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乐英
- 作品数:22 被引量:195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 经济平稳增长下黄河流域相关省区碳达峰时间及峰值水平被引量:15
- 2021年
- 黄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研究黄河流域相关省区碳达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经济平稳增长模型测算2020—2050年黄河流域相关省区的经济最优增长率,模拟分析不同情景下各省区碳达峰的时间和水平,并探讨减排情景对区域碳排放公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减排情景有利于实现黄河流域相关省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进而促进实现碳达峰;②基准情景和自主减排情景下黄河流域相关省区未能实现2030碳达峰目标;提前达峰情景碳减排量最大;③减排情景能够提高黄河流域相关省区碳排放的公平性,且提前达峰情景的效果最佳,但碳排放的区域间不公平性问题仍然存在。为了尽早实现黄河流域相关省区碳达峰,应进一步强化政策导向,充分考虑区域差异,加强省区间合作,制定更加适宜的减排政策。
- 王良栋吴乐英陈玉龙马晓哲杜梦娜
- 关键词:碳排放强度黄河流域
- 黄河流域区域发展优势与经济带生成可能被引量:9
- 2021年
- 基于进化经济学和进化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文章重点讨论了黄河流域的区域发展优势和建成黄河流域经济带的可能性。研究从黄河流域发展的历史出发,论证了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地理学本性(nature)条件和现实可能性:第一,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地理学本性条件是,该区域已经完成了农业经济建设,出现了遍在性的工业化和经济区人口聚集,特别是经过长期聚集,黄河流域已经形成了中国的人口密集带,形成了具有区域发展优势的中原城市群。第二,在分析黄河流域区域发展优势基础上,提出建成“大中原-黄河经济带”的可能性及其发展途径,即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坚持地理环境的鲁棒性建设,坚持城市创新发展,坚持发展新型产业。第三,地区发展政策重点应该关注中原城市群的工业化-城市化发育和一体化产业链的形成,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提倡城市产业专业化方向,打破省界限制,发挥经济区的地缘结构优势,在空间上与环渤海经济带融合,完成黄河流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构想。
- 王铮王铮吴乐英吴乐英翟石艳翟石艳
- 关键词:黄河流域区位优势
- 河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结构分解
- 2021年
- 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日益引起关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对河南省的生态和经济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从生产和消费两个角度理清区域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有利于碳减排政策的制定。本文基于投入产出表,采用结构分解模型来分析碳排放强度、前向联系、生产结构、后向联系、最终消费结构、人均最终消费和人口因素对河南省2002-2012年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高能耗产业依然是河南省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均最终需求的变化,遏制碳排放增长的重要因素则为碳排放强度、生产结构和最终需求结构的变化;从最终消费角度看,固定资本形成、城市居民消费的增长对碳排放增长贡献很大,省际贸易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碳排放的增长。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调整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培养低碳需求模式是河南省当下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方式。
- 吴乐英刘根波王良栋刘勇
- 关键词:碳排放影响因素
- 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被引量:16
- 2012年
- 利用河南省近年来的统计数据,通过对标准差、变异系数、离差、比率、相对发展速度等参数的计算,分析了河南省内各地区间的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进一步从自然地理环境和区位、产业结构、投资政策以及各地区人口素质和人口数量的差异四个方面分析了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和演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吴乐英苗长虹
-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协调发展
- 基于因子分析法文化创意指数测度分析——以开封市为例被引量:2
- 2014年
- 在分析已有文化创意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开封市实际情况,选取反映开封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综合分析创新环境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因素。依据2003—2011年开封市相关数据,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分别对开封市文化创意指标体系进行评估,得出开封市2003—2011年文化创意指数综合得分,并指出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成为不稳定因素,是对开封市文化创意指数增长起主要限制作用的因子。
- 李小龙苗长虹陈龙吴乐英李晶晶
- 关键词:文化创意探索性因子分析
- 关于“区域管理”的再讨论被引量:7
- 2019年
- 文章讨论了区域管理与区域治理的意义,研究认为,区域管理的方法原理适合了区域治理,所不同的是,区域治理比区域管理包含了区域发展的进化意义。区域的管理,任务的重点在于管理或者调控区域的资源环境结构;区域治理,核心是对于区域人口及其聚集而形成的城市有进化目的的组织。
- 王铮孙翊吴乐英周晓芳
- 关键词:区域管理
- 基于社会核算矩阵的产业发展分析与政策模拟——以河南省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基于河南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编制了河南省2007年宏观SAM和细化SAM,计算了SAM乘数并与IO乘数进行对比,采用乘数分解方法解释了SAM乘数与IO乘数的差异。以乘数分析为基础,依据河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分别选取基础产业、高成长性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服务业作为分析对象,对其进行政策模拟,依据计算的结果,对河南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吴乐英苗长虹
- 关键词:社会核算矩阵乘数分析
- 区域发展的地理学基础评估及其指标体系构建被引量:2
- 2023年
- 本文总结了2004—2022年间对中国艰苦边远地区范围和类别划分的管理理论认识。作为一种地理学理论探索,首先聚焦中国艰苦边远地区存在的地理学基础及其发展可能性。在方法学上,研究了区域产出与区域特征要素的关系,从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区位、社会发展等方面界定了地理学三大本性内涵,科学地构建了区域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发了相关地理信息科学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得到的重要发现是,在现代区域发展中,区域第一地理学本性依赖的第一类地理要素,其重要性接近70%,区域第二地理学本性依赖的第二类地理要素的贡献率接近17%,正在发展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依赖的第三类地理要素贡献约达到了13%,验证了第一本性的地理要素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意味着区域发展面临第一本性地理要素的锁定效应和地理工程改造的必要性,要实现区域创新发展需要依赖三个地理本性的进化作用。当前中国区域发展到了需要重点提高人均受教育水平、发展区域信息化能力的社会创新发展阶段,其政策关键是推进区域新型城镇化和提升乡村振兴。
- 王铮耿文均夏海斌夏海斌刘清春刘清春顾高翔戴霄晔戴霄晔吴乐英
- 关键词:指标体系数据挖掘BANACH空间
- 基于动态CGE模型的河南省碳税与硫税的达峰效应研究
- 2024年
- 2030年前碳达峰并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如何通过碳减排从而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从区域尺度进行碳税和硫税减排效应研究对于实现碳减排目标意义重大。构建河南省42部门动态CGE模型,分析征收碳税和硫税不同组合情景下的减排效应表明,基准情景下河南省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趋势,碳排放将于2024年达到峰值;征收100元/吨碳税时,碳排放比基准情景有所下降,且对经济损失较小;硫税对碳减排具有轻微的促进作用;同时征收碳税和硫税的减排量最大,但总产出受损程度也最大。从产业层面,碳税和硫税的征收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负面影响较大,对第三产业的GDP具有促进作用,能够促进河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
- 吴乐英钟章奇马晓哲
- 关键词:动态CGE模型碳税
- 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对外贸易和碳排放的关系被引量:11
- 2017年
- 利用1980~2012年的样本数据,使用自回归滞后模型研究了我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可再生能源消费、非再生能源消费、对外贸易各影响因素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并重点对比分析了可再生能源消费对EKC模型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各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不考虑可再生能源消费影响的情况下我国并不存在二氧化碳排放的EKC曲线,对外贸易和碳排放之间为正相关关系。而加入可再生能源消费之后则发现经济增长和碳排放支持倒U型的EKC曲线,且对外贸易和碳排放之间为负相关关系。此外,可再生能源消费在长期和短期中对碳排放有负向影响作用,其中长期系数比较明显,短期系数并不显著。
- 陈玉龙钟章奇吴乐英赵金彩
- 关键词:碳排放对外贸易ARDL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