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津华
- 作品数:34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征的CD105+细胞在胎儿多种组织器官的分布
- 目的CD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性表型之一,目的研究机体各组织器官是否存留CD的间充质干细胞,地塞米松是否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方法胎儿各组织的免疫组化检测,将4~6个月引产胎儿各组织器官冰冻切片冷丙酮4·固定...
- 郭虹刘杰文杨少光曹德骏刘津华廖联明赵春华
- 文献传递
- 核糖体-板层复合结构的诊断和病理学意义被引量:4
- 2006年
- 回顾总结国内外有关核糖体-板层复合结构(RLC)的相关疾病报道,分析RLC的病理学意义和相关疾病种类。临床病例报告显示RLC多见于毛细胞白血病(HCL),但也散见于其他类型白血病和实体肿瘤;欧洲HCL患者RLC的阳性率在55% ̄70%之间,但中国HCL患者中RLC阳性病例为26%。说明RLC作为HCL的电镜诊断标志在中国人中特异性不强,RLC的形成可能与肿瘤细胞的不对称分化、膜系统代谢紊乱有关。
- 茹永新赵轼轩刘津华
- 关键词:病理学毛细胞白血病
- 幼儿型戈谢病一例及细胞形态观察被引量:1
- 2006年
- 戈谢病仅见个案报告,超微结构观察报告甚少,现将我们所观察的1例报告如下。
- 刘津华竺晓凡崔雯赵轼轩茹永新齐淑玲
- 关键词:细胞形态观察戈谢病幼儿型个案报告超微结构
- 血汗症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6
- 2004年
- 目的 提高对血汗症的认识 ,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报告 1例特发性血汗症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 ,同时取患者皮肤标本进行病理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血汗症皮肤出血呈发作性 ,出血部位不固定 ,皮肤表面溢出物所含成分与外周血一致。除束臂试验阳性外 ,其他多种出凝血指标检查均阴性。病理及电镜检查可见皮内出血 ,表现和部分毛细血管闭塞 ,汗腺、毛囊和皮脂腺结构正常。结论 血汗症是一罕见的皮肤出血性疾病 ,可能是一种特殊表现的血管炎。
- 张凤奎郑亚丽刘津华陈辉树刘世和徐茂强聂能郝玉书
- 关键词:血汗症发病机制透射电镜病理特点
- 电子显微镜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价值——附347例分析
- 目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急性白血病(AL)的诊断符合率和影响因素,评价其在AL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本院2004-2005期间347例AL住院患者的电镜观察描述和诊断,比较分析电镜和临床诊断之间似的符合情...
- 茹永新刘津华赵轼轩钟舒王建祥
- 关键词:透射电子显微镜急性白血病
- 文献传递
- 在骨髓长期培养中基质细胞间的相互关系被引量:1
- 1992年
- 本实验观察,在骨髓长期培养中各种基质细胞间的相互关系和特殊的连接结构。免疫电镜观察表明,上皮样基质细胞具有分泌纤维结合蛋白(Fn)的功能,后者在细胞与基质及细胞间的连接中起介导作用。
- 齐淑玲李卫萍刘杰文马月霞刘津华傅津王文杰宋增璇
- 关键词:骨髓细胞细胞连接
- 电镜细胞化学技术(MPO、PPO)在急性白血病分型中的价值
- 目的:采用电镜髓过氧化物酶(MPO)和电镜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技术,依据白血病细胞内标志物的特异反应,并结合白血病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对白血病进行分型。
- 刘津华茹永新赵轼轩
- 文献传递
- 单抗—药物偶合物对HL60细胞特异性结合与内化的研究
- 1990年
- 我们在电镜水平上用胶体金标记技术研究H198单抗与柔红霉素(DNR)偶合物(HI98-DNR-Au)对HI98抗元的特异性结合和内化作用。结果表明HI98-DNR-Au与HL60细胞在4℃孵育60分钟后,可见金颗粒与100%HL60细胞的表面膜结合;在上述条件孵育后,然后再在37℃中孵育15分钟,金颗粒可在30%的细胞胞浆内以及8%的核内出现;胞浆内的金颗粒可随孵育时间的延长(30’,60’,120’和240’)而明显增加,而表面膜上的金颗粒则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金颗粒通过吞饮泡的形成而内化。在吞饮泡内簇集的金颗粒可融合成金斑块或破碎成细粒,一些金颗粒通过吞饮泡的膜或胞膜进入胞浆以及通过核膜而进入核内。但作为对照。
- 刘杰文朱祯平刘津华褚雁齐淑玲杨纯正陈璋
- 关键词:偶合物血液细胞
- 脐血巨核祖细胞的体外扩增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联合血小板生成素(TPO)、白细胞介素-11(IL-11)和肝素用脐血CD34+细胞定向扩增巨核祖细胞。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M ACS)分选CD34+细胞,用TPO、IL-11和肝素定向扩增巨核祖细胞,巨核祖细胞集落分析(CFU-M K)测定巨核祖细胞扩增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巨核祖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细胞组群(CD34+、CD41a+、CD61+、CD34+CD41a+和CD41a+CD61+)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41a)和透射电镜观察巨核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血小板体外活化实验及非肥胖性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鼠异种体内移植实验评价扩增的巨核祖细胞功能。结果单用TPO7d时,CD34+CD41a+细胞扩增(4.0±1.7)倍;与IL-11联用后扩增到(10.5±4.8)倍;再加入肝素后扩增达(29.9±6.4)倍,TPO+IL-11+肝素组扩增倍数为TPO组、TPO+IL-11组的7.5、2.85倍,与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PO+IL-11+肝素组巨核祖细胞中大集落(>50个细胞/集落)达(106.8±26.9)倍,较TPO、TPO+IL-11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将扩增第7天的巨核细胞静脉输注于经放射预处理的非肥胖性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鼠,可明显加速其血小板及白细胞的恢复并提高小鼠生存率。电镜显示扩增的巨核细胞有一定的界膜发育等成熟特征,体外血小板活化实验证实,扩增的巨核细胞在体外可产生血小板。
- 冯义肖志坚徐世才卢士红刘斌刘津华韩忠朝
- 关键词:脐血巨核祖细胞血小板生成素白细胞介素-11肝素
- T-淋巴瘤细胞的超微结构被引量:5
- 2006年
- 为了研究T细胞淋巴瘤患者骨髓中恶性T细胞(malignantTcell,MTC)的超微结构,用流式细胞术分析13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骨髓浸润MTC抗原表达,电子显微镜观察MTC的形态结构。结果发现所有患者MTC大小不等,6/13例细胞大小轻度不均,7例显著不均,直径范围在12-28μm之间。所有患者MTC核异染色质少于正常淋巴细胞,核仁范围在2-8μm之间;10/13例细胞核不规则。8/13例MTC胞浆丰富;7/13例细胞表面有丰富的突起或伪足。5/13例Golgi体、分泌泡、致密颗粒和微丝较丰富;8/13例MTC线粒体肿胀明显。结论骨髓MTC体积普遍不均匀增大;细胞核折叠、切迹、扭曲与核旁微丝增加相关。患者MTC表面突起/绒毛与胞浆Golgi体、分泌泡、致密颗粒及中间微丝呈明显同步发育,大部分患者MTC线粒体明显水肿。
- 茹永新赵轼轩刘津华竺晓凡秘营昌肖志坚邱录贵王建祥
- 关键词:超微结构T细胞淋巴瘤淋巴瘤骨髓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