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艳
-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联合营养干预对结直肠肿瘤化疗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联合化疗对结直肠肿瘤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结直肠肿瘤化疗患者60例,使用单盲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由营养师、临床护士、医师、家属、患者组成的团队,经过充分评估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食谱;对照组采用化疗患者由主管医师临床经验给予营养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第一次入院后第2天、化疗第6疗程前、第12疗程前使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价患者生命质量,采用SPSS 20.0软件、配对t检验统计方法评价两组不同时点的营养指标及总生命质量。结果两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B)均数改善值(-0.08vs 74.14,t=3.62,P=0.001)、两组血清白蛋白(ALB)均数改善值(-0.09 vs 4.10,t=3.20,P=0.002)以及两组化疗前后生命质量差值(23.94vs 9.72,t=3.32,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干预对结直肠肿瘤化疗患者的生命质量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林金香范祖燕黄秀艳彭文亮吴祥元
- 关键词:营养干预结直肠肿瘤化疗生命质量
- 无缝合集束化干预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研究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无缝合固定方法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016年外科ICU、内科ICU、内科CCU入院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d的患者3 680例,2014年1月-2015年6月采用传统缝合固定导管集束化作为对照组1 730例,2015年7月-2016年12月采用无缝合固定导管集束化作为干预组1 950例,比较两组患者CRBSI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千日导管感染率为4.08‰、高于对照组的1.54‰;对照组针刺伤发生15例,发生率为0.87%,干预组未发生针刺伤;对照组导管维护时间为(17.26±2.56)min,干预组导管维护时间为(12.00±1.65)min,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合集束化干预能有效降低针刺伤、缩短导管维护时间。
- 林金香陈湘威黄秀艳范祖燕方蘅英陈妙霞
- 关键词:集束化干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 多学科合作的营养干预对肠癌化疗病人营养改善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的营养干预对肠癌化疗病人营养改善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6月住院化疗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3分的肠癌病人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病人采用多学科合作的营养干预联合化疗,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饮食指导联合化疗。比较两组病人在首次入院、化疗6疗程、12疗程的体重、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结果]观察组病人6个疗程和12个疗程体重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病人6个疗程和12个疗程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6个疗程和12个疗程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合作的营养干预能有效改善肠癌化疗病人的营养状况。
- 陈湘威林金香杨晋杰黄秀艳方蘅英
- 关键词:晚期结直肠癌化疗营养干预
- 思维导图联合二维码微课教学模式在肿瘤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究思维导图联合二维码微课教学模式在肿瘤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1日—2022年7月31日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肿瘤内科实习的69名护理本科生纳入研究,分为14个小组,小组组号排序后将单数组号作为观察组,共35人,双数组号为对照组,共34人,按组号顺序依次入科实习,每组实习时间为4周。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全程一对一临床护理带教模式,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以思维导图联合二维码微课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的考核成绩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实习生的理论考核成绩、专科操作考核成绩、护理查房考核成绩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实习生对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方法、理论授课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维导图联合二维码微课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强护理实习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满意度。
- 黄秀艳张仰恩陈湘威
- 关键词:思维导图二维码肿瘤内科护理教学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下基于微课的网络学习课程在内科护理本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基于微课的网络学习课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形势下应用于内科护理本科实习生教学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分别抽取内科2019年1月—2月和2020年1月—2月的各50名本科护理实习生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内科护理实习教学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依托微课平台,以临床教学内容和COVID-19防控知识构建网络课程,开展线上教学和疫情心理辅导。比较两组护生出科理论成绩和观察组培训前后的COVID-19知识考试成绩,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教学满意度调查比较两组护生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出科理论成绩为(79.66±11.72)分,高于对照组的(75.28±8.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观察组护生COVID-19防控知识成绩由培训前的(79.82±8.70)分升高至(92.36±4.79)分,心理测评得分则由培训前的(114.28±17.80)分降至(95.58±11.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护生对线上教学活动满意度高达87.3%,其中学习者预期、个体学习环境、网络课程易用性、网络课程有用性和在线学习平台易用性的满意度尤为突出,分别为92.0%、91.3%、93.5%、91.3%和90.0%。结论基于微课的网络教学能够有效满足在COVID-19疫情形势下实习护生理论学习的要求,提高护生COVID-19知识掌握程度,改善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给护生带来满意的教学体验。
- 殷俊胡细玲张苍黄秀艳林金香陈妙霞
- 关键词:护理本科实习教学
- 思维导图在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恶心呕吐自我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思维导图在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恶心呕吐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124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5月—2019年9月收治的6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10月—2019年11月收治的60例肺癌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思维导图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程度和化疗相关恶心呕吐自我管理认知水平。结果干预组患者化疗第1天的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程度低于对照组,且干预组的化疗相关恶心呕吐自我管理知识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思维导图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肺癌患者的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程度,提高患者的化疗相关恶心呕吐自我管理认知能力。
- 杨晋杰陈湘威张仰恩黄秀艳
- 关键词:思维导图肺癌自我管理
- 上臂型输液港肿瘤患者并发CRT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上臂型输液港肿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CRT)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护理方案制定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120例上臂型输液港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6例发生CRT患者作为病例组,84例未并发CRT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及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上臂型输液港肿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 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本研究36例CRT患者中,症状性血栓9例,无症状性血栓27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BMI指数越高、肿瘤分期为Ⅲ~Ⅳ期、TC水平越高、FIB越高、D-二聚体水平越高、上臂输液港肿瘤患者并发CRT风险越高(P<0.05)。结论 CRT为上臂型输液港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将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并给治疗带来额外的负担,本研究经过调查发现,上臂型输液港肿瘤患者中以无症状性血栓最为多见。且本研究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BMI指数、肿瘤分期、TC水平、FIB水平、D-二聚体水平为上臂输液港肿瘤患者并发CRT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应重视以上因素的评估,做好基础性护理干预,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症状、采取抗凝治疗、保持导管和周围区域的清洁等,并参考相应管理指南制订相应的防护方案,以降低上臂型输液港肿瘤患者CRT发生风险,保障患者治疗有效性和持续性。
- 黄秀艳陈湘威杨晋杰
- 关键词:肿瘤使用寿命
- 积极情感体验护理干预在PD-1/PD-L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积极情感体验护理干预模式在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NSCLC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给予PD-1/PD-L1抑制剂治疗,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先行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40例病人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后行治疗的40例病人纳入研究组,实施积极情感体验护理干预模式。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希望水平、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希望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干预后研究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FACT-L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情感体验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NSCLC病人的负面情绪,提高病人希望水平,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确保PD-1/PD-L1抑制剂治疗顺利进行,促进病情康复。
- 黄秀艳张锡岩张仰恩
- 关键词:积极情感体验非小细胞肺癌
- 肿瘤内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零感染”为目标的防控策略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肿瘤内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零感染”为目标的防控策略。[方法]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诊疗方案结合医院防控工作实际,从就诊病人及工作人员2个方面制定,从疫情防控培训、病人分流、预检筛查、流程制定、病房管理、病人教育、人员调配等方面综合考虑。[结果]2020年1月21日—2月13日肿瘤内科病房工作人员全员参与院内疫情防控培训,疫情防控知识掌握达标率100.0%。病人的标准防护知识掌握率从最初的45.5%提高到100.0%。口罩选择知晓率由75.6%提高到100.0%。口罩佩戴使用正确率从80.6%提高至100.0%。工作人员及病人均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结论]肿瘤内科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及病人的易感性,成为了新型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高危科室,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救治综合医院中的普通病房,合理有效的防控策略可以提高病区对突发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
- 杨晋杰黄秀艳张仰恩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肿瘤内科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