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婷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独立危险因素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力衰竭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治疗
  • 1篇衰竭
  • 1篇贫血
  • 1篇慢性
  • 1篇慢性心力衰竭
  • 1篇抗血小板
  • 1篇抗血小板治疗
  • 1篇基因分型
  • 1篇急性心肌梗死
  • 1篇急性心肌梗死...
  • 1篇梗死
  • 1篇合并贫血
  • 1篇PCI术
  • 1篇PCI术后

机构

  • 2篇江西省萍乡市...

作者

  • 2篇胡婷
  • 1篇黄文军
  • 1篇姚常
  • 1篇周国忠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江西医药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心衰和贫血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萍乡市人民医院住院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依据患者有无贫血分为贫血组和无贫血组。收集2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贫血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生率,约为32.9%。2组患者比较发现,心衰合并贫血的患者,年龄偏大、BNP水平更高、肾功能趋向于恶化,且住院天数显著延长。对贫血原因进行的分析表明,缺铁性贫血仅占37.03%,慢性病性贫血可能是另一重要原因。对年龄、BNP、射血分数、肾功能、贫血等进行多因素分析表明,贫血是慢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42,95%CI 1.213~5.322,P=0.016)。结论贫血是慢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衰合并贫血的患者年龄偏大、BNP水平更高、肾功能趋向于恶化。
胡婷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贫血独立危险因素
CYP2C19基因分型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策略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分型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接受PCI治疗患者的抗血小板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出血事件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面有无差异。方法连续入选萍乡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住院期间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例120例,其中一组患者接受CYP2C19基因分型检测入选研究组,另外一组患者不接受CYP2C19基因分型检测入选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信息,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基因分型检测结果为:快代谢型29例,占48.3%;中间代谢型23例,占38.3%;慢代谢型8例占13.4%。术后6个月临床随访结果提示:两组患者在非心脏性死亡、出血事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血运重建)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YP2C19基因分型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不增加出血事件及非心脏性死亡发生率。
周国忠胡婷姚常黄文军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抗血小板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