只仅开放颅骨骨窗;vehicle组与FFP组(各45只)采用Feeney改良法制作脑损伤模型与Wiggers改良法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60 min后vehicle组给予3倍失血量的生理盐水复苏,FFP组给予同等失血量FFP进行复苏。伊文氏蓝(EB)染色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干湿重法测量脑组织含水量,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 NS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障碍改善情况,7 d时脑组织切片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细胞生存情况。结果 1、3、7 d时FFP组脑水肿程度比vehicle组轻(P<0.05);12、24、72 h时各组脑组织EB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24、72 h时FFP组比vehicle组EB含量低(P<0.05);3、7 d时FFP组m NSS神经功能评分比vehicle组低(P<0.05)。结论早期采用新鲜冰冻血浆对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大鼠进行治疗可以减轻脑水肿,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善神经功能。
- 范超勇李东朋郭德伟田毅姚宁齐伟杨波
- 关键词:脑损伤失血性休克新鲜冰冻血浆
- 迷走神经电刺激对TBI大鼠行为学及α7 nAChR、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电刺激(VNS)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行为学及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nAChR)、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TBI组、VNS组,每组24只。后2组大鼠采用改良式自由落体法制备成中度TBI模型(假手术组暴露硬脑膜但不撞击),且VNS组造模后连续14 d给予VNS(频率30 Hz、脉宽100μs、电流0.8 mA、刺激5 min、停止5 min,反复进行3次)。造模后第1、3、7、14、21、28天采用平衡木平衡及行走实验评估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造模后第24~28天采用水迷宫实验评估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造模后第28天取各组大鼠的脑组织切片计算脑损伤灶体积;造模后第14天采用Nissel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损伤区周围的神经元形态及生存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海马齿状回及CA3区的神经核抗原(NeuN)阳性神经元数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性因子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造模后第3、7、14天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损伤区中α7 nAChR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TBI组比较,VNS组造模后第7、14、21、28天的平衡木平衡时间明显延长,平衡木行走时间明显缩短;造模后第27、28天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目标象限探索时间明显延长;造模后第28天的脑损伤体积明显减小;造模后第14天的脑损伤区周围Nissel染色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海马齿状回及CA3区NeuN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IL-1β、IL-6、TNF-α、NF-κ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造模后第7、14天的脑损伤区中α7 nACh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NS能够促进TBI大鼠的行为学恢复,其机制与上调α7 nAChR蛋白表达,降低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NF-κB释放有关。
- 李东朋王浩郭孟果董阳李红伟杨波
- 关键词:迷走神经电刺激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炎性因子
- 大肠癌组织中Ezrin、HIF-1α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6例大肠癌组织(其中33例伴淋巴结转移)中Ezrin、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Ezrin、HIF-1α的阳性率分别为87.9%、94.0%,在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则为57.6%、66.7%(P均<0.01);二者与肿瘤分化程度、年龄、性别等无关(P均>0.05)。两种蛋白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性(r=0.389,P<0.01)。认为伴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Ezrin、HIF-1α蛋白的表达上调;Ezrin、HIF-1α的表达可能与肿瘤的侵袭转移相关。
- 廖君左赵玉元李东朋刘渊
- 关键词:结肠肿瘤EZRINHIF-1Α免疫组织化学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磁标记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作为神经元诱导分化剂干预磁标记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效果.方法 酶消化羊膜组织后贴壁培养法培养细胞.(1)采用观察细胞形态、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法和流式细胞仪鉴定羊膜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2)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Ns)标记羊膜间充质干细胞.(3)bFGF诱导磁标记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结果 (1)羊膜组织获取的细胞贴壁培养呈成纤维细胞样,P3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高表达膜表面蛋白分子CD29、CD44、CD90、CD105.(2)≤14.0 μg/ml SPIONs标记的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活性大于80%且细胞膜表面蛋白分子阳性表达CD29、CD44、CD90和CD105.(3)PCR和细胞免疫化学染色:10.0 ng/ml的bFGF诱导磁标记羊膜间充质干细胞(14.0 μg/ml SPIONs标记)可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结论 羊膜组织的酶消化贴壁培养法可获取间充质干细胞;≤14.0 μg/mlSPIONs是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标记的安全浓度且对细胞生物学特性无影响;10.0 ng/ml bFGF诱导磁标记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可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 曾光伟高万勤王公平牛焕章王彩娥李东朋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元可塑性
- 人脐带沃顿胶薄片对大鼠面神经损伤后髓鞘的修复作用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观察人脐带沃顿胶薄片对大鼠面神经损伤后髓鞘的修复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64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14)、模型组(n=25)及沃顿胶薄片组(n=25),后2组建立面神经挤压伤模型,其中,沃顿胶薄片组将人脐带沃顿胶薄片贴附于面神经挤压伤处。分别于造模后第1、3、10、20、30天评价面神经功能。造模后第30天测定面神经电生理。取损伤处面神经主干,采用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 Western blot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B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 ELISA测定炎症因子IL-1β、IL-10、TNF-α、NF-κB的分泌。结果:造模后第1、3、10、20、30天,模型组面神经功能评分均较假手术组升高;第20、30天,沃顿胶薄片组面神经功能评分较模型组降低(P <0. 05)。造模后第30天,模型组M波潜伏期升高,神经电位波幅降低,沃顿胶薄片组以上2指标均较模型组改善(P <0. 05); HE染色显示模型组面神经主干有广泛的脱髓鞘改变,而沃顿胶薄片组面神经组织结构恢复,可见再生的髓鞘;透射电镜下可见模型组神经纤维肿胀,呈现脱髓鞘改变,而沃顿胶薄片组髓鞘明显增厚,髓鞘板层结构松散明显好转,空泡状改变减少。与模型组相比,沃顿胶薄片组MBP、BDNF及NGF的表达增多,IL-1β、IL-10、NF-κB的表达降低(P <0. 05)。结论:人脐带沃顿胶薄片可促进大鼠面神经损伤后的髓鞘修复,其机制可能与沃顿胶中MBP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改善损伤区域局部微环境有关。
- 李牧李东朋宋迪赵成斌岳赛超冯杰杨波关方霞
- 关键词:人脐带面神经损伤神经修复电生理髓鞘
- 骨髓来源神经干细胞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骨髓来源神经干细胞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的影响。方法分离并体外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6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打击器制备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行椎板切除术暴露硬脊膜,不予打击,直接缝合,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模型组大鼠造模后,给予PBS;治疗组大鼠建模后移植骨髓诱导分化的神经干细胞。3组大鼠治疗10 d后,采用Basso、Beattie和Bresnahan(BBB)评分评定3组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和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相对表达水平,尼氏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尼氏小体的数量,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神经丝蛋白200(NF200)阳性的生神经元数量。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脑脊液诱导分化7 d后的骨髓来源单核细胞Tubulin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蛋白阳性率[(96.10±12.59)%、(92.16±10.18)%]明显高于脑脊液诱导前骨髓来源单核细胞TubulinⅢ和GFAP蛋白阳性率(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28、11.237,P<0.05)。治疗组大鼠BBB评分[(9.00±2.98)分]明显高于模型组[(3.75±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5,P<0.05)。治疗组大鼠脊髓组织中GDNF、NGF、CNTF和BDNF表达水平(1.54±0.21、1.47±0.18、2.89±0.32、1.28±0.17)高于对照组大鼠脊髓组织(0.69±0.11、0.95±0.14、1.32±0.18、0.84±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1、2.544、2.758、1.977,P<0.05)。治疗组大鼠脊髓组织中脊髓组织中尼氏小体和神经元数量[(15.36±4.19)个和(10.24±4.01)个]高于对照组大鼠脊髓组织[(8.10±2.95)个和(5.10±1.1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3、3.809,P<0.05)。结论骨髓来源神经干细胞可促进脊髓组织分泌神经营养因�
- 郭孟果李东朋冯亚文李牧杨波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神经营养因子
- 中枢神经系统罗萨伊-多尔夫曼病诊治分析
- 2022年
- 目的总结中枢神经系统罗萨伊-多尔夫曼病(RDD)诊治特点,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8例累及神经系统的RD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及随访信息,总结神经系统RDD的诊治特点。结果8例患者中男6例,女2例,平均发病年龄28.9岁。颅内病变6例,椎管内病变4例。原发于神经系统的有7例,累及脑膜、脑实质及脊髓膜。CT为组织密度影,可侵蚀颅骨;MRI多表现为T_(1)WI稍低或等信号,T_(2)WI多变,DWI高信号。免疫组化S-100阳性,CD1阴性;CD68、CD3、IgG4部分阳性;Ki-67阳性率为5%~40%。所有患者行手术治疗,7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RDD中1例复发。1例全身性RDD术后化疗,病情稳定。结论神经系统RDD好发于男性,易误诊为脑膜瘤或胶质瘤,单个病灶手术切除效果良好,复发及多发者联合放化疗及免疫治疗也可控制病情发展。
- 王晨潮李红伟董阳李东朋王浩杨波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
- 昼夜节律紊乱对大鼠脑损伤病理改变及NGF治疗影响的实验研究
- 研究背景: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发病率,致死率及致残率高,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根据 TBI病理生理过程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原发性损伤在损伤后立即导致脑组织挤压变...
- 李东朋
- 关键词:颅脑损伤神经生长因子昼夜节律紊乱病理改变
- 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及治疗后卒中的临床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合并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破裂及治疗后卒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5例MMD合并IA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IA破裂分为破裂组(n=71)和未破组(n=174)。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归纳IA破裂的危险因素。记录病人随访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归纳治疗后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MMD合并IA破裂发生率为28.98%;年龄>52.5岁(OR=1.997)、收缩压(SBP)>160mmHg(OR=2.042)是MMD合并IA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颈内动脉IA不易破裂(OR=0.353)。随访期卒中发生率为6.53%;中大型IA(HR=3.940)、IA破裂史(HR=3.900)是MMD合并IA随访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高SBP的MMD合并IA破裂风险高;合并有中大型IA及既往IA破裂史的病人,发生卒中风险高。
- 王浩王晨潮李东朋董阳李红伟杨波
- 关键词:烟雾病颅内动脉瘤卒中
- 河南地区烟雾病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分析河南地区烟雾病(MMD)的临床特征,探讨不同术式对该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309例MM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性别、地域分布、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等。结果 309例MMD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0.91(162/147),平均(32.9±16.3)岁(1.8~71岁),年龄分布大致呈现双峰形态,好发于45~49岁及10~14岁年龄段。驻马店、周口、商丘、郑州及南阳地区多发。成年及未成年患者中缺血型者均多于出血型,缺血型以脑梗死为主,出血型以脑室及脑实质出血为主。6例患者无手术时机,13例拒绝手术,选择保守治疗,290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33例患者接受颅骨多点钻孔术,138例接受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119例接受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术后随访期内19例(6.55%)症状加重或恶化,其中9例(3.10%)围手术期内出现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5例(1.72%)死亡;168例(57.93%)患者临床症状较前明显好转,随访结果良好。随访期内3种术式治疗MMD的症状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地区MMD发病男性略多于女性,地区分布有区域集中现象,发病年龄分布大致呈双峰,且成人患者多于未成年患者,成人和未成年患者首发症状均以缺血性为主。手术治疗可取得临床效果,不同术式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手术方式宜根据患者年龄等特点灵活选择。
- 高坤杨波李红伟李东朋董阳王浩贾崇
- 关键词:烟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